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文章运用了文献综述、内容分析法等方法对牧民体育文化发展历史进程进行了阐述,认为体育文化创新不但要从体育文化特质着手,也要注重文化三个层次的创新,并且进一步探讨了在和谐社会视角下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 游牧民族 体育文化 传承
  一、研究目的
  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在更新,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保存着祖先的基因和特征。作为民族体育文化一部分的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更多地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礼仪、风俗、艺术、情感表达等文化内涵。在其现代化过程中,面对强势体育文化的传入,如何才能推进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的发展,怎样才能永葆民族传统文化勃勃生机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等相关文献资料。
  (二)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做出和谐社会视角下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判断和推论。
  三、研究结果
  (一)牧民体育文化发展历史进程
  游牧是我国高原畜牧民族生计的典型方式。从事高原游牧的民族自东向西主要有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游牧于蒙古高原的众多民族之一,蒙古人从游牧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有益于增长体力和提高技能的项目,即赛马和射箭运动。赛马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马上竞技活动之一,蒙古族赛马一般分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指让鞍具齐全并钉有合适马掌的马跑对侧步,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比赛时,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驾驭好马,使其既走得快、稳、美,又不能跑起来。赛奔马比走马赛普遍,参赛的人数也多,少则几十,多则逾百。射箭也是蒙古族狩猎所必需的技能,射箭比赛时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弓箭之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没有多少限制,各取其便。静射即指站立不动拉弓而射,骑射是指选手在特制的跑道上边骑马奔驰边拉弓而射。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产,藏族饲养牦牛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赛牦牛是藏族人民在利用牦牛做生产、运输工具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在喜庆、婚嫁及节日中,赛牦牛活动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相传在唐朝初年,青藏高原上已经流行赛牦牛活动。射响箭是高原藏民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射箭形式,射响箭藏语为射“碧秀”,碧秀长80厘米,箭竹杆制,头部四侧有小孔,射出后,因空气进入小孔而发出声响,射碧秀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是贡布地区年节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藏族体育文化以固有的形式传承着,但随着掌握这些技能的老人的相继离世,这种文化的传承也正受到冲击。如何抢救、记录这些传统体育活动,成为民族体育工作者现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功能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各方面素质,其中,身心健康素质是重要内容之一。赛马、射箭等深受各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作为表达情感和健身的手段,有着陶冶参与者自身和愉悦他人的双重功能,而这功能对构建和谐社区产生了特殊的社会价值。
  由于赛马和射箭等活动源自大众,源于生活,它的表达方式及内容与国情相一致,与群众传统观念、审美情趣相吻合,这也是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兴起的重要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快乐潇洒并健康长寿已成为当代人追求的目标,而大批离开工作岗位的中、老年人,承受着生理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落感,参与赛马、射箭活动作为改变现状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切都有利于营造一种祥和、轻松、欢愉的社会氛围和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作用。
  (三)和谐社会视角下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继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分三个层次,即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底层文化,在文化创新中,表层最容易发生,因为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物质条件关系最为密切,也就是生产力和生活方式一经变革,人们的衣食住行就要随之变化。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源于游牧民族的高原畜牧生活,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后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也随之变化;中层文化的创新速度仅次于表层,随着时代的变迁,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和异族文化交融的加深,礼仪、风俗、艺术、宗教、法律、制度等也相应地演变;底层文化之所以为底层,是因为它为全民族所共有,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以比较持续稳定。世界上任何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都是继承与创新和谐统一的过程,这是文化和各项具体文化的发展规律,应当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传统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它是从这个民族祖先处传承而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在更新,又始终保存着祖先的基因和特征。作为民族体育文化一部分的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更多地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礼仪、风俗、艺术、情感表达等文化内涵,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顺应“世界一体化”的体育文化发展趋势,追求将其文化的各个层面推向规范化、社会化和国际化;面对强势体育文化的传入,处于弱势的游牧民族草原体育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全面被替代,而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其他文化精髓,使之适应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同时,应该看到,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造和更新,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2006-06-02].http://www.gov.cn/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
  [3]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网球是一项逐渐兴起的全球性的健康运动,网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进入大学后也非常受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网球运动的特殊性和限制性,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也遇到了种种问题。本文就我国高校网球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期待网球能够成为一项全民性的运动。  关键词 高校 网球 现状研究  网球作为一种从西方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本文使用“身体活动动机测量”修订版(MPAM-R,Frederick和Ryan 1993)对300名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体育锻炼基本信息以及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各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体育锻炼的健康动机均较高;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呈多元化趋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乐趣动机较其
本文以广西仡佬族健身操舞开发研究为出发点,从民族学、美学、人类学、体育学的视角切入,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从广西隆林仡佬族民族舞蹈、音乐、节日、
煤炭企业搞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已有6、7年了。但步子不大,进展不快,至今仍未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规模经济,没有真正到达三个主体之一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实现安置型向效
该文选择森林多功能评价这个当前林业发展中的紧迫课题,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分析,从微观和宏观角度,采用逻辑推理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森林经理学与森林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永京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具有极高的健身养生功能。对永京拳的推广可以从加大网络宣传;整理和创编竞赛套路,组织统一比赛;编写相关书籍,进入校园推广;在各个城市的主要健身场所传拳授艺等方面着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拳种。  关键词 永京拳 推广 宣传  永京拳被列为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
改革开放,给京郊平谷县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作为县委宣传部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的干部、《北京日报》平谷县记者站记者,如何把地方发生的变化客观、公正地报道出去,为提高平谷县
一、东北地区能源短缺,急需加强电力基地建设东北是我国主要重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产值占全国1/5强,并且原材料工业又占重要地位。能源单耗高,需要量大。目前该地区煤、电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2  摘 要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之势,对保护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体系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鄂西少数民族摆手舞健身操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摆手舞健身操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鄂西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积累的重要财富。在武术出现的早期,其被广泛应用与军事和防身上来。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当前武术已经成为一项集健身、艺术、娱乐、养生与一体的体育活动。武术可以当作一项表演活动,同时也能强身健体。尽管,武术功能及效果很好,但其普及度较为有限,这不但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