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戒指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o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是你不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你怎么能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要是你曾经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谁能保证你就会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狗尾巴草,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生长在夏秋两季,毛茸茸的圆柱形花絮活像狗尾巴。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女孩子嬉戏——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子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下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的形状。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戴在手上虽不明显,但姑娘心开始闪烁了。
  初长成的少女也编戒指,拿麦秆。那时的乡村,各式的会议真多。姑娘们总是这些会议热烈的响应者,或许只有会议才是她们自由交际的好去处。姑娘们刻意打扮自己,胳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帽辫儿,她们编制的便是这草戒指。
  麦秆在手上跳跃,戒指的花样不断翻新。少女们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的提醒。
  那麦秆编就的戒指,便是少女身上唯一的饰物了。但那一双双不拾闲的粗手,却因了这草戒指,变得秀气而有灵性,释放出女性的温馨。
  戴戒指,每个民族自有其详尽、细致的规则吧。但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与婚姻的关联。唯有这草戒指,任凭少女们随心所欲地佩戴。会议散了,你还会看见一个个草圈儿在黄土地上跳跃——一根草呗。
  少女们更大了,大到出嫁的岁数。只待这时,她们才丢下麦秆、草帽辫儿和草戒指,收拾起心思,想着如何同送彩礼的男方“嚼清”——讨价还价。冀中的日子并不丰腴,那看来缺少风度的“嚼清”就显得格外重要。她们会为彩礼中缺少两斤毛线而在炕上打滚儿——倘若此时不要下那毛线,婚后当男人操持起一家的日子,还会有买线的闲钱么?她们会为彩礼中短了一双皮鞋而号啕,倘若此时不要下那鞋,当婚后她们自己做了母亲,还会生出为自己买鞋的打算么?
  那草戒指便在她们手上永远地消失了,她们的手中已有新的活计,比如婴儿的兜肚,男人的大鞋底子……
  她们的男人,随了社会的变革,或许会生出变革自己生活的热望;日子渐渐地好起来,他们不再是当初那连毛线和皮鞋都险些拿不出手的新郎官,他们甚至有能力给乡间的妻子买一枚金的戒指。只有她们那突然就长成了的女儿们,仍旧不厌其烦地重复母亲从前的游戏。夏日来临,她们依然用麦秆、狗尾巴草编戒指。她们依然愿意当着男人的面伸出一只戴着草戒指的手。却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金的,真金实在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分量,哪里又有能够称出草戒指真正分量的衡具呢?
  却原来,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而是草。
  开头两段虽然短小,却独立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解释文章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冀中平原女孩子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对“草戒指”表现出怎么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概括。
  文章以 “草戒指”为标题,并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描写草戒指,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丰富内涵有什么作用?
  亲,想知道答案吗?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文章答案。更多高考语文拓展阅读精选尽在求学高分作文微信,快来关注吧!
其他文献
秋意渐浓,我又背上离家的行囊。  妈妈送别时的叮咛,成了我整个碌碌无为的暑假最后的祭奠。  我用一句太多太多人说过的“时光总是太漫漫”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岁月总是不留痕迹地溜走,这时,我已经过完十七岁的生日。  常常不知道,十七岁前的自己是不是该被称为叛逆少女。总之,那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只会听从父母教诲的孩子,而是一个可以因一些小问题而和父母产生激烈争论的孩子。  小时候,爸爸总爱装作一副
期刊
2016年1月7日,凤凰卫视以发布两本新书的方式庆祝建台20周年。1月8日,网络知名影评人木卫二则向传统媒体进军,出版了他第二本纸质书籍……随之,电影、电视、新兴网络媒体开始将其优质内容向人类最传统的文字纸书载体转换。在新媒体时代下,那些看似消亡的事物突然焕发生机,那些看似打不破的边界开始有所松动。文艺通过网络的实时更新和推送,悄然复兴。
期刊
故宫推出手机平台,古老的宫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龙门石窟打造“互联网+”,历史的沧桑穿过手机屏幕走到游客的面前;诗歌热潮的到来,让奔波在路上的行人开始放慢脚步打量自己身边的诗意……  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新媒体大潮的推动下向我们走来。确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触碰文化的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就阅读而言,电子阅读凭借新媒体的到来冲击着传统阅读。在公交车、地
期刊
【素材鉴读】成功不是名人的专利,创造奇迹与人的身份没有任何关系,谁都可以有抱负,只要你有足够的细心、努力,那么,你或许就是下一个创造奇迹的斯蒂芬·塔尼!  【适用文题】细节造就成功/ 灵感与顿悟/梦想与执着  19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斯蒂芬·塔尼是巴黎妇产科医院的一名年轻医生,该院在当时的法国属于贫困、弱势的“二流医院”,而塔尼也只是该院一个资质普通的“二流医生”。塔尼每
期刊
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的开启,到2015年年底北京味儿浓厚的电影《老炮儿》的上映,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载体的方言,不仅反映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还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而今天,幅员辽阔的中华土地上,我们的方言却正在慢慢消失……
期刊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通话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方言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世璇认为,中国120种地域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已处于濒危状态。同样,在世界范围内,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数据警告说,全世界大约有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联合国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拯救那些濒危的语言。  衔接世界语言濒危情况·背后的数据  来源
期刊
当文创产品开始重回人们的生活的时候,传统的边界突然消失了。在诗歌沉寂多年之后,它以一种复兴的姿态感染处在浮躁社会的人们;传统的文学奖项开始打破门户偏见,记者和编辑同样能够给传统文学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歌复归年  2015年1月,10天内70多家媒体的记者围住了余秀华的家,他们也许是为了揭开一个谜:诗歌为什么火了?余秀华的诗令许多人“被打动”,打动他们的不是余秀华的生活本身,而是她所看到的世界
期刊
“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  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推广,国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然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地方方言的衰落。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发出了建设“中国语言保护工程”的号召。2015年6月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通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随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该比赛的宗旨正是发扬并保护日渐衰落的地方方言。 
期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谚语。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人们就将这两个节日合并了。  追源溯古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
期刊
2015年11月,来自中国自贡的两万多盏灯笼在英国朗丽特宫点亮,让英国游客观赏到了中国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早已名扬四海,而由著名导演唐季礼执导的电视剧《花灯满城》也曾在2014年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无论是张艺谋西北的粗犷,还是唐季礼独具江南风韵的婉约,都注入了中国传统元素——灯笼,它除了给人以视觉的震撼,更让人领略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在中国,因“灯”与“丁”语音相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