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应和促进学生自然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育有多种定义,德国哲学界说:教育就是个体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当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剩下的就是教育。也有人说: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还有人说: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我们在初中数学教改实验中,深深体会到,教育就应该是顺应和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本文想从自然发展、顺应自然发展、促进自然发展等方面谈谈我们的对教育的理解,与同行商榷。
  一、自然发展
  自然发展就是没有外在因素的刻意干扰下的发展。比如:两个八岁的孩子,一个在学校,每天接受学校和老师精心安排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另一个在家,每天按照家长的要求,上山放牛。一年后,在学校的这个孩子,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索能力等等,在学校和老师等外在因素的刻意干扰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或者说他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索能力等达到了发展;而在家放牛的孩子,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索能力等等,也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他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索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他的变化是在没有或很少有外在因素的刻意干扰下发生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把后者的这种变化,叫做自然发展。后者这个孩子的各种能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是他的天性,是天性驱使他看书、观察、比较、探究。其实孩子有很多的天性,比如喜欢看书、玩玩具,喜欢看家里各种动物以及动物玩耍,喜欢追根求源,喜欢一遍又一遍的玩着各种玩具,并玩得开心、玩出花样来,还有很多的天性。归纳起来,这些就是阅读、探索,就是观察和认知,就是技能训练。小孩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天性,有选择的独立自主的、或者与同伴有合作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并通过活动,使自己的天性不断的得到锻炼,不断的获得新的认知,这就是自然发展。
  二、顺应自然发展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如《平方根》这节教材,前半部分主要介绍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和读法,后半部分主要介绍的是平方根的定义、表示和读法,它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而不需要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师施教的目标中的能力因素,本节课最主要的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本节课采用自学的办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知道什么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知道怎么表示怎么去读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而且使学生阅读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和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培养起来了。因此,本节课最合适、最得法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自学法,这就顺应了孩子的天性,也就是顺应自然发展。
  顺应自然发展就是根据学生的天性,选择有利于学生天性的培养、锻炼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能充分发挥其天性的活动,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内容是教材编者提前按照其学科逻辑顺序已经编好的,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学生的天性因素是基本固定的。有的段落包含学生喜欢看书的天性,也适合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因此,选用学生自学,就是顺应自然发展;有的段落包含学生追根求源的天性,也适合培养和提高其探索等能力,因此,选用学生探索,就是顺应自然发展;有时候是概念运用的题目,如果我们先复习概念,再讲解例题,学生不一定喜欢,因为学生天性就喜欢挑战自己,看见老师出了题目,就想动笔试试,所以,选择学生先练,然后学生或者老师讲,是比较自然的方法,这也就是顺应自然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顺应学生自然发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类型),选择符合学生天性、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应学生自然发展,才会使学生的天性在每节课上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否则,由于教法选择不当,不仅不能使每节课都对学生的天性有所锻炼和提高,相反,还会阻碍学生天性的发展,有时甚至扼杀孩子的某种天性。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节课,充满了探索的因素,如果选择探究法教学,就会使学生的探索的天性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学起来也比较顺手;如果采用自学法,不仅学生的探究天性失去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不仅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降,而且探究的天性将逐渐丧失,同时,由于内容不适合自学,会导致学生的自学的天性得不到有效培养和锻炼,久而久之,自学的兴趣也会因受到干扰而降低。因此,顺应学生自然发展,这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促进自然发展
  我们也先来看一个例子,三个孩子在花丛中玩耍,追逐飞来的蝴蝶。突然飞来一群蜜蜂,发出嗡嗡的响声。孩子们非常好奇,为什么蝴蝶飞舞的时候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舞时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呢?于是三个孩子回家后,各自向他们的父亲请教了这个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父亲说:只要在学校考试能考好成绩就行了,其它的你管那么多干嘛;第二个孩子的父亲答道:因为蜜蜂的翅膀扇动得比蝴蝶快。第三个孩子的父亲面对孩子的提问,没有直接做出正面回答,而是去取了一张纸,他先慢慢的抖动,纸没有发出声音,接着加快抖动速度,纸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孩子看后,想了一会,又自己抖了抖纸,然后兴奋的跳了起来,他将答案告诉了父亲。这里的第一个父亲的行为,打击了孩子的好奇性,阻止了孩子探究奥秘的行为,也就阻碍了孩子追根求源的天性的发展。而第三个父亲,面对孩子的追根求源,选择了和孩子一起探究,通过搭建寻找答案的台阶,使学生在自己活动中,找到了答案。既保护了孩子追根求源的天性,使孩子由于尝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又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孩子探究的方法,也培养、锻炼、发展和提升了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去阅读,所有学生都会在10分钟内,明白教材讲了什么,或者说本节教材要知道什么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知道了阅读该怎么去抓要害找答案,而且阅读能力和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这就培养、锻炼、发展、促进了学生阅读天性的发展,即促进自然发展。促进自然发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包含的天性因素,选择能够最大化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天性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搭建有助于学生天性发挥的台阶,不仅使学生的天性得到培養和锻炼,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天性。
  顺应学生自然发展,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能够培养和锻炼孩子天性的方法是开展教学改革、实施有效和高效教学的必然选择。显然,光有顺应自然发展还不够,还必须要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如果我们把顺应自然发展看成是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基础部件,那么,促进自然发展就是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提高部件,它们就好比车之两轮,只有当两轮都同时有效运转,车才跑的快、跑的顺畅。
  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自然发展呢? 这就是给学生天性的发挥搭建合适的台阶。初中数学课程,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内容的呈现方式、特点,包含的天性因素和教学目标里的能力要素,在选择了学的方式后,搭建合适的、有利于学生学的台阶,就会促进学生天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
其他文献
据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4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海伦羊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合作,刘守仁把院士工作站建在海伦公司,开发湖羊系列改良品种。他们利用湖羊为母本,以南非的杜泊羊为父体,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多胎肉羊新品种。目前,首批400只公种羊、200只母种羊被运往新疆伊犁新兴际华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品种产仔多、出肉率高、生长周期快,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只湖羊需要饲养6个
<正>了解观赏草的生物生态特性是应用观赏草的基础。根据对温度的反应不同,暖季型观赏草和冷季型观赏草表现不同的年度生长发育特点,从而需要配置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养护
本文指出了应用不定积分积分法解决数学分析问题时,易忽略和出错的几个原因,辅以例子进行较正。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国民传统与保守的思想也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直接挑战,更有甚者
有一天上午做家务时,爸爸说:"我们干脆把‘小猪’肚子里的硬币都换成大额纸币吧。"我问:"能不能把换成的钱都给我?"爸爸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猜一猜有多少钱。"我非常高兴,
1971年8月16日,寻星老手、天文学家詹姆斯·吉布森发现了一颗  小行星,他决定把它命名为“史巴克先生。”  吉布森的“史巴克先生”是为了纪念谁呢?答案足够诡异:吉布森的宠物猫。  这只猫名叫“史巴克先生”。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它“沉着、有逻辑、有才智,还有尖尖的耳朵”。吉布森在世界各地做天文观测时。这只猫就陪伴在他身旁,美国、非洲和南美都留下了它的爪印。  吉布森先生的举动还是把天文学家们雷
本论文通过对我国传统编织中较为典型的竹编,藤编,绳编,织锦等材质和工艺的调查研究,结合书籍这种不同于一般艺术品也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文化载体,研究在书籍设计中如何结合应
为揭示西辽河平原玉米秸秆还田的效应,在2014—2015年设秸秆深翻还田(DR)和秸秆旋耕还田(RR)2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当年和次年对土壤
人工孵化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孵化过程包括:翻蛋、照蛋、凉蛋、换气和人工助产等。1 温度温度是决定种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能否正常发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温度适宜于胚胎发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