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理重法,因势求变——试论欧阳询对元代书风的影响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定武兰亭》为典型的『二王』书学体系是元代书家追踪晋唐风韵的重要坐标.在元代书家众多取法和师承的线索中,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重法度,且众体皆擅,又是从王羲之一脉中嬗变而来,故在元代中期以后的影响逐渐变大.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数据作为抽象的材料介入实质的手工制品设计,数据的物质性与思想性被唤醒,于数据来说,这是一次从可视化到物理化的新认知;于手工制品来说,成为数据的传达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延展了人与制品的关系。文章结合案例阐述了数据以手工制品所呈现的美的特征,对比计算手工工艺对于数据的特性。结果表明,触觉与空间感知是数据在手工制品中的明显特征;情感化及叙事性是数据的话语表达。而手工制品工艺的特殊性与产出的
摘 要: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魏晋的兴起、隋唐的成熟、宋元的辉煌、明清的延续等一系列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绘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渐活跃起来,西方现代绘画观念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下,山水画的发展充满了多种可能性,85美术新潮等运动的出现给中国画带来了观念和表现形式上的改变,艺术家们在反思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山水画,并在画坛
摘 要: 本文以具有闽南典型意义的鳌园石雕为例,对鳌园石雕群设计中的构思以及文化融合进行阐述。作为闽南石雕代表,鳌园石雕以其精美的造型、新颖的题材、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布局经营等,反映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鳌园石雕群设计的现代性审美取向、启发民智的教育意义、时代价值观念的演进。  关 键 词: 鳌园;石雕群设计;文化融合;时代价值观  闽南地区花岗岩资源丰富,石雕历史悠久,追溯到唐宋时期直至
摘 要: 中国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染材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蓝、黑两色为主的低调雅致的服饰色彩文化,服饰的色彩、图案、材质等元素上都凝结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壮族人们的审美理念和审美习惯。将含有壮族特色的服饰文化运用到现代图案设计中,有利于丰富现代图案的民族文化内涵,增加图案的艺术美感,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关 键 词
摘 要: 传统草编艺术展现了五千年文明中最广大的劳动者的智慧,极大地满足了科技尚不发达时期,人们对于生活和审美的需求。就地取材于劳作的大自然,完美体现了艺术的实用与审美属性,经历史的创造和发展,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和兼顾美感和实用的价值,展现了传统手工艺品物我合一的精神品质,与学前教育课程美育体系中儿童天真自然的精神相契合,在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方面
摘 要: 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工业建筑遗产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形成了城市组成中的重要“工业景观”。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不断更新,无锡工业建筑遗产对于城市整体性规划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本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公共空间场所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寻求未来功能置换及空间共享模式的策略,形成城市空间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景观,对城市文脉及地域文化的创新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摘 要: 《鬼谷子》学说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自身存在着丰富的价值和可研究性,一直到今天仍然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鬼谷子》的纵横思想为指导,总结出以“纵”与“横”为两类互相关联与制约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来重新进行再设计,解决再设计过程中与之前的设计作品的矛盾,并引用事例论证该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对古老思想在当代设计中发挥新的指导意义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