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晓宇 编译
提起位于欧洲心脏奥地利的名利的名枪,很多轻武器迷首先想到的就是斯太尔公司大名鼎鼎的AUG步枪,该枪被誉为“世界六大名枪”之一,其生产商斯太尔公司也随之享誉世界。本文在此介绍的是该公司生产的第一支冲锋枪——S1-100冲锋枪,据资料称,它也是历史上最昂贵的冲锋枪之一……
三地联合
斯太尔-苏罗通(Steyr-Solothurn)S1-100 9mm冲锋枪因其特殊的“身份”,具体生产背景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大致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初期。当时为了回避《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制造冲锋枪的规定,德国莱茵金属有限公司另辟蹊径,悄悄买下了位于瑞士苏罗通的WaffenfabrikSolothum A.G.公司,同时对位于奥地利斯太尔的OesterreichischeWaffenfabrik Geselschaft公司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因此,斯太尔-苏罗通S1-100冲锋枪的样枪其实是在德国秘密设计、在瑞士进行改进、最后在奥地利大批量生产制造出来的。
S1-100有MP30和MP34(O)两种型号,其设计者是路伊斯·斯丁格(LousiStange)。该枪的外观看起来与MP18 Ⅰ冲锋枪和MP28 Ⅱ冲锋枪非常相似,都有一个木质枪托和一个带散热孔的枪管套,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弹匣则从枪身左侧插入弹匣仓内。
基本型号
MP30
首批大批量生产的S1-100的型号是MP30,它当时既没有被德国边防军采用,也未被党卫军采用。1931年,采用9×23mm斯太尔手枪弹的MP30开始装备奥地利警察部队。该弹比9mm巴拉贝鲁姆弹长,且更具威力。此外,MP30还有其他口径,如7.65mm、9巴拉贝鲁姆,7.63mm、9mm毛瑟以及0.45英寸ACP口径。大多数S1-100的生产记录在二战时期就被销毁了,但据估计,其生产数量应该在6000~10000支之间。
MP30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32发直形弹匣左方供弹,片状准星,“V”形缺口照门,弧形表尺,表尺射程50~500m,分划为50m。
与斯太尔公司后来生产的其他冲锋枪相比,MP30在许多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如枪托形状特殊,枪托底部有一个明显向下的斜坡,并且没有固定复进簧的卡箍;保险杆设计在扳机护圈前面,只要按下保险杆,不论枪机处于前方位置还是后方位置,都会被锁定。MP30可以进行单、连发发射,快慢机位于枪托左侧,当露出字母“D”(Dauerfeuer)时,表示连发;当露出字母“E”(Einzelfeuer)时,则表示单发。
MP34(O)
1934年,在对MP30稍做改进后,以MP34(O)的名称重新推出。MP34(O)中的“(O)”在德语中代表“Oesterreichische”或者“Austria”(奥地利)的意思,将“(O)”加在“MP34”的后面是为了把该枪与伯格曼MP34区别开来。1934年,MP34(O)开始装备奥地利军队,1934~1939年生产的MP34(O)发射9mm毛瑟手枪弹,1939~1940年生产的MP34(O)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该枪于1940年底停产。
MP34(O)的主要改进之处是:将MP30的鱼尾形枪托变得更为传统,去掉了MP30的保险机构,取而代之的是位于机匣上方的新型横闩式保险。至于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新型保险的原因尚不清楚。为了配合新型保险的使用,MP34(O)的枪机有两个附加的刻槽,垂直交叉在其顶部。另外鲜为人知的是,有些MP34(O)有一个伯格曼或希买司式的“拉机柄凹槽保险”来加强保险功能。虽然这个新型保险的人机工效不太好,但却非常可靠。关闭保险时,一个类似阻铁的突起物会扣到两个槽中的其中一个,可以把枪机锁定在前方或后方,此时即使扣动扳机,武器也不会意外走火。
MP30及MP34(O)的机匣盖均是铰接在机匣顶部的,机匣盖尾端与机匣尾帽扣合在一起。按压机匣尾帽便可打开机匣盖,应用中发现机匣尾帽会因外力作用出现意外打开机匣盖的现象。为安全起见,后来,设计师在MP34(O)的机匣盖尾端设计了一个锁定钮,只有压下该按钮,才能打开机匣盖。
一开始,MP34(O)的机匣盖顶部并没有商标,后来一系列同心圆圈着的“S”图形成为了该抢的商标。这一图案随后又被换成了带4个点的钻石形图案,其中包含着双“S”的字母位于“W”之上,而这颗钻石还被三个同心圆环绕着。从官方角度看,双S与W字母的组合代表了斯太尔-苏罗通·维芬公司(Steyr-Sololthum Warren)之意。但是有些人还是怀疑这一新商标是为了向纳粹党卫军促销而采用了双重意义。
结构特点
机匣与枪机
S1-100冲锋枪的机匣有一个非常合体的机匣盖,推动位于机匣后端的尾帽,可打开机匣盖。与一般的枪支打开机匣盖便能看见枪机和复进簧不同,打开S1-100冲锋枪的机匣盖只能看见枪机,这是因为S1-100冲锋枪的复进簧隐藏于枪托内,枪机尾端与复进簧导杆相配合,复进簧前端顶在复进簧导杆上,后端通过复进簧支杆顶在枪托尾部。
枪机长度
S1-100冲锋枪有两种不同长度的枪机。奇怪的是,又重又长的枪机却配以威力较小的9mm或7.65mm巴拉贝鲁姆弹;与又短又轻的枪机配套的则是威力较大的7.63mm毛瑟、9mm毛瑟“出口型”和9mm斯太尔弹。
优质弹匣
S1-100冲锋枪的弹匣仿自路易斯·希买司(雨果·希买司的父亲)为M1897伯格曼半自动手枪设计的弹匣。这种弹匣非常可靠,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轻松地往弹匣内装弹。
尽管不需要辅助装弹工具,但大多数S1-100冲锋枪的弹匣仓带有辅助装弹装置。该装置的顶部有一个导引槽,用来插入弹夹,另外一个槽设置在底部,用来插入弹匣。装弹时,先将弹匣垂直插入底部的槽中(射击使用时,弹匣水平插入弹仓中),然后将装有弹的弹夹从顶部引导槽插入,用大拇指迅速一推,就会把弹夹的枪弹推入弹匣中。
S1-100冲锋枪主要生产有两种不同长度的弹匣和弹匣仓。较长的弹匣和弹匣仓用来配合较长的枪弹,如7.63mm毛瑟、9mm斯太尔和9毛瑟“出口型”弹;较短的弹匣和弹匣仓配合使用9mm和7.65mm巴拉贝鲁姆弹。此外,还有第三种形状的弹匣仓,是为0.45英寸ACP口径的S1-100冲锋枪制造的。0.45英寸ACP弹匣仓从上到下都要宽一些,不含有辅助装弹装置。
战地拆卸
S1-100冲锋枪的战地拆卸非常简单。如果是后期生产的S1-100冲锋枪,操作时需先按下机匣盖尾端的锁定钮,再向前推压机匣尾帽,然后向上掀起机匣盖即可。如果是早期生产的S1-100冲锋枪,只需要向前推机匣尾盖,并向上掀起机匣盖即可。
接下来,边用手向下压着枪机,边向后拉拉机柄,当枪机前部(直径较小)露出时,向上抬起枪机,并使压缩的复进簧缓缓地放开。将复进簧导杆的连结固定部位扭转90°,并把它从枪机上取下。
不完全分解时,没必要从枪机上取下击针,但是如果卸下击针,方法也同样十分简单。取下复进簧导杆后,把拉机柄旋转180°,并从枪机上取下。在手掌上轻磕几下枪机底部,击针就会滑出。
要拆卸复进簧,首先打开托底板上的托肩板,可看到一个大的螺栓。用一个合适的“一”字形螺丝刀压着螺栓头,逆时针旋转90°。这样,复进簧就可以从枪托中卸下来了。
难负其名
S1-100冲锋枪在瑞士、玻利维亚、智利、萨尔瓦多及乌拉圭等一些国家的出口销量相当可观,在中国和日本也有限量销售。1935年,葡萄牙采用了MP34(O),将其命名为“P.M.Steyr M/935”。1942年,葡萄牙购买了最后一批MP34(O)。这批MP34(O)配用9mm巴拉贝鲁姆弹,葡萄牙人称之为M42冲锋枪。
S1-100冲锋枪制作的复杂性是同时代其他欧洲武器所不能比的。也许,它是史上工艺最复杂、价格最昂贵的冲锋枪(另一支复杂而价高的冲锋枪就是M1921汤姆逊冲锋枪)。尽管它的制作花费不菲,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S1-100并不是第一代冲锋枪中最好的。比起价廉的伯格曼MP35,它缺少了很多先进的特质。
编辑/郑双雁
提起位于欧洲心脏奥地利的名利的名枪,很多轻武器迷首先想到的就是斯太尔公司大名鼎鼎的AUG步枪,该枪被誉为“世界六大名枪”之一,其生产商斯太尔公司也随之享誉世界。本文在此介绍的是该公司生产的第一支冲锋枪——S1-100冲锋枪,据资料称,它也是历史上最昂贵的冲锋枪之一……
三地联合
斯太尔-苏罗通(Steyr-Solothurn)S1-100 9mm冲锋枪因其特殊的“身份”,具体生产背景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大致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初期。当时为了回避《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制造冲锋枪的规定,德国莱茵金属有限公司另辟蹊径,悄悄买下了位于瑞士苏罗通的WaffenfabrikSolothum A.G.公司,同时对位于奥地利斯太尔的OesterreichischeWaffenfabrik Geselschaft公司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因此,斯太尔-苏罗通S1-100冲锋枪的样枪其实是在德国秘密设计、在瑞士进行改进、最后在奥地利大批量生产制造出来的。

S1-100有MP30和MP34(O)两种型号,其设计者是路伊斯·斯丁格(LousiStange)。该枪的外观看起来与MP18 Ⅰ冲锋枪和MP28 Ⅱ冲锋枪非常相似,都有一个木质枪托和一个带散热孔的枪管套,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弹匣则从枪身左侧插入弹匣仓内。
基本型号
MP30
首批大批量生产的S1-100的型号是MP30,它当时既没有被德国边防军采用,也未被党卫军采用。1931年,采用9×23mm斯太尔手枪弹的MP30开始装备奥地利警察部队。该弹比9mm巴拉贝鲁姆弹长,且更具威力。此外,MP30还有其他口径,如7.65mm、9巴拉贝鲁姆,7.63mm、9mm毛瑟以及0.45英寸ACP口径。大多数S1-100的生产记录在二战时期就被销毁了,但据估计,其生产数量应该在6000~10000支之间。
MP30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32发直形弹匣左方供弹,片状准星,“V”形缺口照门,弧形表尺,表尺射程50~500m,分划为50m。
与斯太尔公司后来生产的其他冲锋枪相比,MP30在许多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如枪托形状特殊,枪托底部有一个明显向下的斜坡,并且没有固定复进簧的卡箍;保险杆设计在扳机护圈前面,只要按下保险杆,不论枪机处于前方位置还是后方位置,都会被锁定。MP30可以进行单、连发发射,快慢机位于枪托左侧,当露出字母“D”(Dauerfeuer)时,表示连发;当露出字母“E”(Einzelfeuer)时,则表示单发。
MP34(O)
1934年,在对MP30稍做改进后,以MP34(O)的名称重新推出。MP34(O)中的“(O)”在德语中代表“Oesterreichische”或者“Austria”(奥地利)的意思,将“(O)”加在“MP34”的后面是为了把该枪与伯格曼MP34区别开来。1934年,MP34(O)开始装备奥地利军队,1934~1939年生产的MP34(O)发射9mm毛瑟手枪弹,1939~1940年生产的MP34(O)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该枪于1940年底停产。

MP34(O)的主要改进之处是:将MP30的鱼尾形枪托变得更为传统,去掉了MP30的保险机构,取而代之的是位于机匣上方的新型横闩式保险。至于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新型保险的原因尚不清楚。为了配合新型保险的使用,MP34(O)的枪机有两个附加的刻槽,垂直交叉在其顶部。另外鲜为人知的是,有些MP34(O)有一个伯格曼或希买司式的“拉机柄凹槽保险”来加强保险功能。虽然这个新型保险的人机工效不太好,但却非常可靠。关闭保险时,一个类似阻铁的突起物会扣到两个槽中的其中一个,可以把枪机锁定在前方或后方,此时即使扣动扳机,武器也不会意外走火。
MP30及MP34(O)的机匣盖均是铰接在机匣顶部的,机匣盖尾端与机匣尾帽扣合在一起。按压机匣尾帽便可打开机匣盖,应用中发现机匣尾帽会因外力作用出现意外打开机匣盖的现象。为安全起见,后来,设计师在MP34(O)的机匣盖尾端设计了一个锁定钮,只有压下该按钮,才能打开机匣盖。
一开始,MP34(O)的机匣盖顶部并没有商标,后来一系列同心圆圈着的“S”图形成为了该抢的商标。这一图案随后又被换成了带4个点的钻石形图案,其中包含着双“S”的字母位于“W”之上,而这颗钻石还被三个同心圆环绕着。从官方角度看,双S与W字母的组合代表了斯太尔-苏罗通·维芬公司(Steyr-Sololthum Warren)之意。但是有些人还是怀疑这一新商标是为了向纳粹党卫军促销而采用了双重意义。
结构特点
机匣与枪机
S1-100冲锋枪的机匣有一个非常合体的机匣盖,推动位于机匣后端的尾帽,可打开机匣盖。与一般的枪支打开机匣盖便能看见枪机和复进簧不同,打开S1-100冲锋枪的机匣盖只能看见枪机,这是因为S1-100冲锋枪的复进簧隐藏于枪托内,枪机尾端与复进簧导杆相配合,复进簧前端顶在复进簧导杆上,后端通过复进簧支杆顶在枪托尾部。

枪机长度
S1-100冲锋枪有两种不同长度的枪机。奇怪的是,又重又长的枪机却配以威力较小的9mm或7.65mm巴拉贝鲁姆弹;与又短又轻的枪机配套的则是威力较大的7.63mm毛瑟、9mm毛瑟“出口型”和9mm斯太尔弹。
优质弹匣
S1-100冲锋枪的弹匣仿自路易斯·希买司(雨果·希买司的父亲)为M1897伯格曼半自动手枪设计的弹匣。这种弹匣非常可靠,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轻松地往弹匣内装弹。
尽管不需要辅助装弹工具,但大多数S1-100冲锋枪的弹匣仓带有辅助装弹装置。该装置的顶部有一个导引槽,用来插入弹夹,另外一个槽设置在底部,用来插入弹匣。装弹时,先将弹匣垂直插入底部的槽中(射击使用时,弹匣水平插入弹仓中),然后将装有弹的弹夹从顶部引导槽插入,用大拇指迅速一推,就会把弹夹的枪弹推入弹匣中。
S1-100冲锋枪主要生产有两种不同长度的弹匣和弹匣仓。较长的弹匣和弹匣仓用来配合较长的枪弹,如7.63mm毛瑟、9mm斯太尔和9毛瑟“出口型”弹;较短的弹匣和弹匣仓配合使用9mm和7.65mm巴拉贝鲁姆弹。此外,还有第三种形状的弹匣仓,是为0.45英寸ACP口径的S1-100冲锋枪制造的。0.45英寸ACP弹匣仓从上到下都要宽一些,不含有辅助装弹装置。
战地拆卸
S1-100冲锋枪的战地拆卸非常简单。如果是后期生产的S1-100冲锋枪,操作时需先按下机匣盖尾端的锁定钮,再向前推压机匣尾帽,然后向上掀起机匣盖即可。如果是早期生产的S1-100冲锋枪,只需要向前推机匣尾盖,并向上掀起机匣盖即可。
接下来,边用手向下压着枪机,边向后拉拉机柄,当枪机前部(直径较小)露出时,向上抬起枪机,并使压缩的复进簧缓缓地放开。将复进簧导杆的连结固定部位扭转90°,并把它从枪机上取下。

不完全分解时,没必要从枪机上取下击针,但是如果卸下击针,方法也同样十分简单。取下复进簧导杆后,把拉机柄旋转180°,并从枪机上取下。在手掌上轻磕几下枪机底部,击针就会滑出。
要拆卸复进簧,首先打开托底板上的托肩板,可看到一个大的螺栓。用一个合适的“一”字形螺丝刀压着螺栓头,逆时针旋转90°。这样,复进簧就可以从枪托中卸下来了。
难负其名
S1-100冲锋枪在瑞士、玻利维亚、智利、萨尔瓦多及乌拉圭等一些国家的出口销量相当可观,在中国和日本也有限量销售。1935年,葡萄牙采用了MP34(O),将其命名为“P.M.Steyr M/935”。1942年,葡萄牙购买了最后一批MP34(O)。这批MP34(O)配用9mm巴拉贝鲁姆弹,葡萄牙人称之为M42冲锋枪。
S1-100冲锋枪制作的复杂性是同时代其他欧洲武器所不能比的。也许,它是史上工艺最复杂、价格最昂贵的冲锋枪(另一支复杂而价高的冲锋枪就是M1921汤姆逊冲锋枪)。尽管它的制作花费不菲,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S1-100并不是第一代冲锋枪中最好的。比起价廉的伯格曼MP35,它缺少了很多先进的特质。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