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难得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玉明是大河村附近十里八乡的“总理”。这个“总理”当然不是官称,而是民间的称呼。他管的也不是行政事务,而是红白喜事。他老爸就是干这个行当的,后来传给了他,他在耳濡目染中积累了经验,又心细,能把各个环节都想在前面,办事周到,再加上他不贪,那就有威信了,有事就都来找他。
  这天晚上,葛玉明正在家里看电视,隔壁的孙长林跑过来,丢给他一盒烟,急赤白脸地说道:“哥啊,我刚接着信儿,我大伯不行了,我们赶紧去看他。你也给盘算盘算,看看这后事该怎么办,心里好有个谱儿。”葛玉明点头应了。孙长林屁股都没沾凳子,就猴急地走了。
  葛玉明送走了他,关上街门刚进屋,儿子葛悦就迎过来说:“爸,机会来了!咱得好好整整他!”葛玉明冷冷地道:“我心里有数儿!”这个机会,他等得太久了!
  葛玉明咋就盼着人家不好呢?这事儿还要从葛悦身上说起。
  葛悦打小就不爱学习,就爱跟着老爸到红白喜事上去看热闹。好歹混了个初中毕业,就回家跟着老爸一起种田。可种田能挣几个钱呀。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那才来钱,日子过得也滋润。葛悦也想出去打工挣钱,就跟葛玉明讲了。葛玉明瞪了他一眼,问道:“你手不能捏肩不能扛的,到城里去要饭呀?”
  葛悅回道:“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也不比我强,咋就能挣来钱?还不是有关系有靠山!”葛玉明给气乐了:“可你爹我就是一个农民,不是富也不是官,你跟人家比什么?”葛悦振振有词地说:“虽然你不是官,但你认识当官的呀。他要肯帮忙,我就能找到好工作,挣上大钱。”
  葛玉明一时也没想到自己认识什么当官的,就问葛悦这话从何说起。葛悦说:“长森叔不是在城里当局长吗?你跟他说说,他肯定给你个面子。咱十里八乡的人,谁敢不给你面子?”儿子这么一提醒,葛玉明眼前就是一亮。
  葛悦提到的长森,就是他家隔壁孙茂山的儿子。孙茂山就这么一个独生爱子。他老伴儿死得早,是他含辛茹苦把儿子一手拉扯大的。为了儿子,他也没再娶。孙长森也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当了干部,后来又一路晋升,当上了局长。头几年,他就把老爸孙茂山接到城里享福去了。孙长林是孙茂山的亲侄子,也就是孙长森的堂弟。葛玉明家和孙茂山家关系不错,再说,谁又能逃过生老病死这一劫?到那时候,必定是要用到自己的。孙长森虽说是大局长,可也迈不过自己这道梁。眼下去找他,应该给这个面子。
  葛玉明找长林要到了长森的电话号码,就给他拨过去。孙长森一听是他,很热情地寒暄。葛玉明就跟他讲了儿子想进城打工的事。孙长森说:“让他来找我吧!”葛玉明挂上电话,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葛悦就进城去找孙长森。
  孙长森热情地接待了葛悦。他亲自下厨,做了好几道地道的家乡菜。葛悦狼吞虎咽地吃着。孙长森问他:“小悦,你会啥手艺不?”葛悦摇摇头说:“不会。”孙长森又问他:“你啥毕业呀?”葛悦说:“初中。”孙长森看了看他的身子骨,也不是很强健,就有些犯愁了。他想了想,就对葛悦说:“你没文凭,也没技术,身体也不是特别强健,找工作很困难。不如这样,我先给你报个技能班,先跟着学上三五个月,学成了我再给你找工作。”
  葛悦摇摇头说:“那可不行。三五个月,耽误我挣钱呀。”
  孙长森只好说:“那我再想想。”
  孙长森托了关系,给葛悦找了个保安员的工作。工作很简单,就是到岗时间在门口站一站,巡逻时间在院子里转一转,很轻松,一个月也能挣四千块,葛悦对这个活儿还算满意。
  没过一星期,葛悦就气呼呼地找到孙长森,说道:“叔,这个活儿我不干了,你再给我找一个吧!”孙长森问道:“咋啦?”葛悦说:“业主不把我当人!”
  昨天下午,他正在小区里巡逻,一位女业主喊过他,说道:“保安,麻烦你帮我把狗抱楼上去!”
  葛悦过去一看,原来是女业主带着她家大金毛到湖边去遛,结果跟另一位业主家的大狗掐起架来,掐着掐着就滚到了湖边的烂泥里,金毛的脚还被什么给扎伤了。两家的主人好不容易才喝住了狗,那位业主带着大狗走了,女业主想带金毛回家,金毛却赖在地上不肯动了。
  葛悦看到金毛一身烂泥,脚上还流着血,而自己穿着一身新保安服呀,一抱金毛肯定得给弄得特别脏,回去还得洗衣裳。他就推托道:“姐,这可不是我们的活儿,我帮不了你。”那位女业主不愿意了,眼睛一瞪,骂道:“我们出钱养着你,这点儿小事你都不干,还不如养条狗呢!”
  葛悦生气地回道:“你咋骂人呢?抱狗本来就不是保安的活儿。不是我们的活儿,我就不干!”他跟女业主吵起来,还是同事把他拉走的。结果,女业主投诉了他。队长把他好生批评了一通,还说要扣他的奖金。他哪受得了这窝囊气,死活不肯再干了。
  孙长森说:“那咱就换一个。”
  过了两天,孙长森给葛悦找到一个绿化队的工作。葛悦干了一天,就跑回来找孙长森了,不高兴地说:“叔,你给我找的这算是啥活儿啊?”孙长森一愣:“咋啦?”葛悦一撇嘴说:“队长让我去给草坪拔杂草。这和在咱们乡下干农活儿有啥区别?我到城里来,是找工作的,要体面,要挣钱多。”
  孙长森倒给气乐了:“小悦,城里是有好工作,看着体面,挣钱又多,可你得有那真本事啊。你说说你的条件吧,初中毕业,没啥特长,身体也不是太强健,怎么找到体面又挣钱多的工作?”葛悦一梗脖子说:“你不是局长吗?你真要帮我,发句话,啥好工作安排不了,还用我有啥条件。”孙长森却板起脸来,严厉地说道:“我这个局长也不是给个人谋福利的!”
  葛悦一生气,抬屁股走人了。
  回到家,他把事情添油加醋地一说,葛玉明也很生气:你孙长森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啊,怎么也该给小悦找个工作,不该这么轻易就把人打发了!但这个火儿又不能明着发,只能记在心里。哼,就不信你没求我的时候!
  这不,现世报就来了。葛玉明心里暗暗地想,办丧事有几十个环节,每一个环节他都把控着,只要稍微动动手脚,都能让你受累不讨好,还能让你丢人丢脸,更能让你的丧事办不下去。等你来求我的时候,看我怎么折腾你。   葛玉明心里就把整个流程盘算了一遍。
  第三天傍晚,葛玉明正在家里看电视,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葛悦过去开了门,就冲屋里喊:“爸,是长森叔和长林叔。”葛玉明心里暗暗得意:看看,求上门来了吧?他忙着迎出来。
  孙长森大步走过来,先恭恭敬敬地给葛玉明鞠了一躬:“玉明哥,我过来看看你。这么多年,我在外面忙,我爸在家,你没少照顾他,我谢谢你了!”葛玉明忙着扶起他:“你这叫什么话。街里街坊的,互相照顾,那不是应当的嘛。”
  进到屋里,孙长森就递上了一份礼物。葛玉明接过来偷偷瞄了一眼,见是两条好烟,两瓶好酒,这也是请他这个“总理”的规矩。完事儿后还会给他一个大红包,这也是规矩。他就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了。孙长森问葛悦:“小悦,你怎么着了?”
  葛悦赌气地说:“还能怎么着?跟家待着呢!”
  孙长森惋惜地说:“怎么能待着呢?你就听叔一句,学个技能吧。现在这年头儿,没技能,没文化,很难找到好工作。知道小河村的王大个儿吧?他那儿子,炒菜一门灵,现在都是高级厨师了,四星级饭店请他去做主厨,一个月四万。咱不怕没文凭,可就怕没技能。现在老说用工荒,其实,人家不是缺一无所长的人,而是缺技工。”
  葛悦不耐烦地说:“知道了。”他不爱听孙长森说话,转身回自己屋去了。孙长森站起身说:“玉明哥,我还得到几家去看看,就不多坐了。”葛玉明送他出了门,心里倒生出一个好大的迷惑:孙长森怎么没跟他提丧事的事儿啊?人家不提,他当然不能主动问。可他都没问问孙大叔得的什么病怎么去世的,也太失礼了。他回到屋里,葛悦生气地说:“你看到没?这会儿还没忘了说我呢。”
  葛玉明说:“他说的也有道理。”
  葛悦不觉鼓起了眼睛,问道:“爸你说他说的有理?”
  葛玉明说:“当然有理了。人家王大个的儿子,有本事啊,大饭店都抢着要,钱也越挣越多,跟城里买房子娶老婆,没用他爸操一点儿心,用得着求人吗?你也学学人家,长了本事,给你爸我脸上增点儿光!”
  葛悦生气地说:“我家坟上没冒那青烟!”他转身回了自己屋里,“咣当”一声撞上了门。葛玉明狠狠地瞪了房门一眼。他怪儿子没本事,又怪孙长森不肯帮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第二天一早,葛玉明被一阵哀乐声吵醒了。谁家办丧事呢?他转念一想,茂山叔刚去世,肯定是他家办呢。没请他就办起了丧事,孙长森这唱的是哪一出儿啊?他赶紧披衣起床,来到门口,不觉又愣住了。因为那哀乐声不是从隔壁传来的,而是从远处传来的。他循着声音一路找去。
  到了村口,就看到老孙家的祖坟边影影绰绰地站着不少人,哀乐就是从那里传来的。他大步走过去。离得近了,这才看清孙长森跪在他娘的墳前,伴随着哀乐声,正用一把小铁锹扒开了坟,从里面抱出了他娘的骨灰盒。他把骨灰盒放在地上,带着老婆和儿子跪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孙长林带着他们院里的亲戚,也都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孙长森抱起骨灰盒,哽咽着说道:“妈,我带您去找我爸。您不是喜欢大海吗?我爸也喜欢。我这就带你们去看大海。”他在前面走,一群人在后面跟着,来到村口,上了一辆小车,他先把骨灰盒放到副驾驶位上,又跟亲戚们道了别,这才上了车。小车很快就开走了。
  葛玉明拉住了孙长林,问道:“这是怎么个意思?”
  孙长林说,孙长森响应上级号召,实行绿色葬礼,把他爸妈的骨灰撒海,不入祖坟,不买墓地,省得跟活人争土地呀。他爸的骨灰还在城里呢,他把他妈的骨灰取走,跟他爸的放到一起,过几天就撒到海里去。
  葛玉明惊道:“连丧事都不办了?”
  孙长林说:“这不就办完了嘛。”
  葛玉明笑道:“这也叫办丧事?不怕乡亲们笑话呀!”
  孙长林道:“他妈死得早,那就甭说了。他爸跟着他,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乡亲们谁不知道他孝顺?就是不办丧事,也没人会笑话。丧事办得再好,也不如老人活着的时候对他好呀。”
  葛玉明惊得目瞪口呆。
  回到家,葛玉明半天回不过神来。下晌,他叫过葛悦来,说道:“打明天起,我就到镇上去学技艺了。你跟不跟我去?”葛悦惊得眼珠子险些掉下来,只怕是自己听错了,结结巴巴地问道:“爸,你、你说啥?”
  葛玉明叹了口气说:“长森给他爸他妈海葬了。我觉得,这可能是个趋势。要不了多久,咱们这里就得跟着学起来。我这个‘总理’,就没用了。靠种那几亩地,咱致不了富,得出去找活儿干。没个一技之长,难找到活儿不说,也挣不到多少钱。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呀。王大个他儿子靠自己,你长森叔不也靠着自己吗?我得先学上手,不能再耽误啦。”
  葛悦吭吭哧哧地说:“那我也去吧。”
  父子二人找出了自行车,擦拭干净,打足了气,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
其他文献
阳光养老院位于水碧山青的枫林湾,环境优美如画,空气清新醉人,来入住的老人很多。  最近,刚上任的养老院院长王媛媛发现,老人们晚饭后都各自回房间看电视,七点多一过,走廊和大厅里空空荡荡,难得看见一个人影。  王媛媛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很快,一楼大厅里就安装上了一台大彩电,那色彩、音质和清晰度真是没话说。这一招立刻奏效,晚饭后,老人们果然都有说有笑地聚在了客厅里看电视,一直到九点多才陆续回房睡觉。 
期刊
冯晓彬的食品加工厂审批成功后,他给妻子说要回一趟老家。妻子问回老家干啥,冯晓彬缓缓呼出一口气:“是时候了,请爹进城!”  其实,冯晓彬“请爹进城”不是头一次了。  最近几年,每次回老家,他都会跟爹提起这件事,可他爹冯大全每次都有理由把他挡回去。尤其是上一次,爹一口气给他提了三个条件——老冯家的三亩责任田必须有人看管;做红白喜事流水席的手艺一定要有人接班;冯晓彬必须自己当老板。  冯晓彬之所以说时候
期刊
一  1644年明朝灭亡后,在南方又出现了个明朝,史称南明。南明的皇帝叫朱由崧,年号弘光,人们就叫他弘光帝。  然而,这个朱由崧并不是块中兴大明的料,只知道吃喝,并且食欲还挺好,他登基后不长时间,就把宫里的菜吃了个遍,朝中的事务却没处理几件,都交给几个心腹大臣看着办了。  可突然有一天,朱由崧却再也不想进食了,摆在面前的那些山珍海味,他看也不看,摆手让宫女们端下去。  太监们还以为皇上是好东西吃腻
期刊
在河间城东五十里,子牙河边上,有个沙河镇。镇上有个叫徐来的小伙子,到天津学了一手炒菜做饭的本事,回来就租下几间店面,雇了几个伙计,开了一家徐来饭店。  饭店开张了,到月底一算账,不赚不赔,这不白忙乎了。徐来想来想去,忽然如醍醐灌顶:自己竟忽略了一顿饭!  说来也怪,沙河镇上的饭店,只经营中餐和晚餐,向来不经营早餐。也不知道这是哪辈子留下来的规矩,但各家饭店都遵守着。多做一顿饭,就多了一个赚钱的机会
期刊
清雍正七年,御史杨公度奉密旨巡察江南吏治。他年轻气盛,嫉恶如仇,出巡一个多月,单一个江苏就有两名道员、三名知县被摘去了顶戴。雍正十分赞赏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几次给他的密旨多有褒奖。杨公度自然十分兴奋。  这一天,他到了浙江秀州府。  秀州府下辖七个县,府治设在秀州。知府姓姚名文。五十多岁,出身两榜进士,曾做过刑部、吏部的官员,两处都有政声,及至外放秀州知府,把一个秀州府治理得“政平讼理”,百姓欢喜。
期刊
最近单位轮岗,公务员小章调到了婚姻登记处离婚室,成了一名离婚登记员。他很排斥这个岗位,因为自己就出身于单亲家庭,当年就是这里给自己父母办理的离婚,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天,是小章培训完上岗的第一天,人刚走进离婚室,门便被“砰”的一声撞开了。小章被吓了一跳,恼怒地转过身,发现走进来的是一对老年人,看上去都七十多了。老头个头不高,满脸皱纹,老太太比老头显得年轻点儿,眼神有些游离,边走嘴里边嘀咕
期刊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因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征的文化成就。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思想上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到了三国两晋,这一时期封建国家大分裂、士族政治黑暗,知识分子消沉而无出路,采取清谈方式批评政治,主张自然,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隐士文化开始逐渐走向巅
期刊
早年间,辽河口大灾,饿殍遍地。大泽最深处的下洼子灾情尤重,村民饿死十之四五,剩下的眼看也活不成了。村民无奈,只能对着大海叩拜。  忽然,有人发现远远地飘过来一座山,黑黝黝的,由远而近。有胆大的凑近一看,不是山,是一条大得出奇的鱼。大鱼一到岸边,浪一下平息了,海也变蓝了。  村长姓梁,见此情形,就让大家把大鱼拖回去,分割成小块分给村民。院子里只剩大鱼骨架立在那里,梁村长跪在骨架前叩拜,“不知道您是哪
期刊
民国时期,横山县的蔡老爷收购了一批粮食,准备运到山东去卖个好价钱。  粮队刚出县界,就遇上一群灾民。这些灾民看见粮食,两眼放光,蜂拥而上。负责押运的总护院董小堂见势不妙,立即制服了为头的罗大,把刀架在他脖子上,让灾民散开。没想到罗大不怕死,反而嚷嚷起来:“弟兄们,反正是个死,还怕什么?上啊!”  罗大一煽动,灾民就像潮水一般扑上来。护院邱猛赶紧对董小堂说:“董护院,我们动手吧!”董小堂看着这些衣衫
期刊
明嘉靖年间,浙江出了个思想家袁黄,又名袁了凡。他以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编著了一本告诫世人要自强不息,不被所谓的命运束缚的著作《了凡四训》。此书问世以来备受推崇,因被佛教界称赞为积德行善、改造命运的典范而广为印发,并被后人称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  因对其时有所闻,且嘉善就与我的居住地相邻,所以一直想写一写这个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先贤,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如愿。  去年到大云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