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画商的中国之路

来源 :私人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on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5月2日晚,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拍卖专场上,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传世作——《呐喊》以1.199亿美元的天价成交额最终落锤,刷新了世界艺术品的拍卖纪录,超过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画作。
  这张1895年版的《呐喊》是蒙克4个版本中惟一一幅被私人收藏的作品。挪威一家船舶公司老板托马斯·奥尔森作为蒙克生前的朋友和赞助人,直接从蒙克本人购得此画。《呐喊》的前收藏者彼得·奥尔森此后从父亲托马斯·奥尔森那里继承了这幅作品,同时他也是德国哈格曼画廊的拥有人简·哈格曼的朋友。
  当哈格曼先生在北京银泰中心的咖啡厅向《私人飞机》讲述这一传世名作的传承经历时,这位满头银发的中年男人丝毫没有刚下飞机的疲怠,反而更加神采熠熠。
  
  艺术是家族爱好
  老牌的欧洲家族不仅将传统和财富代代传承下去,兴趣的影响同样深远。哈格曼画廊的创办人简·哈格曼受父亲影响,一直是位打猎好手。而打猎也不是惟一他从父亲的诸多爱好中继承而得,还有对艺术的热爱和识别艺术的眼睛。哈格曼家族经营布料生意,哈格曼父亲也是位私人艺术收藏爱好者,并专注于收藏有着300年以上历史的荷兰画作。少年哈格曼经常同父亲前去参观画廊展会,参加艺术拍卖会,父亲教授他如何判断一幅作品的好坏与价值的评估。
  在美国加州完成了4年大学学业,尽管念的是工商管理的专业,年轻的哈格曼在家族企业工作了两年后,清楚意识到终日坐在办公桌前并不是他想做的。多年前埋于心中的艺术种子开始发芽,哈格曼放弃了家族企业的职位,全身心投入自己真正的爱好所在,于28岁时在德国创立了哈格曼画廊,专门经营17世纪荷兰、弗兰德斯及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
  这些年来哈格曼个人和家族的收藏经历,都为他开设画廊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使画廊闻名各地。画廊的开设也让资深收藏爱好者的父亲颇感欣慰,并为哈格曼感到自豪,哈格曼直言因为父亲知道他将所有心血和热情都倾注于此。直至现在,哈格曼仍然是父亲很好的艺术顾问,当父亲有收藏意图时,总会听取他的意见。
  
  打开中国的大门
  2006年哈格曼初到中国上海,在参加当地的画展时对鲜少见到古典欧洲绘画而感到遗憾,因此决定将更多的欧洲经典绘画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第一年,哈格曼没有获得任何收益。在这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他不知道中国的收藏家们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他们期待什么。但哈格曼在这一年间得到了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许多条件,包括交到了好的朋友,和当地画廊的密切联系等。
  2008年,哈格曼前往北京成立哈格曼画廊,因为他认为北京是座历史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艺术推广上更容易更积极被他人所接受。而事实上画廊业务确实蒸蒸日上,并于近期在798开设了全新的更大的画廊。
  哈格曼坦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艺术的市场也在迅速发展。很多西方收藏家收藏中国艺术作品不仅出于艺术的角度,更看重作品的投资潜力。苏富比、克里斯蒂这些老牌拍卖行更早在多年前就开设了中国艺术品的专场。
  相对于西方艺术收藏家的“中国热”,中国收藏家对传统西方艺术作品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哈格曼为此安排画廊提供专门针对西方艺术的课程和培训,使中国的收藏家和对艺术有兴趣的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做法的收益是很多人表现出对西方艺术浓厚的兴趣,并一次次光顾画廊,或找哈格曼反复咨询,哈格曼本人也十分乐意可以在艺术推广的范畴内帮助他人。
  私人收藏家的慧眼
  哈格曼本人在艺术收藏方面有着独到眼光,他看重的不是作品可以创造的财富价值,而是作品的质量,其艺术价值所在。他只会买那些他青睐的作品,即便该作品出自无名之辈。反言之,即使一幅出自名家的作品,若非真心喜欢,哈格曼也不会出手。在出售作品时,哈格曼秉持相同的价值观,即更倾向于将作品卖给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买家。
  哈格曼自身也收藏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作品,并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作品。哈格曼表示许多年轻画家的作品也许现在还没有卖出好价钱,但他们作品中所展现的潜力蕴藏着许多未来。
  虽然热爱艺术,哈格曼也很遗憾自己并没有绘画的天分,但这也许是为什么他如此敬仰和崇拜那些画家们的原因。他幽默地说道如果自己也擅长绘画,他的作品大概会和其他画家一样在市面上流传,而不是以一位画商的身份来进行艺术买卖了。
  西方艺术中哈格曼个人十分喜爱包括莫奈、雷诺阿在内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近代画家的毕加索,古典画家中的鲁本斯和伦勃朗则是他的最爱,并以私人名义收藏了他们多达35幅的作品。
  站在一位私人收藏家的立场上,哈格曼明确表示如果他画廊中的一幅作品被另一位私人收藏家和美术馆同时相中,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将作品出售给那位收藏家,因为这样做最终会使作品再次流回到市面上。若卖给美术馆,那这幅作品将不再被任何人拥有,长眠于美术馆。
其他文献
鉴赏奢华,  惟一理性的准则是品质,  而其余则均出自感性层面,  从心出发所做的感性决定  将战胜所有其他考虑。  帕玛强尼正印证这一点。  1975年,当瑞士钟表工业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Michel Parmigiani 迈歇尔· 帕玛强尼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Parmigiani Mesure Et Art Du Temps。1950年12月2日出生在瑞士古伟 (Couvet) 的迈歇尔· 帕玛
期刊
“日历一直是制表业热切渴望解决的难题,  是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  米歇尔·帕玛强尼(Michel Parmigiani)说。  在制表史上,机械式连续回历由瑞士高级钟表厂商首创。帕玛强尼30年连续阴历显示时钟经过多年研发而成,是其所属系列的首款产品;它根据月运周期指示时间,可以精确指示30年内的日历;它能准确地在19个平年和11个闰年间进行跳转。根据巴黎天文台的历书,帕玛强尼公司30年阴历显示
期刊
坐落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的万国工坊,单从橱窗便能看出其设计的独具匠心,整个门店用富丽堂皇形容也不为过。万国工坊的董事长丛国英先生与本刊见面时,身着简单却充满设计感的白色棉质衬衫,一丝不苟的将全部纽扣系满,做工考究的西裤,加上一尘不染的皮鞋,可见丛国英不仅表达出了一种尊重,而且对自己严格要求着装规范,并成为了一种习惯。    “一个国家的国民形象,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化程度。得体的着装会大大提高国
期刊
2011年10月24日贝尔429直升机  获得了中国民航局的型号认证。  由于生产这架直升机的贝尔公司  曾为多国军方生产直升机,  贝尔公司之前一直禁止向  中国出售,  因此首架贝尔429交付  中国企业更具意义。  花絮:当地通航机场如同临街小店  第一次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通航机场给曹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规模非常震撼。”位于蒙特利尔郊区的通航机场,机场中密密麻麻的小俱乐部,俱乐部
期刊
5月15日,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圣歌画廊正在举办一个特别的画展。正是因为它的特别,本刊提前两个小时来到这里,和画廊的主人、艺术总监韩小午进行了交流。  这是一次围绕孤独症患者作品的展览,画廊的墙壁上挂着十几幅孤独症儿童的作品,在各种色彩与线条的背后,他们流露出的绘画天赋令人关注。其中的几位小作者也来到了画廊,韩小午亲切的和他们打招呼,在她眼里,他们都是可爱的孩子,也是了不起的天才艺术家。  据韩
期刊
在劳斯莱斯英国古德伍德工厂,  一位中年男士带着他童年时代第一辆脚踏小汽车来到这里,  那是他爷爷送给他的,他向工厂负责人提出:  “我希望我的劳斯莱斯就跟这辆小汽车一样的颜色。”  最后他得偿心愿。    “您的想象力是惟一的限制。”  劳斯莱斯全球传讯总监理查德·卡特(Richard Carter)先生  向《私人飞机》讲述这个案例时这样定义其高端定制服务的精髓。  不仅是喷漆颜色、个性化的腰
期刊
哈特雷斯游艇诞生于哈特雷斯角,这个被凶险莫测的水域日夜侵袭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隅。几个世纪以来,这个浩瀚大西洋上最为梦幻的角落似乎一直被自然的怒火惩罚。但正是面对着这样的惊涛骇浪,Willis Slane燃起了建造游艇的澎湃热情——这注定他要建造的不会是一艘普通的船,而是能在这块“大西洋墓地”上纵横驰骋的战舰!而今,50余年光阴荏苒,哈特雷斯依然是豪华游艇制造的全球领军者。我们对细节的执着苛求,对
期刊
在北京东四环一间杂乱无章的办公室里,“壹基金救援联盟”的总干事蒋怡李对本刊表示抱歉,由于筹备近期的水灾物资捐赠和救灾演戏,他们都没来得及收拾新搬的办公室,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办公室布满灰尘。但置身于并不整洁的办公室里,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壹基金的专业精神。   “壹基金救援联盟”是国际影视巨星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旗下品牌项目,是从事民间公益救援的救援队自愿组成的一个集联合性、专业性和平台性于一体
期刊
古人形容美女秀色可餐,然而对于后者“可餐”而言,“秀色”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美人。人们追求的美食不单是美食本身,更是“吃”一种环境。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正院公馆正是这样一处从不同角度满足食客进食需求的高端场所。  正院公馆的建筑隐于自然环境之中,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均为绿地和水景。院内建筑参差错落,装修风格华贵雅致,徜徉其中,四周绿荫环抱,草木葱茏,流水潺潺、莺啼雀舞。硕大的玻璃窗从屋顶直垂地面,既可
期刊
玉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解的情结。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种物质的器具能像玉那样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对玉倾注了如此无比深广的情致,玉乃石之美者,自从原始初民稚拙地打制石器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这些晶莹异彩的美石并深深地爱上它的那时起,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神灵、占卜问卦上苍、乞求风调雨顺、祭祀加冕、求医问药、婚配嫁娶、丧葬出殡……玉无处不在。先民们用玉、爱玉、敬玉、佩玉、赏玉,甚至以玉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