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基本国策为耕地保护,而粮食则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前提,其中耕地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还是人类的立命之本以及衣食之源。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对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等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问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高标准农田,维护农民权益以及保证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安全
基本农田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战略角度,根据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要,并根据土地利用的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必须占用的耕地。而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土地整治而逐渐形成的抗灾能力强、稳产高产、集中连片、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以及完全满足现代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其主要包含了新规划的一些基本农田以及经整治后满足标准的一些基本农田。通过发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效的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
1 坚持基本国策,合理规划引导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发展建设过程是复杂而繁琐的,其具备着建设任务重、建设范围广、牵涉因素多与社会影响大等特征,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的对其进行考虑,才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此外,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应时刻坚持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珍惜粮食资源的基本国策,且实现因地制宜,并按照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特点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村、路、田、林与水等进行综合整治。
2 加强组织领导,有效落实责任
现阶段,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所面临的最关键的工作任务为构建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所以一定要把其纳入到议事日程,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推进。同时,各级政府将要把高标准农田的发生建设当做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中的关键内容,并构建一把手的责任制。在资金管理、项目预算、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以及项目设计等环节中,都应不断的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且有效的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从而对工程质量以及资金的安全运行等进行保证。此外,林业、交通、财政、水利、农业与国土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进行配合,共同出力,从而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有效的使管理维护责任得到落实,完善管理维护机制,才可以使项目建设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规范建设程序,确保资金投入
高标准农田的发展建设应实现后期维护、项目实施、基础调查、基本农田划定、编制实施方案与建设计划等,而项目实施主要囊括了竣工验收、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与工程施工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应根据由受益者实施管护的相关原则来签订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合同,从而确保维护过程可以长期稳定的进行。
在确保现有资金与其用途不变的基础上,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当做主体,并对相关的涉农资金进行聚合与引导,使之可以有效的投入到高标准农田的发展建设中,从而使其具备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4 掌握目标任务,明确内容标准
第一,总体目标。加强基层设施配套水平,完善农业规模化与机械化等生产条件,以此有效的增强对自然灾害进行抵御的能力,完善生态景观,使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证,并使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所确定的构建高标准农田的基本目标任务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使高标准农田可以得到持续的利用。
第二,具体目标。对土地布局和利用结构等进行优化,使土地利用满足集约化与节约化;扩增高标准农田的面积,并使耕地质量有效的得到提升;推进集中连片,充分的使规模效益得到发挥;改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更好的完善;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土地利用的充分性与合理性,并不断的加大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力度,从而使其具备的景观、生产与生态等综合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维护生态环境、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防护以及排水和灌溉等工程,从而实现所有田块与耕作层可以直接的临路、临渠与临沟,并确保所有的耕作区都可以连接农村居民点。
第四,建设标准。相关的农田建设规范中规定了农田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例如,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占地率应低于8%;而水浇地畦田中的田面高度不应超过±5厘米;且基础设施的使用期限应超过15年;增强耕作层的维护,其耕作层厚度不应低于25厘米;其耕地坡度在5度到25度之间的坡耕地需要修剪梯田,其梯田的化率应超过50%;耕地的有效土层厚度不应低于50厘米;农田的防洪标准需要选择以乡村为核心的防护区的相关防洪标准。同时,严格的根据涝能排、渠相连、树成行、旱能灌、路相通与田成方等标准进行,并利用土地整治,而构建出抗灾能力强、稳产高产、集中连片、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以及完全满足现代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的优质农田,从而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构建主要是把建设高标准农田当做重要目标,并根据土地整治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而在农村开展农田警备区、整治农田重大工程、农田保护区以及整治农田重大工程等土地整治活动。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对建设与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才可以使农田发挥出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并使其具备的综合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有效的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栓全,邓西平,刘冬梅,刘普灵.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04).
[2]杨发相,李国振,左恒治,沈玉凌,乔木,李武平,李愚超,冯惠生.新疆阿勒泰地区中低产田及其改造措施[J].干旱区地理,2000(03).
[3]耿志阔,张俊梅,许皞,周亚鹏.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定量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03).
[4]雅玉贵,海青录,徐安军,袁正军.基本农田在彭阳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中的地位[J].安徽农学通报,2007(02).
[5]吴海洋.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中国土地,2011(10).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安全
基本农田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战略角度,根据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要,并根据土地利用的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必须占用的耕地。而高标准基本农田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土地整治而逐渐形成的抗灾能力强、稳产高产、集中连片、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以及完全满足现代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的基本农田,其主要包含了新规划的一些基本农田以及经整治后满足标准的一些基本农田。通过发展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有效的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
1 坚持基本国策,合理规划引导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发展建设过程是复杂而繁琐的,其具备着建设任务重、建设范围广、牵涉因素多与社会影响大等特征,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的对其进行考虑,才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此外,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应时刻坚持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珍惜粮食资源的基本国策,且实现因地制宜,并按照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特点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村、路、田、林与水等进行综合整治。
2 加强组织领导,有效落实责任
现阶段,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所面临的最关键的工作任务为构建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所以一定要把其纳入到议事日程,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推进。同时,各级政府将要把高标准农田的发生建设当做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中的关键内容,并构建一把手的责任制。在资金管理、项目预算、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以及项目设计等环节中,都应不断的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且有效的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从而对工程质量以及资金的安全运行等进行保证。此外,林业、交通、财政、水利、农业与国土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进行配合,共同出力,从而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有效的使管理维护责任得到落实,完善管理维护机制,才可以使项目建设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规范建设程序,确保资金投入
高标准农田的发展建设应实现后期维护、项目实施、基础调查、基本农田划定、编制实施方案与建设计划等,而项目实施主要囊括了竣工验收、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与工程施工等。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应根据由受益者实施管护的相关原则来签订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合同,从而确保维护过程可以长期稳定的进行。
在确保现有资金与其用途不变的基础上,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当做主体,并对相关的涉农资金进行聚合与引导,使之可以有效的投入到高标准农田的发展建设中,从而使其具备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4 掌握目标任务,明确内容标准
第一,总体目标。加强基层设施配套水平,完善农业规模化与机械化等生产条件,以此有效的增强对自然灾害进行抵御的能力,完善生态景观,使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保证,并使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所确定的构建高标准农田的基本目标任务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使高标准农田可以得到持续的利用。
第二,具体目标。对土地布局和利用结构等进行优化,使土地利用满足集约化与节约化;扩增高标准农田的面积,并使耕地质量有效的得到提升;推进集中连片,充分的使规模效益得到发挥;改善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更好的完善;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土地利用的充分性与合理性,并不断的加大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力度,从而使其具备的景观、生产与生态等综合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维护生态环境、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防护以及排水和灌溉等工程,从而实现所有田块与耕作层可以直接的临路、临渠与临沟,并确保所有的耕作区都可以连接农村居民点。
第四,建设标准。相关的农田建设规范中规定了农田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例如,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占地率应低于8%;而水浇地畦田中的田面高度不应超过±5厘米;且基础设施的使用期限应超过15年;增强耕作层的维护,其耕作层厚度不应低于25厘米;其耕地坡度在5度到25度之间的坡耕地需要修剪梯田,其梯田的化率应超过50%;耕地的有效土层厚度不应低于50厘米;农田的防洪标准需要选择以乡村为核心的防护区的相关防洪标准。同时,严格的根据涝能排、渠相连、树成行、旱能灌、路相通与田成方等标准进行,并利用土地整治,而构建出抗灾能力强、稳产高产、集中连片、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以及完全满足现代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的优质农田,从而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构建主要是把建设高标准农田当做重要目标,并根据土地整治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而在农村开展农田警备区、整治农田重大工程、农田保护区以及整治农田重大工程等土地整治活动。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对建设与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才可以使农田发挥出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并使其具备的综合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有效的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栓全,邓西平,刘冬梅,刘普灵.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04).
[2]杨发相,李国振,左恒治,沈玉凌,乔木,李武平,李愚超,冯惠生.新疆阿勒泰地区中低产田及其改造措施[J].干旱区地理,2000(03).
[3]耿志阔,张俊梅,许皞,周亚鹏.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定量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03).
[4]雅玉贵,海青录,徐安军,袁正军.基本农田在彭阳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设中的地位[J].安徽农学通报,2007(02).
[5]吴海洋.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中国土地,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