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模块,让课堂教学更有深度——“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单元复习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在进行单元复习内容的设计时,我设计的是题组模块,希望以游戏板块的形式对所掌握的知识加以梳理,通过猜答、数画、围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转换关系,提升学生有序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习能力,并在寻求规律中,构建数学模型,发展空间观念,进而达成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数学目标rn1.乐于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rn2.通过阅读支架进一步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积极阅读整本书.rn教学过程rn一、“一篇”带“一回”,初识“章回”rn1.阅读回顾.
期刊
一、汉字寻根,增强文化自信 rn(播放《元日》新年祝福动画片)rn师:这个动画片展现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rn生:(齐)春节.rn师:对.春节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春节,亿万人不惜长途奔波,也要想方设法回家团聚.这期间你一定有许多见闻和感受,如果让你写春节,你会写些什么?rn生:我会写全家人吃年夜饭这件事.
期刊
应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是第二学段数学学习难点中的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一开始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就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分数概念,得到的是一种模糊化与碎片化的分数意义.如何让学生构建起正确并且完整的分数意义?我们从学生的学情调查入手,分析学生分数意义建构的易混点与模糊区,设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针对意义建立的模糊区开展基于问题的“靶向”式学习,取得很好的效果.
期刊
“圆柱与圆锥”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怎样做可以既认识圆柱与圆锥,又培养空间观念呢?可以有以下的教学流程.rn一、基于学情,明确问题rn1.展示学生前测作品,说一说同学们眼中的圆柱与圆锥分别是怎样的.(如图1)
期刊
“看一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的个数在4块以内(含4块),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以教材上的情境和问题串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目标设计了四个活动.
期刊
统编教材习作部分最大的改进是不仅对习作内容作出总体要求,而且对怎么写进行了学法引导.这对于习作教学是一种启示:以具体的词、句、段、篇实例为载体开展教学,是提升习作技能、实现习作优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不少学生认为分数只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和另一个整体之间的关系呢?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rn一、激活经验,唤醒对分数的原有认知rn出示问题:妈妈买了4个苹果,已经吃了3个,已经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 ).
期刊
多年来,笔者潜心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着力探索颇受学生喜爱的集趣、宜、灵于一体的“三元素”作业设计路径,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能,提升学力.rn元素一:趣——寓练于乐,融入多元体验,力求作业设计情趣盎然rn“趣”,情趣,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在作业设计时,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将枯燥乏味的作业设计得充满童趣,激活学生的作业冲动,在有情有趣中主动融入多感官体验,自发作业,感受作业带来的愉悦.
期刊
执教革命文化类课文时,如何精准解读教材,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巧妙利用红色资源,潜移默化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呢?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时,笔者紧扣“革命小英雄”主题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
期刊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继1972年和1996年出版研究报告之后,又一份非常重要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社会变革背景下,作出了“教育的宗旨是什么?需要怎样的教育?学习应该如何来组织”等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分析和思考.这本书极具理论性,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很强.下面具体谈谈学习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