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异之恋的桃花源模式——兼论《聊斋志异》情爱故事思想内涵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异之恋的幻想和乌托邦性质,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这一性质的深刻内涵。本文将幻想中的人异之恋隐喻为桃花源,并认为桃花源模式的变形或消失以及桃花源空间的转移隐约透露出《聊斋志异》的思想局限和矛盾。
其他文献
摘要:蒲松龄的《日用俗字》作为一部通俗作品,对清初农村生活诸多方面的研究都很有价值,同时也是一份宝贵的清代方言语料。本文简要总结了1990-2016年在《日用俗字》版本、字形、字音、词汇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考察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蒲松龄;日用俗字;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2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虽以《聊斋志异》名世,但也有一些通俗作品。《日用俗字》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
蒲松龄晚年在故居有无"聊斋"?根据他70岁从西铺撤馆后所写的诗词等著作考证,应该先居于早年建造的斗室——"面壁居",直至1713年季夏,儿孙们建造了新居"磊轩"。这些居所,虽没有冠以聊
《商三官》是展现女性"以智勇抗暴"母题的《聊斋》名篇,蒲松龄透过全文,树立出女性典范有四:"依礼尽孝""达识明断""殚智贾勇"及"坚执守贞"。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创制的-个艺术品种.这-艺术品种涵盖八大系统,正 是这八大系统的丰厚内容构成了俚曲的丰满血肉之躯.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审 视俚曲,这里仅是提纲挈领式的展示
王士禛所著《香祖笔记》中涉及了许多宋代文人,如李建中、敖陶孙、魏野、朱昂、梁周翰、高弁、朱弁、赵抃、陈辅、田告、杜常等人,尽管他们在宋代名声很大,但对于今人来说却
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被斥为"末技小流,不足为观",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越来越发现小说"虽为小道,亦有可观之辞"。到了宋元,小说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文人们对小说也开始重视起来
《瑞云》是《聊斋志异》中一个以“知己”为内核的具有道德训化意义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瑞云是贺生的陪衬品,形象不够丰满鲜明。汪曾祺从审美的视角对《瑞云》进行改写,通过增添
张鸿魁先生以“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否定聊斋俚曲的淄川方言属性,认为“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聊斋俚曲方言与现代
对于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淄川方言词语,有许多专家学者先后进行过注释。由于专家学者们生活的地域和阅历所限,所作的注释多因望文生义、主观臆测而出现错讹。笔者系蒲松龄十
一颗彗星降于人间,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但那“华盖”之运,却终生与你无缘。你以血和泪写就《聊斋志异》,它横扫中国古今“志怪”历史。留仙,在天之灵可知道,你身后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