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精神的火把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燃精神的火把
  (巧用修辞,以“火把”作喻,形象生动,暗合材料;祈使句式,聚焦“精神”这一关键词,观点鲜明)
  深圳中学 蒙凤梅
  远古人类为什么要保存火种?两位人类学家从生理需求(建议改为“物质需求”,以此更好地对应下文的“精神追求”)出发进行解答:“可以取暖御寒,可以烹煮美食。”而数学家勒内·托姆则从精神追求出发,得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的结论。(围绕材料,以 “物质需求”对比“精神追求”,透过现象,直抵本质)
  人类学家长期从事考古工作,脑中充斥着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严谨”“科学”是他们的代名词。难得的是,数学家托姆怀揣一颗浪漫之心,更愿意选择“美”、相信“美”。(紧承上文,由果溯因,语言简练,剖析精准。还原选择背后的内在动机)
  两种回答看似相互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实则不然,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都是我们当下生活不可或缺的。(建议改为“实为现实生活的双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活的前提是生存,人类只有在满足了温饱之后,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位人类学家的选择无可厚非。(意在强调,避免厚此薄彼)然而,我们同样不要忘了,古往今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精神追求。当你置身博物馆中,与略显粗粝的饰物对视时,你会发现,即便是尚未开化的原始人,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后,都会选择用兽皮和石头制作装饰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美的追求关系到生活品质的高下。(“物质需求”指向生存,故无可厚非;“精神追求”指向生活,“关系到生活品质的高下”,故不可或缺。有理有据,层次分明,为下文张本)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建议改为“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天平早已失衡”)物质的充裕和精神的委顿正形成巨大的反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们正毫无例外地“石头化”。(笔锋一转,聚焦现实,两个“正”字,是 “精神荒漠化”四下蔓延的直观呈现)林间的松韵、石上的泉声,逐渐泯灭于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深陷物质的泥淖,人们逐渐被异化,并越来越钝感,无心亦无法体会大千世界的百味。此番情景,曾被林语堂一语道破:“我们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太少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睁着眼,可什么也看不见。何其悲也!(直指时弊,凸显文本的现实意义。美中不足在于,既然段尾提到了时人的“看不见”,何不联系材料中托姆的“看得见”?这样可以在对比说理中,深化主题)
  我们需要走出来,走出题海,不再为了知道很多知識而读书;(建议改为“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要财富,要便利,要富足,我们也应该要鲜花,要鸟鸣,要美好心灵。”)歌德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当你用功利的眼光打量周遭的一切时,你就会被凡俗琐事摩擦得粗粝不堪。只有放开眼,才能懂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慢下来,才能听清风声与虫鸣。那些时常被我们遗忘的东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也影响着生活的质地和走向。(以散文化的语言重申观点:品质生活需要——去看、去听、去体会、去发现)
  满怀诗意,走向远方。面对物质的潮涌,我们绝不能让精神的火种熄灭。(回眸一笑,言简意赅,精致恰切)
  【下水作文】
  那样的生活,一定是最美最美的
  深圳中学 高云
  “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托姆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原来“最美最美的”东西就在你我身边,朴素而易得。
  面对同一份火种,两位人类学家从生存出发,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托姆以“另一副眼光”发现了它的灿烂多姿。诚然,我们需要温饱,需要生存,但我们同样需要美,需要更好的生活。
  周国平说:“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放眼四周,触目的是萎靡困顿、利欲熏心的众生相。在这世俗而又功利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有用主义综合征”,即凡事讲求实用,罔顾审美,生活的品质早已大打折扣。于是,高楼大厦拔地起,绿水青山不见了;土味海报、画风清奇的文物修复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丑态毕现。在GDP逐年攀升的今天,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世俗而琐屑的物质世界乃生活之土壤,但生活不仅如此,它也需要浪漫、高尚的精神,需要化庸常为神奇。诚然,文学、艺术、哲学、美学……都不是“实用之学”,确实无法为人生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它们却给予人生最坚定的扶持,甚至决定了生命的质地和走向。遗憾的是,有几人能够洞悉其中的道理?美,早已成了矫情的代名词,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我们只有用一颗浪漫之心去听、去看、去体味,才能发现美,才能对生活体会得更深、更细、更丰富,才能获得深层的生命快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有一位画家说过:“每到冬天,我都要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那里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炊烟起了、夕阳斜了、芦苇白了, 我们只有因生活中的纤芥之微而感动,才有机会从俗世的欲望中挣扎而出。当我们将自己托付于和气周流的宇宙大化,近距离地接近美、感受美时,我们才会发现: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都和我们有关,它们最终填补了我们,成全了我们,经由它们,我们成了波澜壮阔、感情饱满的人。
  在一幅画中邂逅,听一泓溪水漫流,在文字的波海中浮沉……我想,那样的生活,一定是最美最美的。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阅读与感受、学习与模仿、思考与创作都是必经的阶段。其中,学习与模仿是非常高效的提升手段,同学们可以尝试在日常学习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名篇中汲取营养,采撷一路芬芳,行走在博采众长的道路上。  在这个春回大地的时节,我们一起来欣赏三篇与“树”相关的文章,找寻各家所长,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1 触景生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推荐篇目:[日
期刊
编者按:红枫是校园的文化符号,也是师生的精神象征。以“红枫”命名校园文学社,最能彰显“二高人”的文学热情与精神追求。  风散墨花香  生之脆弱,生之短暂,唯有绮丽的“诗心”,能燃亮生之渴望。  ——题记  国家的骄傲是养育出有礼节的公民,学校的骄傲是教育出有诗心的学生。司马迁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有礼节的公民往往生长于一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而“诗心”是纤细的情感、是温润的期望、是真善美的渊薮
期刊
【编者按】  高考新材料作文,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程度、审题立意的能力以及其所具备的语文素质。其中,审题和立意是中心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质量,体现着学生的写作水平。  李显涛老师的这堂作文课,利用压缩语段的方法瞄准材料的核心内涵,为学生能准确审题立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设计思考】  审题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成败,而固有的思维形式以及错误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思维紊乱
期刊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劇“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
期刊
没有把小猪佩奇身上纹,不过“社会人”早已攻占表情包; 你知道智慧树上有智慧果,可曾知道柠檬树下还有你和我……如今,网络上的热“梗”可谓应接不暇,昨天的“梗”还没完全理解运用,今天的新“梗”又出现了,不及时补课,或许就out了。  其实,“梗”并非一个新兴词汇。综艺节目与相声之中,把笑料和包袱称之为“哏”,这一概念经过互联网的误传和扩散而被念作了“梗”。应当看到,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梗”有着更为宽泛
期刊
把大白兔奶糖的香涂在手上,将六百年故宫的美抹在脸上,把六神花露水的味揉进酒里,除此之外,还有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马应龙唇膏……观察最近的流行指数,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吸引了众多目光,传统品牌和潮流文化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国潮”的热度,跟年轻的态度息息相关。无论是“种草”的国货商品,还是“燃爆”的国产影视,抑或是“复兴”的国粹国风,这些涵盖衣
期刊
【星系】  1998年10月8日,哈勃望远镜发现了迄今最遥远的星系。  天文学家在这一天说,哈勃太空望远镜朝着比以前更远的空间和时间望去,发现了有可能已经存在了120亿年的星系。  这些星系可能是在宇宙剛刚诞生后形成的。这些星系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它们的光要花120亿年才能到达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太空望远镜。  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亚利桑那大学的罗杰·汤普森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些图像是人们有史以来获得
期刊
据云南报报道,2019年8月20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举行听证会,增加乘客文明乘车秩序新规,即乘客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该条新规引起的网络热议主要是围绕着乘客到底有没有“自由”在公共场合外放声音这一问题展开的,有些网友认为这是个人权利,可以外放声音;有些网友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之中,公共场合与私人场合是截然分開的,每个人都在与陌生人发生短暂的交集,生活的大部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曾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的滋养下,一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
期刊
【编者按】  汪曾祺最早发表作品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他大量的作品却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故有人戏称“80年代出现了一位30年代的作家”。  读过汪曾祺作品的人都会被他真诚、质朴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语言所打动,亦会被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所感染。他的散文如老酒,醇香绵长,令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有网友说,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很爱他。因此,本期“悦读汇”,我们向您推荐他,希望您也能喜欢他和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