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上靖的《孔子》看中日文化的融合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井上靖是日本以写历史小说而著称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小说,其中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成绩斐然。《孔子》是井上靖的晚年力作,小说在内容上受中国历史的影响,取材于中国的史传文学,体现了中国史传文学的遗风,而在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则以日本的物语为蓝本,把日本物语文学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有物语文学结构上的平行性和并列性,又有日本物语人物塑造上特有的纤细和哀伤。可以说,《孔子》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受到中日两国读者的喜爱。
  关键词:史传文学 物语体例 纤细哀伤 宿命论调
  一 井上靖的文学成就及其创作理论
  井上靖是日本现当代著名作家,以写历史小说而著称,被誉为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善于写历史题材小说的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位,曾经获得过日本文坛大奖“芥川龙之介文学奖”、“野间文学奖”和日本文部大臣奖等诸多奖项。井上靖曾经担任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常任顾问,日本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古代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著名的中日友好活动家,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井上靖在日本文坛上被称为“历史小说家”,源于其作品主要以历史题材小说居多,其中以中国历史题材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成绩最为卓著。从早期的《漆胡樽》到后来的《敦煌》、《苍狼》、《杨贵妃传》,再到晚年大作《孔子》代表了井上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
  在井上靖看来,所谓的历史小说既不是单纯的历史式的叙述,也不是完全虚构的文学创作,而是用文学的创作想象来填充历史的“盲点”,在遵循历史事实这个大的框架之内,巧妙地结合作者合理的文学创作。井上靖历史小说的成功之处便在于他始终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主线,以文学的想象来填补历史的空隙,这也恰恰是他所坚持的历史小说观,是指导其进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源泉。
  而井上靖的历史小说之所以受到中日两国读者的欢迎,除了其创作过程不断实践自己的历史小说观之外,还在于他的小说,尤其是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带有浓郁的中日两国文化的特色。在内容上,以历史事实为主,带有中国史传文学的古风,而在文章结构和人物塑造上,又有着日本物语文学的创作特色。本文以井上靖的晚年力作《孔子》为例,对其历史小说中日融合、兼收并蓄的特点做一剖析。
  二 关于《孔子》的文学创作
  1 《孔子》的创作简介
  长篇小说《孔子》是井上靖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发表时他已经年届八旬。作品采用虚构的第三人焉江口述的形式讲述了孔子从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开始,到68岁到鲁国聚徒讲学、培养人才的经历。小说将孔子那种身处乱世而不畏强权、善良慈祥、嫉恶如仇的高贵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孔子那种对人类的热爱、对正确事物的热情、对拯救混沌世界的执着、对培养人才的不懈努力也是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们从作品中深刻领会到孔子渊博的知识和精神的造诣,以及其独善其身,且超然脱俗的立身处世风格。文中表述最多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从而把作者希望人类能够创造一个幸福、安定、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将孔子的思想融汇到建立和平国家的理想当中,充分彰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繁荣的向往和追求。
  2 《孔子》对中国史传文学的借鉴与继承
  首先,在中国史传文学当中,通常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为传主,并充分肯定这一人物在历史中的丰功伟绩。小说《孔子》就是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为传主,讲述了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进行不断努力,最终名垂史册的过程。选择孔子这样一个中国史传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为主人公,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对中国史传文学题材的借鉴。同时,井上靖最大的文学成就就是选取中国史传文学为题材进行创作,而他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往往以整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大环境为依托,将所刻画的人物置身于历史背景之下来刻画人物性格。首先对作品的历史环境进行充分展示,既包括大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也包括人物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然后再对人物进行具体的刻画与展现。把人物置身于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将人物的性格、命运与形成这种命运、性格的时代的鲜明特点结合起来,二者形成一种互动与互补。井上靖在真正塑造孔子这个人物之前,先将孔子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背景、自然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例如:鲁国君王的更替、蔡国首都的变迁等历史情节在作品中得到了详尽的体现。然后又对孔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让我们从作品中深刻地领会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生的际遇沉浮与变幻莫测。
  另外,井上靖的文学作品创作不仅仅停留在中国史传文学中获取题材这个层面上,而是在充分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之上进行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中国的史传文学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强调“以文运事”,力主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客观性,这种严谨写实的创作风格对井上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井上靖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时一直坚持一种非常严谨的学术精神,总是先查阅文献、掌握史实,然后再起笔创作,使其文学作品中渗透着一种历史的客观性。所以,井上靖的历史题材小说以历史事实为主线,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贯穿,再融合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和创造,即便是自己的创作虚构,也是惟妙惟肖,力求做到历史和艺术的双重一致和统一。这部作品是参照了《史记》当中的史料记载,并结合了《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分析把握与融合写成的。为了创作《孔子》,井上靖进行了长达20年之久的酝酿和准备工作。为了对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人物心理和语言进行合乎逻辑的想象,井上靖不顾自己年迈多病,曾先后六次赴中国的山东、河南考察有关的古迹,收集资料,用自己的生命去体会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并不断用新的想象创造出新的情节和新的意识。因此,井上靖对孔子的心路历程和真实感受做到了深层的理解和把握,他是按照自己的思想解释孔子的言行,但是议论又是建立在缜密的史实分析的基础上。由此,井上靖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他所使用的史料是真实的,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史传文学的“用史实说话”的影响。   因此,《孔子》一书的完成,是与井上靖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井上靖从很早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执着的热爱,所以促使他完成了多部中国历史小说,并且取材于中国史传文学,借鉴和继承了史传文学的遗风。
  3 《孔子》对日本物语结构的秉承
  井上靖毕竟是日本的作家,日本的传统文化对他同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孔子》中,他把自己接受的日本的传统文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毋庸置疑,《孔子》一书的结构继承了日本“物语”的传统。井上靖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没有遵循一般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为主线,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写法,而是以倒叙的方式,以第三人的心理活动与意识流动为主线,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孔子的言论和断片式的回忆以焉江之口进行叙述,将古老的历史人物与现代气息的言论进行恰当的融合。该部作品的结构完全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形式——物语的创作结构风格。
  日本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说过:“物语这种样式乃是平面性和并列性的,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展开同人物的性格发展缺乏有机的联系,部分同整体的结合并不紧密,各个场面各自独立,彼此照应未必密切。这乃是从王朝具有代表性的物语直到近世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和现代川端康成的《雪国》古今相同的特色。”
  而《孔子》的结构特点恰恰体现了日本物语并列性和平面性的结构特点。
  同时,井上靖是一个受日本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无常观印象深远的作家,在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尽显了虚无的思想,所以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将日本文学所特有的纤细与哀伤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渗透着浓厚的宿命论色彩。作者并没有把孔子作为圣人,而是作为一个“人”来描写。通过断片式的回忆,对孔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做了细致的刻画。从孔子对学生的教诲、面对逆境的平和,到对当政者的失望、对实现自己抱负的期盼,甚至于在面临自己人生转折时的轻微慨叹等等,无不充分展现了细腻、逼真的生活场面。在孔子这个“伟人”的皇冠背后,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孔子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方式。所以,井上靖笔下的孔子是细腻生动的,充分体现了日本小说对人物刻画的纤细的一面。
  此外,井上靖对孔子的描写还渗透出一丝的哀伤,反映了井上靖必然的宿命观。众所周知,孔子所处的奴隶社会末期的春秋时代,正是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历史环境下,孔子的“仁政”思想是不会被诸侯采纳的。而井上靖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成功地塑造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一个为了拯救国民而游说诸侯,明知不可为却努力为之的历史政治家与教育家的形象。孔子提出的“我的主张能实现,是命运;我的主张不能实现,也是命运的安排”、“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是他在自己的主张不被诸侯采纳时的感慨,孔子认为这是自己的命运,同时这也体现了井上靖的宿命观。这种对乱世感伤的记忆既有对战争的孤独咀嚼,又有对悲哀人生的浓重慨叹,同时也蕴含了一个冷静的灵魂面对乱世的淡然心情。从中可以看出“感伤的记忆”是井上靖对历史的感情浓缩,也是他对日本传统文学中特有的美学形式——“哀伤”的继承和发展。
  4 《孔子》的现实意义
  井上靖试图借助儒学经典的宝库给自己寻求一种路径,用这种路径把人类从各种不幸和痛苦灾难中解放出来,这就是儒家学说的经典和井上靖从中的感悟。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是通过人们的社会现实生活思考哲学命题的,因此,不可能脱离开现实社会历史和实实在在的人,他的作品是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是人类思维哲学的结晶。井上靖在进行作品创作的时候,就是把孔子摆在了客观的“人”的位置之上,透过时间的间隙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觅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让读者从静态的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去捕捉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生的际遇沉浮,以及民族命运的脉搏。虽然没有悲烈壮观的战斗场面,但却细腻地刻画出了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总之,井上靖的小说是透过历史社会现实这个大的背景来写人的,同时又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表现日本文学特有的那种哀伤和宿命。
  三 结语
  纵观井上靖的历史题材小说,我们仍然能够深深感受到他对严谨认真的创作风格和充满激情的创作热情的坚持。我们可以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出发去再次感受和认识他的作品,井上靖的《孔子》将两种异质文化成分进行了成功的交流与融汇,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既继承了以尊重客观历史事实为创作特点的中国史传文学的传统,又发扬了日本物语的体例和美学传统。这就使井上靖笔下创作出来的的历史小说,取材于中国史传文学,继承了史传文学的遗风,而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创作风格上,却带有日本物语文学特有的纤细和哀伤以及浓郁的宿命论和无常观。可以说,井上靖的《孔子》是中日跨文化交际典范,这或许也是它能够同时受到中日两国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井上靖:《孔子》,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2] 黄华:《试论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刘双喜,唐山学院讲师;孙福善,唐山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本月西樵轻纺价格指数日均值为19227点,环比日均升141点,同比跌幅为0.74%。本月较上月的指数更为稳定,一直处于小幅上升的状态。去年同期上游棉花等纺织原料因多种原因价格不
肺癌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邢国宏张邵夫姜晓宇刘树芬(济南军区总医院呼吸科,济南市250031)关键词肺癌;血小板;CD62p;CD63有关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1],而血小板活化是其参与生理及
《路》(The Road)是科马克·麦卡锡这位美国文坛的不老松于73岁高龄推出的一部末世小说。2006年9月出版后,旋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2007年4月赢得美国普利策文
摘要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天使形象。这些女性天使形象是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男权主义思想影响之下塑造出来的,因此,小说中的这些女性天使形象无论是外在特征,还是内在品质上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要求。狄更斯笔下的女性天使形象既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社会要求,又反映出狄更斯本人对女性品质的独特理解,他的女性天使形象创作为之后的文学理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主要内容是主人公亚哈船长追杀鲸鱼最终葬身于大海的过程,将捕鲸行业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充分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同时,这部小说还具有生态
目的了解抗癌中药龙神注射液的抑瘤作用和毒性反应。方法在小白鼠体内进行龙神注射液抑制艾氏腹水瘤作用研究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龙神注射液试验组小鼠平均生存天数为(20.17±3.6)d,与生
海明威是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可以说他是20世纪以来美国文坛上最具写作魅力的伟大文学大师。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铁铮铮的硬汉形象。海明威在文字运用上更是开
对于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而言,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要求政治工作必须向实战聚焦、向打赢用力,为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强大保证和有力支撑。一、强化战斗队
本文用CB微核法观察了3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细胞率的变化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放疗后患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累积剂量
在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行动中,我们坚持“打防结合,纠建并举”的工作思路,着力完善农资市场监管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了工商、农牧、供销、质监等部门打击制售伪劣农资工作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