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芒之喉,喊亮这个世界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们的一生而言,大地上的事物确实太多。因为我们无法看完,所以只能有选择地去看。而且,我们经常会把事物看错,譬如以貌取物而误会了事物内部的本质。关键在于,同样的事物,由于我们自己每时的心情不同,也会把事物看向别处。散文诗的叙述,其真正魅力恰恰在于它激发出一个写作者把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看到别处的能力。我们说着地面上的事,却把天空当成听众。这个时候,天空才能不虚无缥缈。
  读三色堇的散文诗,我感受到她善待眼中事物的真诚。这些写作的目标,经常是她经过选择而认真注视过的存在。出于一贯的敏感和细腻,她每每都会用文字记录下来。不同的是,她没有用分行诗歌来记录,而是选择她以前并不擅长的散文诗来完成。
  尘埃在风中灵动跳跃,最终却要回归大地。
  大地坚实,它能够允许我们一边慢慢行走,一边认真观察。遇到山川可以抒情,遇到沟壑可以思考,一些被惯常忽略的细节我们可以多看几眼,多说几句,这或许便是散文诗的优势之一。三色堇作为一名成熟的诗人,步入中年之后,开始大量的散文诗写作,这使得她的文本拥有很高的起点。虽然,她面对事物以自己言说为主,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散文诗叙述时让事物本身出来说话的特长,但是,她诗性的语言足以证明自己已然成为一位优秀的散文诗写作者。
  总有一些夜醒者,他们醒着,回忆白天见过的事物,在阳光下,这些事物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与迷人的特征。
  三色堇是否像许多人一样在深夜写诗,我不清楚。从我自己处理所看过的风景而言,我一般都是在夜深人静时把白天的场景一一回顾,然后试图完成对分散又相对独立的景象进行萃取。每一个地方总有许多独特的地理或者人文的存在,这些存在是分开来说还是有机组合,取决于写作者的偏好。三色堇是喜欢分开来说的人,她认为自己有时无眠正是因为白天所见到的风景总是挥之不去。
  她的心在悸动。
  “生命因为邂逅,黑暗便在光明的出口戛然而止。”(《悸动》)
  我们的国家非常大,仅地理上的美就足以让人一生无法穷尽;我们的国家在人文上非常长寿,随便一段往事就会令人怅然深思。三色堇的笔下,有西域风情,有江南婉约,有青藏高原荒凉的城,有庞大的森林和辽阔的海洋,她足之所至,必将变成诗文。
  “七月的高原,我没有强悍的体魄,落地生根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力量拔剑出鞘,只有与这片浩荡的马兰草摆弄着阳光。”(《马兰滩草原》)
  “高原上的细雨,它了解这群人的内心,它知道帕尼尔海拔的意义。它清楚高原的风从集体的呼喊到闪电雷鸣的过程。”(《高原上的细雨》)
  “回旋的陡坡,陽光成堆,一伸手,就能触到云朵。”(《车过果子沟》)
  一般来讲,以咏叹的方式记录事物,容易给事物增魅。尤其是那些与革命有关的地理存在,我们在叙述时需要去魅。还原它的客观,是对它的尊重。它之所以悸动了我们,正是因为它自身的内涵和外形的美好。三色堇采用的笔法恰恰多在于主观单向的描绘与感喟,她用感喟去把场景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关联,以事物对她所产生的作用来彰显事物的意义。这样的写法虽然简单,但是极具风险,更考验一个写作者对文本的驾驭能力。
  简单,在于我们面对客观存在,总会出现属于个人的一些态度;其风险则在于如果你的态度曲解了事物,或者不慎囿于个人化的抒情,就会影响更多的人对你笔下事物的看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三色堇诗歌技巧充分,而在发挥散文诗的叙述优势方面稍显不足。
  散文诗的叙述,一般来说,要充分尊重事物本身。我们要沉住气让事物先说,说西部的边陲,不说遥远,只说它存在的理由;说江南,不说它的柔美,说它一直为自己虽然也是土地,但却没能生长辽阔的草原而内疚。因为,每一处存在都是我们经验里土地的一部分,我们的内心能否把它们相互融合而呈现土地的完整风貌,取决于我们心灵的容量。这样说,不等于不同意三色堇把景致一处一处地说。相反,我在阅读中时时受到感染,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她擅长由外向内地反观,似乎任何有特点的事物都能够让她的心灵悸动,这样的悸动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或者超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惆怅,然后又使我们在从风景的启示里找到继续认真地对待现实的理由和力量。她且咏且赞,有时宁愿委屈了自己,也要把美好的话语诉说给眼前的风景。或许正是这种由衷的赞叹,使她能够一直赋予生活以斑斓的色彩,使她的文章成为生动的画面,从而构建她文字里那种乐观热情的调性。这样的调性,其实就是写作者应该给予他者的馈赠。
  使她内心产生悸动最多的是她的第二故乡——西安。历史的穿梭,更多的是关于古都长安和汉唐。
  这是一座她只能热爱的城市,在从古到今的热闹里,她发现了一块砖的冷静。在现代喧嚣的氛围里,這样的冷静带有寂寞的悲苦。她不说寂寞,只说美好。因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往事的参照,它今天的一切就是全部,而如果它因为往事而黯淡,它给人的思考将会异常沉重。三色堇深谙个中道理,她在用前朝记忆给她所在的西安加重的同时,更关注它今天的真实。她的热爱与寻常感动于是就从日常所见开始:
  “我开始爱上这座古城,爱上它灰色的主题,爱上暖暖的姿态,缓缓的眼神,再也不用心急如焚,它改变了我的矫情,我的任性,我的携着忧郁的旧时病症。”(《再次写到长安》)
  “一个沾着露水和花香的长安,一个刻满了历史的烽火,青铜一般厚重的长安,承载了多少时光的薄刃。”(《初春,长安》)
  唐代距今已远非六百年,我对古城西安不是很了解,是否明代又有修建?历史的虚实或许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三色堇已经用日常的目光看到了这个城市久远的档案,城市不能没有出处,就像人的爱与恨同样需要出处。谜底的表象是历史里的灰,如同眼前灰色的墙砖,但是谜底揭开后的真相却一定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炫目。三色堇把她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具体在今天的生动里,由此可见她处理历史时的高明。
  三色堇虽然也是赞同离开都市,在类似终南山这样的地方隐遁,但是她只能选择继续生活在热闹的都市,终南山对于她,只是一次出游,一次心灵的休憩。这样去认识终南山,我以为足够。我一直以为,凡是只能在山中安静的人,都不能称为高士,高士的安静是不需要环境的,他们即使身处繁华的都市也能获得心灵的宁静,所谓“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是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
  这本《悸动》里,我最喜欢的当是她写下的感悟类文字,比如“只要这个世界还有阴影,只要真理不会枯竭,阳光必定会刺穿岩石一样的冷夜。”(《真理的意义》)比如“美妙啊,这光芒之喉,一团炽烈的火的头颅高挂天空,直刺苍穹!”(《闪电》)
  这几个月来,我个人事务非常繁忙,我一边陆陆续续地读,一边被三色堇的文字感动。虽然觉得在许多地方她本可以慢下来,可以不急于迅速赞叹她所看到的事物,但是,我赞同她省略了地理上的诸多沟壑,省略土地上荒芜的部分,甚至也省略了我们经常惆怅的环境的暗淡和人性中依然存在的黑暗,赞同她固执地呈现世界的色彩斑斓。她试图用散文诗的光芒,喊亮这个世界。
  她的这一文字方向,比她的文本更加可贵。如果我们大家一喊,世界就多一些明亮,我愿意也用光芒之喉,和她一起喊。
  责任编辑:丁小龙
其他文献
1  不一定有雨  盛满过去的清晨  穿越无尽的山峦  通向泪滴的路漫长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一个名字  从滚烫的青草里淌出  我只能,派遣自己  低头亲吻你的孤独  2  拥抱那么多的幸与不幸  老去的都丢弃  你的眼,如四季的轮回  和年轻时一样  我看见草原上有蓝色的血  一声等待已久的鸟鸣  划破苍穹,夜幕低垂时  在春坤山上  呼唤你的名字  呼唤北方,星斗  呼唤我草色的王国  3 
期刊
速度  天空把自己又放低了一点  河流的速度和母亲衰老的速度一样  迫切地赶走我的梦呓  千山万水间  我把浪费掉的时间拖回来后  那面旗,已经等不及我  固执地变黄了  我和自己,背靠着背  互为梦境  让白天和夜晚自觉地升起和落下  我不打扰每一个快成型的答案  我要让每一个人记住时间的雏形  我会准备一个大篮子  盛满眼泪和忧伤  提前慰问以后的沉默  扛不住的叹息啊  你看在疑问的脸面上 
期刊
三条鱼  一  大马哈鱼  产子  然后被子们蚕食  一堆骸骨  诠释一个名字  母亲  二  乌鳢  产子然后失明  然后忍饥挨饿  小鱼子一条条地游到母鱼嘴里  为其充饥  存活率不到十分之一  三  鲑鱼  需逆流而上飞跃大瀑布  需幸运地避开群熊的血盆大口  需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猎食  然后恋爱 结婚 产卵  然后安详地老去  乡恋之鱼即是  要么毁灭  要么涅槃重生  盐湖  在盐湖  
期刊
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爱尔兰著名作家,1945年12月8日出生于爱尔兰共和国韦克斯福德郡,曾担任《爱尔兰时报》文学编辑。2005年获得著名的英语文学奖——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现居住于都柏林。班维尔是一位敏锐而多产的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次获奖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主题涉及面广,创作技法新颖脱俗,语言清晰流畅。2005年凭借《海》获得著名的英语文学奖——布克
期刊
我是梦到了我的人生,抑或这就已经是真实的人生了吧?  ——福格威德《哀歌》  A  茉莉,你对自己的爸爸,到底还有无一丝印象?  茉莉想了又想,脑中是一扇门。  秦缦从没对任何人谈起过茉莉的爸爸,就像是对“死者”表示的最好尊重。  上大学之前,茉莉跟秦缦一直生活在金牛城。那是个仅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县城,地处西北,气候倒出人意料的湿润、温和,好像是南方气候任性又温柔地甩出的水袖的一角儿。  但是,茉莉
期刊
云忆迪拜  万里行团队今天通知,我们的记者签证批下来了,明天从乌鲁木齐飞迪拜,转机印度新德里。我曾三次到迪拜,一次住了几天,两次是过境。就是说,我有缘第四次在这个全球闻名的奢华之都落地了。  这个消息在全团引发了例行的骚动。几乎人人开始给亲友去电话和微信:“要在迪拜转机,呆几个钟头呢,家里买啥不?尽管说,快。”不问迪拜都有什么,因为大家认为迪拜什么都有;也不问迪拜东西贵不贵,你想,不貴还叫迪拜吗!
期刊
皇城相府在众多的山西大院中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它与众多以姓氏命名的大院不同,也没有用它原本的名字“亭午山村”,而是选择了皇城相府来作为景点的名称。皇城相府的官宅意味颇浓,但它不只是一座相府,而是一个官商混杂的大家族聚居建筑群落。相府这一称谓也不尽属实,因为清朝不设宰相一职。而相府前加上定语“皇城”,本义指为晋城皇城村的相府。但村字的去除,让皇城脱离了村落名称的专有语义,让这两个字原本的意义彰显出
期刊
卓玛堆  在昆仑山腹地有一个叫红柳滩的地方,曾经是新藏线上的一个兵站。2010年9月我们去往阿里经过这里的时候,看见一块台地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状的玛尼堆。彩色的经幡在风中激烈地翻飞,如果没有绳索的束缚,它们定会一片一片腾空而去。从阿里回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玛尼堆的传说,它与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千千万万座玛尼堆很是不同,它里面葬着一个女人。随行的一个女演员表示,哪怕零片酬也
期刊
与吴克敬有限的几次见面,他习惯性地聊着聊着便将话题转向了时间这个概念,带有某种迫切性的向人娓娓道来自己对于时间的感悟,末了还不忘强调一番:时间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每每这个时候,说者郑重其事,听者在莞尔之余,也会直面时间这个问题,展开对于时间的思索。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当他陷入时间的沉思,或者是因为岁月的流逝拨动了心灵的琴弦,或者是因为还怀抱着对未来时间的强烈期盼,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讲,对时间概念的关注
期刊
据说天国有一种鸟叫火凤凰,她背负着人间的所有不快和爱恨情仇,投入熊熊的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来换取人间的安宁和幸福,在痛苦和磨砺中得以重生。  ——摘自洪雪纯日记  一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的暖意还只有中午那会才能感受到,到了夜晚,屋子里还是冷飕飕的。堆满了东西的屋子里白天显得有些拥挤,到了晚上洪雪纯觉得房子空荡荡的,只有那些陪伴了她大半辈子的老式家具被她的手擦得启明发亮,  卧室衣柜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