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发挥教具制作的能动实用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提供现实有效、富有实践性的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而恰当地使用一些自制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思维,促使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过程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要大量使用教具,教师就得勤于动手制作教具,或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这样,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也得到发展,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农村中学,学生思维慢,创新意识差,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问题,面对此种情况,借助教具,大力开展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要从实际出发。如在教学测量物体高度时,可和学生一起用量角器、木杆、带有重物的线自己来制作测倾器。根据制作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熟练地利用制作出来的倾器来测量出倾斜角,而在要求完成活动二、活动三(测量学校旗杆高度)时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得到所要测量的结果。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二、在课堂上动手制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数学对初中生来说,枯燥无味,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如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何体”时,让学生用硬纸做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盒子,同时让学生自带水杯、篮球等物体进入课堂,这样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和制作几何体,又使学生中获得知识。在寻找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象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成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另外,利用课后的“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低,更谈不上创新。而在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课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我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时,同样通过让学生用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涉及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做一做”活动也可以为教师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如我在讲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先把一张硬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打开硬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轴对称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对抽象的概念、性质、自然印象就深刻了。
  三、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太阳与影子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分成小组,带上自己准备的木棒、皮尺、三角板,应用三角形相似知识、通过测量计算最后的结果。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比或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都得到探讨交流,特别是促进差生与老师、其他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差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又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四、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课桌摇动时,怎样固定呢?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教具:用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把它订成一个三角形,用四根木条订做成一个四边形。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讨论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而利用教具的制作,可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本质特征,发展思维。在讲八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自己先找四根木条制作一个四边形,要求两个学生来测量四条边、四个角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转动这个平行四边形直到有一个角是90度,从而推出矩形的性质,然后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直到一组邻边相等,从而推出菱形的性质。最后转动菱形直到一个角是90度或移动矩形的一条边直到一组邻边相等,从而推出正方形的性质。就这样一个简单易做的教具,不仅演示了它们的运动过程,还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现行《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能在课堂上利用自制的教具帮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具的能动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之一。新中国成
新形势下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笔者从课堂教学改革
“简政强镇”是我国目前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却相对稀少。在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模式及方式逐步转化的大背景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问题。这里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求异性以及利用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这三个方面揭示了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有助于在教学实际中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 求异性 开放性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与集中思维相对应,指人们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激烈。因此,妥善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而其中的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
从小学到初中,由算术到代数,是中学生学习进程中一个新的转折点。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正确理解概念,熟悉掌握运算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和主要标志。  要正确理解有理数的几个概念  有理数一章的主要概念有:正数和负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数轴。此外还有两数同号(异号)、非负数、非负正数、奇偶数,以及乘方(幂)、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等概念。正解理解上述概念,是学好代数的基础
期刊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尽管各地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由于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不少学生愈学愈难,信心愈学愈差,有的干脆放弃。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方法研究 提高效率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由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