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营销的“突围”

来源 :大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pming_sn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疫情时代,疫情的突发性对国内局部经济还会存在一定影响,但在外围环境逐渐向好的情况下,经济回暖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前,国内各个行业的营销模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变革与迭代。
  后疫情时代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时代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机遇?变化与机遇会对营销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国内航司而言,如何正确看待营销大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经营理念,是每家航司都应该深度探究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的形势和特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根据民航局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期间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指导精神,中国民航将实施更加积极有力、灵活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差异化航班量调控政策,实现不同区域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发展需求相平衡。
  《中国民航发展阶段评估报告》指出,我国民航基本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单一航空运输强国的“转段进阶”。这是我国民航又一新的历史性跨越。根据预测,“十四五”末,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接近甚至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我国将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跨入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
  围绕国家民航发展战略,激发国内民航市场活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民航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这一系列变化将给国内航司带来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是国内航司重新定位发展模式、迈向更广阔市场空间的重大契机。
  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推进下,“十四五”期间的中国消费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到2035年,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将由现在的3亿显著增加到8亿,这样巨大的市场是民航高速发展的机遇,也是营销转型升级的机遇。
  由于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潜力肯定还有较大的释放空间。伴随而来的消费方式升级,带薪休假制度完善,旅游产业转型升級,旅客的航空出行意愿和支付能力将显著提高,这将更有利于构建国内民航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国内运力供给还存在暂时结构性过剩的现象。2020年3月26日,受疫情爆发的影响,民航局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继续调减国际客运航班量的通知》,宣布对国际客运航班大幅调减。《通知》要求,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根据这一措施,每周国际航班量下降到130班左右,承运旅客由2.5万人降到5000人左右。因此,大量国内航司的国际航班运力转向国内,这就导致国内运力供给暂时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较为明显。
  根据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国内航司执飞航班总量比2019年1~6月执飞航班总量下降了13.93%。但是,2021年上半年宽体机执飞国内的航班量却比2019年多2656架次,增幅达到2.58%,并且宽体机执飞国内航班量的占比也比2019年提升了0.83个百分点。由于区域性疫情反弹时有发生,国内旅客出行需求恢复不足,宽体机在国内航线的增加也对票价水平的恢复产生了抑制效应。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依旧严重。截至2021年7月6日,民航局累计实施261次熔断措施,熔断航班551班。特别是国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航班的恢复难度较大,国内运力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还会在较长周期内存在。
  突围之道与竞争力打造
  在疫情的影响下,民航的平均票价水平一路走低,再加上国际航线不足疫情前的5%,各航司收入锐减。根据三大航2020年的年报,国航营收695.04亿元,同比下降48.96%;南航营收925.61亿元,同比下降40.02%;东航营收586.39亿元,同比下降51.48%。三大航营收近乎腰斩。
  为了自救,各家航司先后尝试了“随心飞”、“机票盲盒” 、“直播带货”、“会销”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后疫情时代的形势和特征会更加剧这种创新,孕育出民航业更深层次、乃至脱胎换骨的变革。国内航司不仅要细分市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还要调整业务框架和结构,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疫情过后的全球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首先是要做好数字营销体系的建设。数字化是贯穿21世纪的大趋势,是未来赢得行业竞争力的源泉。民航数字化营销的目标是打造三个闭环能力,分别是旅客行程的闭环、航空公司的营销与服务闭环、可量化的运营闭环,从而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与产品偏好,为航空公司进行精准营销、定制服务和场景推荐等提供可行性。
  民航数字化营销的构建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要布局新的数字化渠道。在抖音、快手、微博、自媒体、头条等公域流量平台开辟营销渠道。以抖音为例,它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6亿,企业抖音号在信息流里能更直接触达核心粉丝,更容易带来转化和有效互动,还可以直接面向粉丝投放广告,拓展更精细化的客户群,提升商业广告投放效率。
  第二步是打造私域流量。通过线上与线下营销活动的开展,建立“私域”流量池,进而跟踪客户动态,输出全方位用户画像。基于私域流量,航空公司就可以实现拉新、激活、留存、转化等营销目标。
  第三步是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中台,实现营销和服务中要素的数字化,从而不断优化数字营销的体系。通过技术手段沉淀用户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评估营销活动的效果,提高产品投放的针对性,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厦门航空的数字化营销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初步建立以航空电商为核心的数字中台,打通直销和分销系统、数据,不断深化信息与业务的融合,全面提升营销管控与价值创造能力。厦门航空还在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平台、垂直媒体开辟了数字营销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数字营销互动和打通。
  其次是辅营收入的创新。由于客票水平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加上高铁网络的分流竞争,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市场下挫影响,导致航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和航空公司主业相比,影响辅营业务的因素较少,毛利较为稳定,最后可获得的销售净利润高。因此,为了提升盈利空间,航空公司辅营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将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各种渠道和服务挖掘旅客的潜在价值,在机票核心业务之外不断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辅营收入创新主要有四个方向。第一个是机票强相关辅营收入,包含选座、登机口升舱、优先服务、逾重行李和预付费行李等。第二个是客舱营销场景收入,包含机上WIFI收费、客舱餐食定制、机上销售(免税品、文创用品、旅行用品、特产)、空中线上商场等。第三个是佣金类收入,主要是销售酒店、门票、租车、保险等旅行周边业务获得的收入。第四个是机上广告收入,包含机身广告、主题客舱、机上媒体、机上杂志等。
  2020年,华夏航空在行李精细化运营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华夏航空通过将行李服务产品化,服务场景数字化,自主研发并投产了线上预购行李系统及机场行李移动收费管理系统,突破传统人工的收费模式,将行李变成一个可购买的产品,输出到分销渠道销售行李。
  最后是下沉市场的开发。相对一二线市场而言,下沉市场人口基数大(约有10亿),分布在中国97%的土地上,以小镇青年和银发老人为消费主力。考虑到物价和房价较低,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原因,下沉市场人群实际购买力不逊于一二线市场,在消费倾向上甚至明显高于一二线市场人群。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占全国的七成以上,GDP占到全国的59%,贡献了中国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部分三四线城市(舟山、宁德等)的实际消费增长率超过了一二线城市,整体消费增速是一二线城市的2至7倍,体现了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在一二线城市新增时刻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下沉市场自然成为航空公司开发增量市场的理性选择。但是,这也需要航司专门制定符合下沉市场消费者特征的产品、营销策略、傳播策略,并为此投入大量宣传和渠道建设工作。
  正是基于清晰的支线发展战略,以及对下沉市场的精耕细作,华夏航空2020年实现营收为47.28亿元,净利润6.1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2.03%。目前,华夏航空有169条在飞航线,151条独飞航线,占比89%;支线航线163条,占比96%。可以说,下沉市场的开发是华夏航空成为赢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情当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国民航业既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虽然把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下沉市场开发、辅营收入创新融合到企业转型发展中是一个相当立体和复杂的工作,但是,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国内航司必须立足自身特色,审视未来的发展战略,制定后疫情时代的经营策略。
其他文献
那些被风吹走的光阴  打小就注意到,那棵核桃树长在堂弟家屋后的角落里。  那是一个直角形的角落,核桃树位于直角上。面对核桃树,右边高坎上,是几十丛竹子汇聚成的大片竹林;左边,是高七八米陡直的崖壁,冬日有些荒芜,夏季则是一壁葛藤爬成的绿墙。少量没被葛藤占据的地方,各种身子高挑的草本植物野蛮生长。少时,生产队四十来户人家,家家都有柑橘树林。核桃树,我却只注意到这一棵。它高过瓦房的屋脊,修长的树干,有三
期刊
2021年8月25日,正值第九个“全国低碳日”,笔者来到中国商飞上飞公司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探寻大飞机绿色制造发展之路。  “你们来的时机刚刚好,这周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天是全国低碳日,正适合谈谈绿色制造的话题。”易俊兰,上飞公司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绿色制造技术研究部部长,全程参与到上飞公司绿色制造发展中,对于如何推动航空制造“双碳”相关工作和绿色制造,她一直在不断探索。  推动“双碳”发展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业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使用传统航空燃料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增加。据估计,2019年航空运输业产生的CO2排放总量约9亿吨,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2%。为了保障航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低碳革命和着力发展以低碳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已成为国际民航业的普遍共识。  可持续航空燃料  民航飞机的特点和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氢能、电能、核能等新能源在短期内无法普及和应用,航空运输
期刊
早晨,湖阳市委书记吴中民心情很好。他向服务台借了10枚一块的硬币,去乘公交车,只身前往湖东市中心商业区。  近期,他参加省组织的厅级干部读书班。学员来自部分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还有省级机关的厅长,济济一堂三十余人。学习已近尾声,按惯例要撰写结业论文,班主任安排停课半天,给时间学员准备。  省里将这个学习班安排在湖东市委党校,全程实施封闭式集中管理,不准带秘书司机,不准请假旷课,不准请客喝酒。来到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航空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20年,全球支线飞机交付数和在役机队数量双双大幅下降。同时,由于近年来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支线飞机制造商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企业黯然退场,一些企业正努力跻身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舞台。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如今支线飞机制造商和干线飞机制造商一样,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生存下去是每个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困
期刊
今天的世界,面对美国奇寒、欧洲高温和河南暴雨这些极端天气,已经感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不是今年才有的,近几十年来,经过不断的争议和协商,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政治层面达成了必须针对气候变化开展行动的共识,并制定了相关公约,如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和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中国作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8月1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了“两周岁”的生日。两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临港新片区开局起步扎实有力,尤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布局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希望借助国产商用飞机项目落户上海的优势,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比肩图卢兹、西雅图的世界级航空产业圈。  8月末,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式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以推动大型民用客机、民用航
期刊
近些年来,气候变暖、减碳已成为全球共识。2016年各国在纽约签署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而要实现1.5℃的目标,需要2030年的排放比2010年削减45%,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14日提出“Fi
期刊
14年前,当欧盟高调宣布投入16亿欧元启动“净洁天空”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这个计划究竟能为欧洲航空航天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益处。如今,14年过去了,“净洁天空”计划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不仅欧盟又追加了40亿欧元的投入,参与该项目的600多家欧洲企业已不再限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型国企和一级供应商,还包括众多私营企业、高校,甚至行业外的企业。近期,欧盟发布《“净洁天空2”计划首份全球评估报告》(以下简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也站在全球前沿。中国的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吨位、高速公路里程、高铁里程已经全面领先全球,但是民航基础设施和航空大众化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  高铁和民航的竞争一直存在而且不断争论。在争论中,中国高铁从四纵四横发展到八纵八横,铁路货运规模化发展,逐渐形成全球完整的高铁产业链。中国民航的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控总量调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