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法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时代呼唤“开放式教学”
  
  1921年英国人尼尔别出心裁地创办了Summer Hill School(夏山学校),按照尼尔的教育理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自由、平等、互助、自信的理念,其教学方式则是“在游戏中学习”。80多年前的Summer Hill School已属于历史古迹,已被人们所淡忘或许根本不知曾有过这么一所学校,但它的教学方法被现代中小学校所采纳。我认为现代教学方式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教学”,也可以说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提炼、升华。
  有人把教师比作桥,那么桥的一端连着学生,另一端连着知识,学生要想达到知识的彼岸,这座“桥”就得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还有人把教师传授知识比作用一桶水给杯子倒水,倒得好还是倒得不好,倒在杯子里面还是倒在杯子外面,这就取决于“倒水人”的技巧。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何种最恰当、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传道、授业、解惑”,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受应试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传统教育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呈现出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苛严管束式等几个明显特征,在片面的高度强化传承功能的同时,对新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涉及。有关资料记载:中国中学生与美国中学生相比,我国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而美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则较强。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1世纪,我国既需要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新的时代赋于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操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二、开放式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
  
  将静止不变的“封闭式”教学改变为动态的“开放式”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变“静”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因此开放式教学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1、教育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课程相背离,同时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培育创新素质,亟需打破教育内容的封闭。知识无法穷尽,学习内容有取有舍,不能追求完整。新知与日俱增,应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机制及进行调整补充,还应引导关注前沿、面向未知。同时,要给予面向实际、自选内容、按需施教、灵活施教的余地,改变“一纲一本管几亿”的一统式僵硬格局。
  2、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控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开放式教学就是依认识规律理顺“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恢复“过程”的应有地位。在开放的格局中,注入式、教条式没有市场,而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才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从中得到训练与强化的。
  3、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这种空间的开放既是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牵动教育的必然走向。教育空间的开放有益于培养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和恢宏博大的胸襟。
  4、思维训练的开放。首先,向“全脑”开放。在重视左脑的言语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右脑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形象与抽象、直觉与分析、想象与思考的结合。为此,在频繁动笔动脑之时要特别重视观察、体验想象、动手和动感情。其次,加强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训练。课堂的提问,作业和考试的编制应特别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如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问题,条件不很清晰、不很完备、需要搜寻和补充的问题,现实性强、容易调动研究热情的问题,鼓励独创、有广阔发挥空间的问题等。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
  
  三、开放式教学的作用
  
  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应用得当,就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它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第二,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激发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终身学习是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待,独立去研究,就有“坐井而观天”之弊,因而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要使体育教学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我们的头脑、高瞻远瞩,树立“大体育”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
期刊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正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取向并存,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转变,这是在观念层面上的一个超越。而探究式教学正是时代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①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③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④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
期刊
用一种方法解决多个问题,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使他们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和模型变通能力的训练。下面,笔者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双自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和评价准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语文课程性质所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课改的实质。  “双自
期刊
【摘 要】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 人文化学习主体    教育,历来承担着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识的学习这样双重的任务。这两大任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政治教师的心田。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触及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建立在人性的光辉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那么我们应怎样在课堂教
期刊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热潮之中。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地区,城乡之间、各校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因此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
期刊
“视生如徒”、“视生如子”、“视生如友”等,曾被用来赞美良好师生关系,但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要爱生如子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师徒关系,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学生对老师尊敬和爱戴,老师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学生略有不满或稍有顶撞,就会被认为是犯上,是大不敬。在这种理念下,老师训斥、辱骂,甚至殴打学生,似乎成
期刊
语文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象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趣味、快乐的情境中感知、悟理、积累、充实。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武器有两种:一种是主要武器,即有声的教学语言;一种是辅助武器,即有形的教学语言,也就是态势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充分发挥态势这一有形的教学语言的辅助功能,使其紧密配合有声的教学语言,声形并施、
期刊
评书艺术家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以此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作简要介绍。     一、导入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