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臂博士走英伦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中,总有厄运和挫折横亘在各个关口,勇士和庸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会向苦难低头。被高压电流斩断双臂的王争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灵巧的双脚书写出精彩人生:他用脚写出的书法获过许多大奖,并能熟练操作电脑和手机;他成了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并获得该校最高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和“宁波市十佳青年”等殊荣;前不久,他还应邀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演讲,把感动和震撼带到了英伦三岛。
  
  天使折翅有双脚
  
  今年27岁的王争出生在浙江宁波,和所有健全的孩子—样,他的童年是美好的,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像个快乐天使。然而,—场突如其来的劫难却折断了他飞翔的翅膀。
  1991年4月30日下午,10岁的小王争放学后到妈妈厂里玩。活泼好动的他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溜进了忘记上锁的变压房,爬上变压器下的台阶去捡—根废旧灯管,小手不幸触到了高压电线……
  看到儿子那双被电流烧黑的手,妈妈当场晕倒在地。随后,母子俩立即被人送到医院抢救,当天深夜又转到上海—家医院。专家们合力为王争做手术,虽然保住了性命,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臂,被认定为一级残疾。
  失去双臂给王争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走路时稍不小心就会跌倒,起身下床时还经常摔到地上,因为正常人在身体失去平衡时,起码可以伸出手抓住东西,而王争不可以,只能任由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有时,他甚至躺在地上绝望地想,自己这一生就这样“废”了。
  为了让孩子恢复生活下去的信心,爸爸安慰他说:“别担心,以后科学发达了,就给你装上和原来—模—样的手臂!”并买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字—句地读给他听,要他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坚强。
  为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王争开始苦练本领。刚练习用脚给自己洗脸时,脸没洗干净,水却泼了一身;刷牙时,牙刷放不到嘴里,牙膏却涂了一脸;穿衣服,脑袋经常从袖口钻出;吃饭时,撒在桌上的比送进嘴里的还多……妈妈看着不忍心,要帮忙,却被王争拒绝了。
  此外,他还自觉地练习平衡,每天像个舞蹈演员—样压腿,并锻炼脚趾的控制力,要让10个脚趾和别人的10个手指—样灵活!10岁孩子的骨骼韧带已经长成,当身体压向双腿时,会产生一种撕裂的疼痛,但他却强迫自己在这种痛楚中—站几个小时。后来,王争终于能自由地奔跑而不再摔跤,并拥有了一双足够柔韧的腿脚帮助他洗脸、刷牙、吃饭、穿衣,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了。
  父母决定把儿子当普通人看待,就把王争送回原来的班级上学。为了不让他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他们没让孩子留级,并教王争练习用嘴和脚趾写字,规定每天用嘴写200个毛笔字。整整用了5年时间,王争终于能用嘴写—手漂亮的书法了,家里的笔杆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牙印。
  王争说,在出事之前,他是—名很少被老师提起的“不起眼”的学生,但重回学校后,老师总是让他回答问题,还把他写得并不算特别好的作文当作范文朗读。同学们也没把他当作另类,从不取笑他趴着用嘴写字的样子,下课后就找他—起玩。他对生活的自信之火,就在这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重新点燃起来。
  一次郊游,王争被老师任命为队长,这个小“官”在王争看来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于是他干劲十足地给大家一一分配任务。为了选择安全合适的场所,王争下课后—个人跑去“踩点”不下10次,好几次摔倒在泥潭里。从此,他就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名残疾人,并告诉自己“我能做得比别人好”。
  
  成了“浙大”最美的风景
  
  2001年,王争的高考成绩远远高出浙江大学录取分数线,但由于体检不合格,他的档案被挂了起来。“我不甘心孩子被大学拒之门外,多次找到省、市残联和高招办的有关领导,并先后多次到浙大请求学校录取王争。”父亲的奔波和努力没有白费,浙江大学潘云鹤校长终于看到了王争的材料。在给校长的信中,小伙子动情地写道:“对我们残疾人最好的帮助,就是给我们平等的机会。希望社会能创造一个舞台,让我们做普通人!”感动之余,潘校长破格录取了他。
  王争初进大学时,同学们见他是失去双臂的残疾人,都想尽力去帮助他,因为他没有手,肯定干什么都不方便。令3名室友惊讶的是,几天后家人竟在王争的床头摆放了一台电脑,并把键盘放到书桌下,边上还放了一盏台灯。“这是要干什么呀?难道王争还能玩电脑?!”室友们满腹疑惑。当晚,震撼人心的—幕出现了,只见王争脱掉鞋袜,抬脚拧亮桌下的台灯,坐到椅子上就用双脚娴熟地敲打起了键盘。查资料、逛论坛、发帖子、处理邮件……小伙子样样精通,他灵巧的十趾上下翻飞,打字速度丝毫不逊色于身体健全的电脑高手!
  见室友们—个个目瞪口呆,王争微笑着说:“我是高中时开始接触电脑的,很快就学会了用脚上网。”说话间,桌上的手机响了。王争非常熟练地低头从桌上叼起一支笔,用笔尖按下接听键,伏身趴在桌子上,很快用肩膀和下巴夹起手机接听起了电话。接完电话,他嘴咬笔头,用笔尖发起了短信,速度不比常人慢。随后他咬着笔在本子上记下几行英文,字迹非常优美。看到这里,几位室友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并赞叹说:“王争,你真是好样的!”
  
  时间一长同学们才发现,其实王争的本领还多着呢。他用嘴咬笔写出的书法,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级大奖;他还可以独自购物,与普通人不同的是,王争会事先把钱放到挎包里,需要什么给店员说清楚,对方从他的包里取了钱,再把所购物品帮他装进去,然后把挎包搭在王争的肩膀上。
  每天清晨和傍晚,学校操场上总会出现—个帅气的男生,和别的同学一样朝气蓬勃地奔跑着,一圈又一圈,似乎不知疲惫。每当在操场上看到王争那空荡荡的衣袖和不屈的身影,同学们不由对他肃然起敬。一位女同学甚至感叹说,在她眼里,王争就是“浙大”校园内最美的—道风景!因为他象征着阳光和坚强。
  王争不仅什么都自己动手做,生活上完全能够自理,而且为人也特别热心,尤其在学习方面,他成了同学们的榜样和“义务辅导员”。—位来自山西的新生家境贫寒,学习成绩又较差。最要命的是,入学不久他还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无心学习。了解情况后,王争就先和他交朋友,然后循循善诱地引导这名同学步入正轨,并从生活上接济他。在王争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提升很快,半年后就成了班里的优等生。如今已大学毕业,在太原一家日资企业工作。这位山西同学,谈到王争仍充满感激。
  事实上,作为—个没有手臂的人,王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小伙子调侃说,自己一年里最怕“两天”——雨天和冬天。由于无法撑伞,下雨天他一般都不外出,如果出去就只能冒雨走快些。一到冬季,他的双脚就会因长期裸露而长满冻疮。现在有了时髦的‘五趾袜’就好多了。
  凭借—种固守着理想穿风过雨的坚强意志,本科4年,王争取得了—连串数不清的荣誉:被评为宁波市“十佳”青年,获得了全国宋庆龄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浙江省大学生自强奖学金一等奖,以及“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浙大毕业的时候,王争在学院团支书的邀请下,参加了毕业晚会上一个节目的演出,讲述自己大学4年的成长故事。当时讲了什么,王争说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有—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就在节目快要结束时,安静的台下忽然传来同班同学的齐声高呼:“王争,你是我们班的骄傲!”那一瞬间,王争有点愕然,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感动,继而泪光闪烁。
  
  越洋演讲感动英国
  
  2006年秋天,王争以突出成绩提前—年转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成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博士生。此时的王争就像破雾而出的太阳,开始展露光芒。他的—篇篇学术论文接连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
  他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称赞。不久后,浙江大学最高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的参选名单中,王争的名字被排在第—位。
  竺可桢奖学金需要参选同学现场答辩,而最终的获奖者,将有幸被载入校史。当天,穿着整洁的王争步入答辩会场时,并没有引起评委们的特别关注,只觉得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普通小伙子。然而,当他坐下来的同时侧身将书包“甩”到桌上,并用嘴取出材料和钢笔后,评委们不由愣了:原来这是一名双臂残疾的学生。大家急切地想看到这个无臂博士的学术答辩,以及他的综合水平,于是指定他第一个发言。结果,王争的发言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他在经济研究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听到最后,许多评委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王争成了浙大第一个获得竺可桢奖学金的经济学博士生。
  2008年3月初,王争应邀到英国著名的诺丁汉大学演讲,并参加一个经济领域的学术交流会,校方还让他在会场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其间,最令人们感到震撼的,是王争那—段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话。
  演讲即将结束时,异国学子们希望从这位无臂博士身上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他们的提问异常踊跃。其中一名英国女硕士问王争: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王争迟疑了一下,继而向大家道出了埋藏在心底很多年的愿望。他说,我多么希望像你们—样,拥有一双健康有力的手。如果我有一双手,我会用它为我的妈妈洗洗碗,她为我这个身体有缺陷的儿子操碎了心,而我什么也帮不了她;如果我有一双手,我会用它为爸爸捶捶背,为了支撑这个苦难的家,不到50岁的他已经累得弯腰驼背,像个年迈的老头,而我连帮他捶背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我有—双手,我会用它替自己揉揉眼睛,每次看书写字累了,眼皮又苦又涩,我却连为自己揉揉眼睛这点小事都做不到。我失去了双手,很多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对我来说却难比登天,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有一双健全的手臂,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听完这番话,坐在台下的诺丁汉大学的师生们无不泪流满面,继而他们才醒悟过来似的,用自己有力的双手拼命为王争鼓掌。
  第二天,伦敦的《每日邮报》就刊发了王争的演讲内容。这位无臂博士的感人事迹,迅速在大洋彼岸传播开来,人们无不被他的乐观坚强和积极向上所感动。尤其是许多英国年轻人,想方设法打听到王争的Email地址给他发邮件交流。—位伦敦大学生说,有多少人在感叹人生苦闷,有多少人在经历失败和挫折后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在为自己的小伤小痛而大声呻吟。但比起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生活呢?
  王争说,即使生活中有—万个理由让你哭,你也有一万零一个理由让自己笑。这位无臂博士用自己闪光的青春证明,他做到了!
其他文献
刘天香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创始人、首任院长,国家一级教授,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现代妇产科学开拓者之一,浙江省妇产科学奠基人。2006年3月,妇保新大楼落成时,刘天香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她向医院捐赠了一株有纪念意义的广玉兰。这棵广玉兰就栽在医院庭院里,枝叶繁茂,每当洁白的玉兰花盛开的时候,总会吸引许多人的目光。    妇保几代人的先驱者和楷模    作为妇产科医院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