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长治才能久安”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哮喘日”,这个由“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组织倡议的特殊日子至今已是第13个年头。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使80%患者达到临床控制。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约有3亿多人患有哮喘,在我国至少有2800万哮喘患者,这其中只有不足5%接受过规范化治疗,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诊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哮喘治疗,应该如何规范?治疗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敬请关注本期名医谈病——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曾风靡华人世界的邓丽君,听她的歌,看她的照片,很多人都能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一段时光,那是一个偶像刚刚出现的年代。1995年,这位“一代歌后”因突发哮喘,抢救无效而离世。据说,去世时,她的手里还握着急救药品。
  而近日的《成都商报》也有报道,“篮球神童”宋何景因为严重的哮喘已从阜新篮球学校休学,回老家河南休养。宋何景成名于2007年的CBO(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全国技艺篮球总决赛,当时她罚球是150投150中,一鸣惊人,被誉为“篮球神童”、“连续三分球神投手”。
  从“一代歌后”的离世到“篮球神童”的离校,哮喘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哮喘的缠绵难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我国民间早就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说法。为什么长期以来哮喘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控制不佳呢?
  总体说来,这是由哮喘本身特点、医生治疗方案、患者认识程度、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患者来说,加强对哮喘本质的了解,纠正认识误区,规范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内不治喘”的观念已过时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其常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短、呼吸困难,遇触发因素(过敏原、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时,可能诱发以上症状出现或加重。
  从本质上讲,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93年问世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简称GINA),是指导哮喘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指南,大大推动了全球哮喘防治工作的发展,使众多哮喘患者从中获益。而2006年新版GINA则全篇强调“临床控制”这一概念,明确指出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使哮喘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内不治喘”的观念已过时。
  哮喘患者应清醒认识到,哮喘治疗的目标是临床控制,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治愈。这和高血压的治疗类似,即可以通过药物将病情控制在理想水平,但还不能根治。
  如何理解“哮喘控制”的含义呢?哮喘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呢?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 没有(或很少)出现白天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 没有急性发作。
  ◎ 不(或很少)需要使用急救药物。
  ◎ 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
  ◎ 肺功能接近正常。
  ◎ 最少或没有药物不良反应。
  
  链接
  老年人哮喘发作可能与某些常见病有一定关系,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老年人易患胃食道反流病,特别是夜间有微量的胃液反流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内,这也是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老年哮喘患者因心血管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如果经常有反酸、嗳气(俗称吐酸水、打嗝)也应及时就医。
  
  哮喘用药:“一手缓治,一手救急”
  
  哮喘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而非一劳永逸,同时要持续监测病情(包括症状、肺功能、急救药物使用、急性加重等),哮喘患者应该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实现长期的临床控制。
  规范化治疗是实现哮喘临床控制的关键一环,这包括要使用好哮喘治疗的两类药物。
  第一类是“缓治”药,简单理解就是不让哮喘症状发作的控制性药物。这类药物是哮喘患者每天都要坚持使用的,针对病根治疗的药物,是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长期坚持使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的糖皮激素或吸入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组合药物,前者如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后者如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普米克都保(布地奈德粉吸入剂)等。
  第二类是救急药,这类药物是在哮喘发作加重时临时使用的药物,简单理解就是哮喘急性发作后救急的药物。因为哮喘的发作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当患者接触到诱发因素的时候,都可能急性发作,突然出现明显的咳嗽气喘,症状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速效或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佰达图(盐酸丙卡特罗气雾剂)等。
  需要强调的是,救急药物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才使用,如不规律地单独长期使用这类药物,治疗效果会下降。此外,哮喘治疗过程中急救药物使用的次数越多说明病情控制水平越差,治疗效果不充分。如治疗效果确切,缓解药物类用药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不用。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医生称这种状况为“端坐呼吸”。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以上两类药物哮喘患者都要随身携带,通常,二者结合就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哮喘。对于单用吸入激素治疗哮喘控制不好的患者,还有另外一些药物可以联合应用,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普仑司特和扎鲁司特)、茶碱(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哮喘治疗,远离误区
  
  哮喘患者要通过规范的治疗,达到良好的临床控制效果,从思想上纠正以下认识误区很有必要。
  1.哮喘反复发作,不能治好
  如前所述,哮喘是一种慢性病,想通过一时的治疗达到根治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甚至急性加重,主要是由于没有规范化的治疗。而2006年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基于以往大量的研究证实,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症状都能够控制。
  所以,哮喘患者不必因为病情的反复而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要形成“哮喘可控”的意识,并从内心强化这种想法,在行动上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通过医患共同努力,达到哮喘控制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哮喘发作时服药,缓解就停药
  长期以来,很多哮喘患者是在症状急性加重时才想到服药,或到医院就诊输液打针,而症状一缓解,就“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再用药。这是导致哮喘患者长期病情得不得有效控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所以,当您在抱怨哮喘不好治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一直在“善待”哮喘。
  要知道,哮喘有潜在的疾病基础,就是慢性的气道炎症。哮喘治疗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气道炎症或者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使哮喘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长治才能久安”。如果只单纯在疾病加重或者急性发作时进行处理,而不注意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很容易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久而久之就会发生支气管不可逆的变形损害,使后期治疗更加困难。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走出哮喘只治发作期,而忽视缓解期,治标不治本的误区。长期坚持用药,才能控制病情。
  3.激素有不良反应,不能轻易使用
  有很多哮喘患者一听到激素两个字就害怕,觉得有很多不良反应。的确,激素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时间长可以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感染,甚至出现骨折等不良反应。但哮喘的控制药物主要是吸入激素,这个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和我们平时口服的、打针用的激素完全是两码事。
其他文献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目前难以治愈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是目前仅次于脑卒中、老年性痴呆,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据估计,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的帕金森病患者。因此,对此病的防治要引起高度重视。  胡小吾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神经外科学会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
慢性胆囊炎患者吃得稍不注意,就会使胆囊炎复发,出现腹胀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导致胆囊功能减退,还会引发胰腺炎、肝炎等。因此,慢性胆囊炎患者最好常做俯仰呼吸运动来利胆消炎。  1.端坐床沿或椅子上,臀部占座1/2,两腿分开,双手按揉腹部,顺、逆时针各25圈。  2.做深呼吸1次,呼吸结束时,上身前俯,头部低于双膝,同时双手紧按小腹,使横隔膜上升,将肺
>> 直肠癌肺转移应如何治疗  我70岁,2008年4月确诊为直肠癌,当即行手术治疗并造口。术前检查肝、肺、盆腔CT仅发现双肺下部各有1个0.5~1厘米大的转移瘤。术后用奥沙利铂加氟尿嘧啶做了6个疗程化疗(2008年11月结束),并予其他辅助治疗。曾间断服用希罗达(卡培他滨)4个疗程,并复查了肝、肺、脑、骨骼影像4次,仍在肺部发现病灶。2009年5月检查发现双肺下部多个转移瘤,最大者达2.5~2.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一般人的左脑比右脑要发达,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右手的缘故。老年人要想预防脑出血,就应左右脑并用。  大脑的左右半球是交叉支配对侧肢体和躯干的,长期使用右手会使左侧大脑半球负担过重,導致神经疲劳、记忆力减退,而右侧大脑半球却得不到较好的锻炼,协调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脑出血。  据统计,有60%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右半球。所以,人们应有意识地多使用左手,学着做个“左撇子”,平时
编者:近日,网上纷纷转载一则来自德国的消息:据最新研究显示,每多坐2个小时,患肺癌、肠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将分别增加6%、8%和10%。而且,久坐之后进行运动并不能降低这一风险。对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做了相关解读。  关于德国的这个研究,我们应理性看待,这类结论大多属于研究阶段,即久坐可致患癌风险增加,这更多是数据统计上的推测。但久坐的
睡不着时,不妨躺在床上做一些小运动,有助于促进睡眠。  日本《促进三种体液流动获健康》一书作者片平悦子解释,脑脊髓液作为人体的三种重要体液之一,对健康影响不小。若其分泌失调、流动不畅,就会引起失眠等问题。现代人面对电脑学习、工作,久坐不动,长此以往就会压迫腰椎乃至整条脊椎,影响脑脊髓液正常流通。为此,她介绍了一套简便易行的锻炼法,促进脑脊髓液的分泌、流动,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1.仰卧,身体放松,
1 “云健康”,让在家看病成为现实  现在,利用 “云计算”技术实现的“云健康”概念已经开始付诸实践。这里的“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未来,这朵“云”能帮你监控身体健康状况,让你在家中也能看病。   在重庆市江北区的一个居民小区,东软集团重庆分公司为参与“云健康”试点的居民家里安装了一个可联网的“健康管理盒”,这是一个和电脑主机差不多大小、插满各种管线的方形盒子,市民想测血脂含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免不了有抬、扛等体力劳动,亦有负重下蹲等动作,这属于压缩负荷。脊柱骨骼在疲劳状态下,如果继续受到过重的负荷,久之就会产生劳损、伤病。如果平时经常把自己“吊”起来,能缓解椎间盘压力,让身体更健康。  “吊一吊”,也就是悬身运动,属于拉张负荷。椎间盘的两端受到反方向的拉力作用,与脊柱常受的压缩负荷相对抗,使脊柱得以拉长,受力椎间盘得以舒缓,韧带得以拉伸,脊椎获得了休息,因而可延缓椎间
哮喘是一种非常顽固的慢性疾病,常常反复发作。我们熟知的名人,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台湾艺人邓丽君、柯受良等,都没躲过哮喘的魔爪。  哮喘是呼吸道的一种慢性炎症。慢性,说明它是长期存在的;炎症,说明呼吸道存在着发炎引起的肿胀和黏液增多,但它不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当呼吸道肿胀加剧,呼吸道内壁就会变得非常敏感,围绕气管的细小肌肉开始紧缩,即支气管痉挛。如果不正确采取措施,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甚
入冬后,天气转冷,气候干燥,因肌肤敏感而引发皮肤病的患者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在干冷的天气里,保湿不够。  需要提醒的是,冬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沐浴露不可过度使用,应选择一些性质温和的洗浴产品。另外,泡温泉后也应注意肌肤保湿。当感到涂抹保湿乳液、乳霜或面霜无效,肌肤干痒面积扩大时,应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摘自《联合报》文/谢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