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相关教育者也在不断地改变、创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综合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期望更好地发展学生。其中,不乏有小学语文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尤其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地积累自身的知识,沉淀自身的文化底蕴,而学生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开拓自己的眼界,从而慢慢培养自己高尚的文化品格。基于此,本文将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背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意义以及在小学语文中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背景;教學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27-02
  所谓,“得语文,得天下”,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成了“失分大坑”,如何在阅读这一项获得高分成了大多数学生的难题。因此,教师在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方面加强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培养。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写时间,同时要对读写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有效教学。正所谓开卷有益,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在读书中潜移默化增加对语文的学科素养。
  1.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背景
  小学是学生兴趣培养、观念养成、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大脑还处于开发和探索的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在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引导学生的思维成长的。当然,仅依靠课本的寥寥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充分显示出来。那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背景就有如下三点:
  (1)丰富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课本上的认字教学是远远不能够全部将我国如此众多汉字一一归为教材里,还有很多的汉字是需要低年级小学生自己通过课外的阅读去认识、掌握。而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汉字量,但是当遇到陌生字时,他们就会先猜测,然后再借助工具证明自己的猜测。在老师、家人的帮助下,他们能够逐渐掌握课外阅读识字的技巧。例如,“佘”字,学生在课外阅读到杨家故事中,会多次看到“佘老太君”一词,很容易将“佘”字念成“余”,因为二字相似容易念错,但是小学生初见此字,会发现二者不同,好奇心驱使就会利用工具查询,从而纠正读法。这样一种识字的能力也是他们通过课外阅读慢慢地积累的一种学习方式。
  (2)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
  不论低年级或中高年级也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是图画、绘本、故事书及各种文章等形式,其内容广泛至各个领域。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然后在众多书籍中找到自己的阅读类型。而在这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点,了解人文发展、历史沿革等等。小学正好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高潮期,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随着好奇心的心理作用,慢慢地,他们就会喜欢阅读,也在阅读中认识到了更多有趣的事物。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知识、题材的积累,更是要将这些积累运用到学生的写作和日常表达中去。而写作和表达则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它的影响和作用将会延长并贯穿学生的一生。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写作中爱好阅读。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发现不同的写作手法,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例如,当学生需要写到春天景色时,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下就可以借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印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而不是空谈春天很美等等。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其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增强。
  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1)良好的阅读环境相互影响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天真的、活泼的,他们好奇于这个世界的未知事物,这种好奇心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影响身边人,最终这个气场的结果如何就需要一个有领导力的人发挥作用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个领导人就是语文老师。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色,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渐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然后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班级阅读的气场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学生喜欢阅读。当然,老师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阅读小天地,不仅多多鼓励学生贡献自己的课外书,将其分享到班级阅读书里,还奖励悬挂读后感,让学生一进教室就可以感受到阅读的氛围。
  (2)正确的阅读引导培养思维
  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还是思考。但是小学生还处于接受新鲜事物却不能很好地明辨和思考。这就需要老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明确自己只是引导者的身份,教导学生需要看什么样的书籍,如何去看。而这“如何去看”就是学生的思维成长了。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思考、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大家互相说出自己的疑问,由小组成员互相解答,当出现异议时可做保留,之后在班级上提出小组内没有统一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充当答疑者,最终由老师带领学生一同深入探讨文章。在此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大家一起合作解疑。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在小学语文中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
  (1)定期召开读书会,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语文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的学科,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增加阅读量,做好积累工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阅读书目,并摘抄好词好句以及对其中的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其次,教师可以召开定期读书会,找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阅读课外文本的心得,以检阅学生自主阅读的成果。同时,学生可以对别的同学阅读成果进行对比总结,学习他人长处。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正确引导,以使下次能够做的更好。
  (2)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班级人数众多,教师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在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阶段,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课堂时间。首先,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其次,由小组中具备组织和领导能力的人组织课外阅读书目的活动。由于都是同龄人,没有教师在场的压力,学生们更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得和想法。最后,由善于记录的人将大家的想法汇总,一起交给教师,让教师进行评阅。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的引导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书本知识是老师引导学生做更多课外阅读的方式之一,,因此,老师要做好课本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慢慢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熏陶下,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这将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受益终身的。
  参考文献
  [1]庞兆文.试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04):89-90
  [2]王学进.课外阅读,路在何方—由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引发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06)
  [3]何玉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J].吉林教育,2015(17)
  [4]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5]刘雁君.给阅读课一个诗意的收尾[J].小学语文教师,2016(01)
  [6]李阳.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5):35-36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引入游戏元素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本文主要研究了游戏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121-02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都很喜欢做数学游戏,其实数学中也有很多游戏。通过数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识字教学尤为关键,这一知识板块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为依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保证学生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规律的总结来实现高效学习,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对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分析對象,了解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霜冻是指果树在生长期夜晚土壤和植株表面温度短时降至0℃或0℃以下,引起果树幼嫩部分遭受伤害的现象.霜冻对果树生产影响很大,特别是西北地区,由于温变剧烈,霜冻频繁,是果树
通过分析“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原因,指出“一通三防”工作特点是通风。只要加强通风管理工作,就能减少事故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政府统计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葡萄酒消费趋势意味着更多的英国人经常饮酒过量。英国对葡萄酒消费计算办法采用了新的标准,将小酒杯的容量作为1个计算单位,中等酒杯的量作为2个计
论述了液力耦合器的工作特性、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摘 要:幼儿对新的事物非常好奇。幼儿的世界哪里都是美丽的,要充分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幼儿创新意识的大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幼儿创新能力,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让他们更加自主的创造自己的世界。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52-01  幼儿美术活动是多样化的,是充满美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初中阶段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渗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艺术感悟的培养不仅在于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更多在于对美的感悟和渗透。因此当前在进行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时候对情感教学的渗透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情感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
摘 要: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之中的应用,有助于幼儿教育和幼儿生活与生命状态的密切联系,促使幼儿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给幼儿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掌握本土资源挖掘和利用的方法,让本土资源真正服务于幼儿教学活动。本文将着重就如何挖掘和应用本土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探究。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影响儿童的一生”,孩子们应该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在阅读中习得新方法、获得新经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阅读区为载体,尝试打造互动性阅读环境,引导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