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前前后后》教案设计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樣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编辑 郭晓云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一直以来被教育学家们所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幼儿今后终身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将多元化阅读教学应用到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养成实践中,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和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在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关学者们的重视,被教育家们为终身学习的基础。而早期阅读的核
摘 要: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阅读环境,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和习惯。  关键词:阅读体验;阅读能力;阅读需要  崔峦先生曾说,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如何开启阅读的大门,领着孩子们一起进入书籍的世界,去畅游、去体验、去感受、去闯更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思考一点:源源不断地寻找阅读的激活点。  一、丰富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走进大众的视线,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广为人知,在教学中逐步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英语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单词、语法的传授,语言的形成有
摘 要:从设计核心问题、巧妙利用小问题、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阐述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而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核心问题;教学效果  当前,随着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课堂提问对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提问过于繁杂,破坏了课堂教学节奏和气氛;再如,提问缺乏激发力和影响力,学生并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对课堂提问事
《西铭》是张载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价值,讲述了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具体到“个人”,推出了人在天地间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是张载哲学
摘 要:幽默话语作为语料蕴含着很浓的人文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英语幽默,从而使学生能够领略英语的魅力,感受英美文化的精华,洞察英语国家人士的内心世界,熟悉英美文化的概念系统,体验语用规则,提升英语交际能力,掌握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幽默;英语综合能力;英语交际能力  有人认为,英语学习者听不懂英语幽默,不能像听中国相声那样开怀大笑是由于语法不通、词汇量不够或听力差,其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观察生活;敞开心扉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写作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及能力体现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怎样写好起步作文呢?我有以下法宝:  一、抓住课文,
摘 要:目前,职高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是师生间不断交流的双向互动活动,如今变成了教师的孤军奋战。对于如何打造职高语文的魅力课堂,从增强教师个人魅力、增强课堂教学魅力两个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职高语文;魅力课堂;爱心  目前,职高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而学生不好好听课,偷看闲书,窃窃私语,更有甚者呼呼大睡。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如今变成了教师的孤军奋战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自学的习惯尤为重要,是学习的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9~12岁的孩子,是培养、形成自学习惯的关键期。在小学阶段,以课本为载体,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学习惯  随着生本教育的不断深入,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已经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