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所淡去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以为,把目光转向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在物质描述中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这样便是成长了。可很久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走出成长特定的圈子,却在踌躇四顾之间淡去了许多许多珍贵的东西。
  【幻想】
  最初对一切充满期待,很少考虑那些幻想会不会惹人不屑或嘲笑,只知道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努力追逐,虽然永远不可能实现。而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变得内敛了,那些幻想虽然一直不曾被遗忘,不曾被放弃,却习惯把它们埋藏在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让年轮拥了土,一层一层地覆盖着。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悲哀,一种信心的遗失,既然那些梦敢想,又为何怕人知道?
  成长不是衣服越来越小,裤子越来越短,而是心和梦的距离越来越大。
  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啊。人是不能在幻想中存活的,因为这个世界太现实,只容得下理想,容不下幻想。
  【同情】
  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熟,而成熟具体化就是淡定。淡定地对待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波澜。
  街边上常有讨钱的乞丐,慢慢面对他们的眼泪和下跪熟视无睹,开始还像看戏的观众,免不了对他们的遭遇报以精神上的支持,后来就尝试着淡然地走过,再也不会把身上所谓的零花钱那样“挥霍”了。
  其实有时候也会动恻隐之心,可捏在手里的钱怎么样也放不进他们面前破烂的碗里,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的,我无法界定他们遭遇的真假,有什么权利用爸妈的血汗来为同情下赌注?我只能悲哀地端着自己成熟的标牌,一步一步踩着自嘲离开那些可怜巴巴的视线。
  【单纯】
  在现在的词汇里,单纯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幼稚。所以,怕被人笑幼稚,不敢再单纯。
  可记得曾经,单纯地给每一个人展现饱满的笑容,单纯地在心中栽种一棵希望的树,单纯地相信爱与被爱一定成正比。可是现在呢,我是不是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了呢?是不是人情淡薄冷酷无比了呢?不想和某个朋友走得太亲近,固执地认为走到底最后只剩割裂和伤口。
  曾经的我们率真而自然,喜欢让阳光把皮肤晒得黑黑的,然后整个心里都暖暖的;喜欢穿浅色的干干净净的衣服,在清澈的天空下纯到透明。而今天的我们,有多少人在追求所谓的成熟,肆无忌惮地在耳朵上缀满璀璨的珠子,故意凌乱的发丝上夹满各式各样的夸张的头饰,烟雾缭绕里充斥的是心机重重。
  因为失去了单纯迫切妄想成熟,因此而过于标新立异玩弄心机,这只能是无知罢了。
  【惊喜】
  不知有多长时间没享受到一种叫惊喜的情绪了,即使有,也是有惊无喜。
  对于惊喜的画面,最普通的表现莫过于突然造访的好友敲开你家的门和你调侃:“嘿,没想到我来了吧?”
  而现实呢?
  在这学习繁忙争过“独木桥”的环境里,已经没有类似这种惊喜的生存空间了吧。
  后来会把突然收到的礼物当成一种惊喜,可是社会天天在教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不敢随便地惊喜,只会直接地怀疑。
  我想我已经成长到了一定的阶段,已经明白“事出有因”这四字里包罗的乾坤,我已经懂得分析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偶然性,偶然性总是通过必然性表现出来的。当我已经了解到偶然性背面的那个必然性,一切都失去了神秘,一切也都不再惊喜。
  【满足】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满足似乎成了奢求。
  羡慕别人漂亮,可忘记了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学习,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羡慕别人优秀,可忘记了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品德,可能是性格,可能是为人;羡慕别人富裕,可忘记了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相貌,可能是成绩,可能是能力。
  人活着逐渐变得像寻找食物的兽,可悲的是兽还懂得饱,而我们却没有,总是在爪下的猎物还未享尽之时,又瞄上了前方奔跑的活物。
  我想起一句话:“站着的想靠着,靠着的想坐着,坐着的想躺着,好听地说是不断地追求,其实是不知足。”却忘了是谁说的。
  【感动】
  篡改哲人说过的一句话:生活里不是缺少感动的事情,而是缺少发现感动的眼睛。
  以前总是容易被好友间某句交心的话感动,或为了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一句台词感动,而现在的电影和电视时常只会换来我的嗤之以鼻,即便是感动也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瞬间。
  记得初中的时候很害怕接触送别的场面,甚至听到《送别》的曲调也会遐想好久。然而时间一年一年流走,同学一拨一拨地来去,送别的场面一幕一幕已经重复得麻木不仁。
  但是现在也会害怕送别场面,不是怕流泪,而是怕流不出泪。
  慢慢地,一切在眼里都变得理所当然,不再被感动。
  ——所有的所有,不过是为了证明,我们最终淡去的,就是人性的美好。
其他文献
在21岁的时候,他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贝林汽车”。专业经营二手车生意;在他27岁的时候,他涉足于房地产,很快他就拥有了百万资产,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富豪之一。他就是美国的亿万富豪贝林。  可是成了富豪之后,贝林却并不快乐。在一次采访中,贝林对记者说:“虽然我现在爬上了成功的巅峰,却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尤其是快乐。”贝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恼当中,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什么是快乐,怎么才能获得快乐?  
把月亮种在心里。才能拥有月亮的明净  最近,朋友买了一辆100多万元的好车,只要有活动,哪怕只有三四百米远,也要开着车出席。朋友是苦出身,现在做了老板,有了豪车,本想多听些他人的赞美,说也怪,别人似乎并没有将他的新车当回事,即使他有意识引导,别人也常常转移话题。我问朋友:“你想知道原因吗?”朋友说:“想知道。”我告诉他:“当你将好车开到那些老板们中间,人家可能出于好奇问一问性能、价格;当你将好车开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向他推荐某个人为阁员。林肯却没起用他。朋友问为什么,林肯回答:“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大惑不解:“哦,这是否太严厉了吗?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林肯郑重地说:“不,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孔负责。”  一个人,年轻时的容貌是爹妈给的,但四十岁以后的容貌就是自己的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那些经常阅读又懂得深入思考的人,他们的容貌自有凡庸之士所无
东风一过,百花凋零。  东风恶,吹散百花成乱红,许多人都是如此无奈地喟叹,更有人借此感怀,自伤身世。是啊,花谢花飞,本是世间最为凄美凄凉之事,如若以景映心,则更衬怅惘。可是却认识了两个人,他们面对花残,却有着全然不同的心境,让人于迷茫迷惘之中,窥见了另一扇美好之门。  先是一位老者,他一生阅历甚丰,各种况味一一尝遍,晚年的平和如秋水深静,默默亦脉脉。与之相遇正是春之将暮,在一大片丁香与杜鹃林中,踩
  
莫言的新书《我们的荆轲》问世不久,各种仿作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单看那封面,你可能还以为它们是系列丛书。对初学者来说,模仿本无可厚非。但令人悲哀的是,很多所谓的成熟作者也敢于抛弃自己的风格甚至人格,一心等待大家的作品问世,好仿一部鱼目混珠,骗取丰厚的稿酬,甚至想借此名利双收。  这不仅是文人的悲哀,更是文学的悲剧。事实上,诺贝尔文学奖从最初的风格保守到如今的不拘一格,其变化不正说明了文学创作应
还记得当时年少,正月里,镇上请来戏班,一唱就是半个月。那是他们的节日,每天傍晚,他早早吃了饭,在她家的院墙外候着。等她慌慌张张地出来,便携了她的手,急慌慌地往戏场赶。赶到镇上时,戏通常已经开场。灯光打在台上女子明艳俏丽的脸上,女子扬起水袖,低首碎步,身段袅袅娜娜,唱腔幽怨婉转,她的心,也在铿锵顿挫的鼓点中起起伏伏。他在她身边坐着,眼睛不看台上,却只凝视着身旁的她。她低头,她蹙眉,她欢喜,她涕泪涟涟
1997年2月初,眼看就要过年了,正在北京电视台试用的赵普却满肚子憋屈:本来自己是到电视台做主持人的,但台里偏偏只是让他配音。或是跟着台里的正式员工到演播室看他们出镜。赵普心想,这样长期坐冷板凳。是很可能熬不过试用期而卷铺盖走人的。这时,母亲又打电话催他回家过年——一边是事业没着落,一边是亲情在召唤,赵普陷入了矛盾之中。在经过痛苦的思考后,赵普决定不回家过年了,利用春节这个平台为自己的主持人梦想再
1993年冬天,我给我最亲密的朋友亚莫拉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们的友谊已经到了尽头。那时候,我22岁,与亚莫拉克同龄,我们是在16岁的时候认识的,少年时我们常常谈论音乐、婚姻和财富。  我们对音乐非常有热情,都觉得音乐可以激发智慧。我们都来自亚洲的传统家庭,都怕家人以后为我们指定婚姻。作为工人阶级的移民父母的孩子,我们都渴望获得金钱方面的自由。所以,大学毕业几个月之后,亚莫拉克在一家投资银行找到一
童年时代的我有三件认准的事:家人爱我;太阳明早会升起;我有很棒的嗓音。  尤其最后一点,我毫无怀疑,因为全家人围在一起唱歌时,我扯高嗓门,从来不会有人阻止我。因此,当二年级的老师宣布她的圣诞节音乐盛会计划时,我欣喜不已。  “唱歌,”凯瑟琳老师对班里同学说,“是向上帝表达爱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她说她会根据大家的能力安排歌手。全班26个同学都积极地举手报名参加。  “有谁对自己的独唱比较自信的,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