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用燃料油生产供应合理规模及经济性提升分析

来源 :国际石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lpk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低转速大功率发动机适用更劣质的馏分,船用燃料油馏程重且宽,硫含量仍然较高,可容许高的杂质含量.船用燃料油市场为中国产能过剩的炼油行业提供了新机遇,有利于原油加工过程馏分的合理分配,可以降低原油加工难度,减轻污染物排放.碳减排政策需要合理限制船用燃料油生产规模,具有竞争力的规模由原油资源成本、原油加工费用、燃料油供应物流成本等综合决定.考虑过去几年中国船用燃料油的实际消费量变化,分析进口与国产组合的4种情景,中国沿海炼厂船用燃料油生产供应规模约3000万吨/年较合适.为提升船用燃料油的经济性,需要充分利用低硫中间环烷基原油生产船用燃料油,保持高密度,充分利用好其他规格指标.
其他文献
研究利用对福建省中小学校4568名美育教师、886名学校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对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实地考察访谈,聚焦美育发展的若干问题,选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推断性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显示,福建省中小学校美育师资队伍、美育评价、艺术实践等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十四五”期间通过配齐配足音乐美术课程教师,并着力解决兼职教师问题,加强对艺术教师专业培训,配齐配足区域教研员,开展教研员培训,加强教材研究,提升教科研能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广泛挖掘资源,丰富美育教师团队,搭建起人人参
贸易数字化是全球数字经济兴起背景下的必然演进趋势.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角度看,数字化转型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是当前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贸易数字化条件下,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循环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国内外边界日益模糊并呈现"全球一体化"特征,从而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具备"联动"的客观条件和基础.目前,虽然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自给率不足的短板,但考虑到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等长板优势也十分显著.依托数字赋能大力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并积极探索和参与高水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际产业分工转移路径的变化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风险较小的优势外迁企业有必要考虑回归国内,从而为"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一些优势外迁企业考虑回归的缘由,然后探讨了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回归经验,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促进优势外迁企业回归的主要思路,以及一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回归需要理性对待与分类管理.最后,提出了积极"筑巢引凤"、以订单回流促进企业回流、适当调整利用外资的考核办法、已外迁企业可考虑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回归本土、精准制定并及时调整企业回归政策等对策建议
消费者信任是影响共享住宿平台运营的关键因素.基于吉登斯的信任理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共享住宿平台数据进行编码和建模,研究共享住宿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机制.共享住宿平台消费者信任的形成遵循“住前准备→实际体验→住后评价”这一基本路径.消费者对共享平台的信任主要包括系统信任与人际信任两类,且系统信任会促进人际信任的形成.
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东盟提出并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于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20年11月东盟十国与中国等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协定,RCEP将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相互开放市场,深化合作,有可能形成全新的服务贸易伙伴关系.文章在RCEP的背景下梳理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由此提出促进双边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
近年来,中国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做法,为今后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然而,我国区域分化态势还比较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焦点现象仍然较多,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长期努力,但现阶段也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的国际态势,对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高质量开展中国对外投资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通过研究从2005年到2020年间OECD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状况,发现以下结论:OECD国家的总体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在时间上呈现波动下降、空间上分异的趋势;OECD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率主要受宏观投资回报率、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水平、政府规模、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性等的因素影响,其中宏观投资回报率影响最为显著.对此,建议通过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构建对外直接
学制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基础制度,也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宏观管理手段和教育活动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更是涉及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社会对教育的预期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短期内可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适当缩短基础教育修业年限,以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但从长远看,仍需继续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以全社会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动力和有效支撑.有鉴于此,建议在明确国家基本学制的基础上,优化学制结构,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
在欧盟将我国定位为"制度性竞争对手"的背景下,欧盟通过《外国补贴条例》拟于竞争法中引入一种新型外国补贴监管工具,以期弥补既有监管框架的不足,更加有效地应对外国补贴对欧盟内部市场竞争的扭曲和贯彻欧洲新工业战略.构成上,欧盟外国补贴监管工具包括一般性外国补贴监管工具、并购中外国补贴监管工具以及公共采购中外国补贴监管工具三种子类型.内容上,市场扭曲评估规则和利益平衡测试构成新工具的核心实体规则,而由初步审查和深入调查组成的"二阶式"审查程序则构成其主要程序性特征.本质上,外国补贴工具以欧盟竞争法国家援助控制机制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严峻挑战、全球贸易体系亟需深刻变革之际,中国如何在WTO改革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生存空间,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进我国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强我国制度性话语权,需要从国际制度演化视角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和逻辑动因里探寻答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变革的动因不仅有WTO自身的问题,叠加不断增多的区域贸易协定造成的制度复杂性"内因",以及WTO未能跟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导致的全球贸易治理赤字"外因",而且有美国转向竞争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