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协办的“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做主旨报告。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分别代表日本方面和会议承办方致辞。日本防卫大学前校长五百旗头真、日本创价学会副会长寺崎广嗣、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等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戴秉国在致辭中指出,对条约签订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中日双方合力开创下一个40年中日关系的新时代。为此,最重要的是:第一,我们双方应该按照“条约必须信守”的国际法要求,重温并恪守条约精神,切实把和平友好、合作的要义发扬光大,确保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固,使两国关系能够在21、22、23世纪都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造福中日两国人民,造福亚洲和世界。第二,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坚持中日关系的正确方向。今天,我们要把两国老一代政治家开创的中日和平友好合作关系与时俱进地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美好的时代,从而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第三,共抓、共享发展机遇。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国利益纽带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不会忘记日本一直以来深度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双方务必要把握好机遇,走好合作共赢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的蛋糕,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福祉。
  谢伏瞻在题为“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缔约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国家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损”,邻国之间更是如此。深化友好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始终是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路径。中日两国只有坚持共迎挑战,共负责任,才能为地区合作输入正能量;只有坚持共担使命,顺势而为,才能为世界发展做出新贡献;只有坚持共赢理念,相向而行,才能使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鸠山由纪夫以“面向未来,实现真正的日中友好”为题做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过盛,强调与周边国家间对话和协调的地区主义或许才是解决问题之良策。为此,应以日中韩三国为中心构筑东亚共同体,以友爱精神为根本,实现从经济、贸易、金融到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福祉、环境、能源乃至安全保障的共同体,唯有此才能实现地区的和平友好发展。鸠山在报告中赞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认为日中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各有优势,两国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呼吁日本早日加入亚投行。希望日中两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深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助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日本防卫大学前校长五百旗头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院长高原明生等中日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演讲。
  此次研讨会以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为主题,分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经验”“缔约40年来的国际环境与中日关系”“新形势下如何弘扬条约精神并发展中日关系”三个单元,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中日与世界的互动规律,探讨未来合作前景,为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中日双方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罗洁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其他文献
2019年5月25日至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日本,成为“令和时代”的第一位国宾。此次访问整体看起来气氛融洽、宾主尽欢,就连眼下最令日本焦灼的美日贸易谈判问题,特朗普都同意推迟到7月日本参院选举后再出结果,以免影响农民选票。但特朗普这种表面上的拉拢,既掩盖不了美日在贸易上的巨大利益分歧,也解决不了日本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之下所面临的困境。中美贸易战对日本影响巨大  5月8日,就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
5月10日,“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东欧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同济大学、山西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和俄罗斯东欧中亚
2018年12月11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形势新变化与中国外交新征程——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主持开幕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兰立俊大使致开幕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王毅表示,2018年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是充满不确定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外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显示,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歷史性跨越。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报告显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已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
菅义伟长期从事内阁“大管家”工作,在外交领域基本上属于“素人”,在国际社会的存在感也很弱。尽管菅内阁只是一个执政时间有限的过渡,但毕竟无法回避众多的外交难题,国际社会对他在外交上的一言一行也都会予以密切关注。  菅内阁面临多少外交难题  安倍晋三是带着不少外交遗憾离开首相职位的,尽管他可谓“忠实”地践行了他本人提出的“俯瞰地球仪外交”,但仍有“无力回天”的未竟之业。现在轮到新首相菅义伟了:摆在他面
欧洲联盟庇护支援办公室近日发布报告称,庇护申请数量在2018年连续第三年下降,不足2015年、2016年难民危机高峰期时的一半。  根据报告所列的数据,欧盟在2018年大约收到63.5万份庇护申请,略低于2014年的64.1万份。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西亞北非后,许多地区国家陷入动荡甚至战乱,难民危机随之爆发,不少难民选择前往欧洲国家。在此之前,欧盟每年庇护申请人数通常在30万左右,但20
张腾军:鉴于俄罗斯经济体量较中美均有不小差距,经贸问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成为三边互动的核心议题。战略安全仍将是三边关系的核心关切。首先,三国需要通过艰难、繁复的战略协调,建构大致稳定的大国平衡架构,但这一愿景的实现存在较大困难。在当前三边关系结构里,美国同时加大对中俄的战略竞争,成为最具破坏性的因素。中俄走近的一个考虑,即是对美国恣意妄为的霸权能力的某种制衡,增强抵御美国战略竞争的能力。其次,战
2019年1月22日,马克龙和默克尔在德国亚琛签订了《亚琛条约》,这是1963年1月22日法德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签订的《爱丽舍宫条约》的升级版。升级版条约重申法德合作,强调共享原则(shared principle),坚定支持联合的欧洲,决心采取共同行动解决面对的问题,让欧洲更强大,支持欧洲提升防卫能力等。在双边合作方面,双方强调加强军事合作,共建经济区,打造数字经济平台,等等。在半个多世纪以后,
竖立在中国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上的《三沙设市记》石碑。  2020年4月18日,中国民政部网站公布《民政部关于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市辖区的公告》,向国际社会公告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三沙市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三沙行政区划逐步到位的漫长经过  为加强对南海诸
2020年美国大选吸引了全球关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行政经验丰富,人脉深厚,熟悉外交事务,若当选将焕发巨大能量,其组织力和执政专业性不容小觑。竞选期间,拜登组建了一支阵容豪华的外交“梦之队”,下设20个工作组,配置了49名联席主席,超过2000人为其服务。一旦胜选,拜登将修正美国日益偏离轨道的外交政策,而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其总体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想判断拜登当选后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