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多由细菌、病毒、食物等诱因引起,中医归为紫斑、肌衄、葡萄疫,其病因《外科正宗•葡萄疫》说:“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色若葡萄。”对于此病中医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现将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整理、总结如下。
  
  辨证分型
  
  血热妄行。主症:皮肤出现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若关节疼痛加茜草、络石藤;腹痛加元胡、五灵脂、木香;血尿加蒲黄炭、藕节。
  阴虚火旺。主症:紫斑伴颧红心烦,口渴,手及心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宁经止血。方药:茜根散(茜草、侧柏叶、黄芩、生地、阿胶、甘草等,阴虚甚加玄参、龟板、女贞子、旱莲草)。
  气不摄血。主症: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皮疹色暗红,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或有腹胀,便溏,舌淡,脉细弱。治法:补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可加入蒲黄炭、地榆炭以加强收涩止血之力。
  例:患者,女,25岁,病史:患者于4天前突然发现双下肢散在针尖至蚕豆大小不等的紫斑红点,稍痒,渐增多,即来诊。自觉午后微热,口干咽痛,周身无力。诊察双下肢散在针尖至蚕豆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压之不褪色,皮损稍高出皮肤,表面光滑。舌质红,苔白,脉微数。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肌衄。辨证为血热灼络,迫血妄行。治疗宜清热凉血,止血消斑。处方:水牛角粉3g,生地炭10g,白芍10g,丹皮10g,茜草10g,白茅根15g,藕节10g,蒲黄炭10g,大蓟15g,小蓟10g,栀子10g,当归10g,生槐花15g,木瓜10g,紫草15g。二诊:服上方7剂,紫斑明显消退,遗有色素沉着斑。于前方中去水牛角粉、生地炭、藕节、生槐花,加白术10g,茯苓10g,薏米10g,丹参10g,赤芍15g。三诊:服上方7剂,未见新出血点,嘱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半年随访未复发。
  
  讨 论
  
  此病例初诊时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加减,方中水牛角粉、生地炭、藕节、生槐花等清热凉血止血,清解血中毒热;丹皮、茜草、紫草凉血活血止血,化瘀消斑;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木瓜引药下行。二诊时紫斑明显消退,但离经之血已为血瘀,故有色素沉着,加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且患者病程日久有脾气不足、脾不统血、血不归经之症,根据“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加入白术、茯苓、薏米健脾益气,助前药养血止血,以收全功。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风险的日益突出,如何控制和管理金融机构风险已成为现代银行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在管理上属职能机构,在业务性质上属技能科室,具有双重性质。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虽明确了感染管理的主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所发挥的作用程度不一。这是因为医院感染管理的机构建制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形成的,上级行政要求的因素多,医院自发的愿望少。一些医院相关工作局面尚未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