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孩子说“我们为你累坏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妈得了腱鞘炎,某医院大夫见状特意瞟了我一眼:“抱孩子累的吧?”我心里狠狠揪了一把:“是啊,您给打个封闭吧!”“周二上午吧,今天我没时间了,明天我不值班。”这大夫说话的嘴脸怎么那么欠抽呢?看老妈疼得呲牙咧嘴,我拖着老妈换医院!
  另一家医院的老大夫确诊腱鞘炎后干净麻利地给打了封闭,而且怕我去交费回来时间不够,钱还没交就先打上了。我由衷地对老大夫说:“谢谢您!”老头摆摆手,慢悠悠踱回了诊室,只留给我们一个优雅的背影。
  回家后老妈对我说,趁我去划价缴费的工夫,老大夫问我妈:给闺女看孩子还是给媳妇看孩子啊?老妈说:给闺女看。老大夫说:那你自己注意点,要是给媳妇看孩子不好意思说,我就给你开假条。我说:咦?他怎么不和我说呢?想起第一位医生对我说“抱孩子累的吧” 时我的愧疚和心疼,忽然明白了老大夫的用心,他是怕我难为情吧?顿时很感动。都说医者父母心,真的呀!
  听同事说,老人看孩子得腱鞘炎的特别多,估计医生见得也多了。对于自己见得多了的这种情况,第一个医院的医生的表现是: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见得多了。不仅麻木,还要刺痛人家一下。可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用一方的“悲惨”暴力讨要另一方的愧疚感,这事真是太缺德了。据我所知,给孩子播放《傻娘》片段,然后让孩子觉得自己对不起爹妈的人最喜欢这么干。
  第二个医院的老大夫就不一样,因为见得多了,所以能体会这病有多痛苦,能懂得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需要的帮助。不仅仅是医术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所谓医者父母心,正是如此吧?
  和老妈聊完这些,电话响了,是老爸从家乡打来的。我抱着8个月大的女儿听老妈在电话里说:“是,腱鞘炎,医生已经给打封闭了。没事了,不用担心。才不是抱孩子累得呢!都怪我年轻时候干活太狠,有慢性劳损,如今又年纪大了……”说着回头微笑着看女儿。我顺着老妈的眼光去看女儿,看到小小的人儿安静地瞪着大眼看着姥姥,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她一定很想知道大人们在聊什么,是不是和她有关系,她能听懂我们的话吗?
  老妈挂了电话之后郑重地叮嘱我:“不要在任何人面前说姥姥的胳膊是因为抱孩子累坏的,我不需要这种讨好。”
  我沉默了,心里说不出的感动,也有感激。这话在很多次差一点就出口了,差一点就出口了啊!只是每次想说的时候都觉得别扭,想起曾经在公交站牌遇到的一件事……
  那天公交车马上要进站了,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突然窜出来,站到了车头正当中。司机一个急刹车,孩子就吓呆在那儿了。司机拉开玻璃伸出脑袋大喊:谁家孩子?谁家孩子?!过了约莫两分钟,一位妈妈才慌里慌张奔过来把孩子拉走。司机不满地叮嘱了一句:“看好喽啊!”妈妈满脸堆笑拉住孩子手指司机道:“看师傅批评你了吧?知道错了吗?”我当场石化。明明是自己没看好孩子,反倒成谆谆教导者啦?错儿全推孩子身上了……
  总觉得老妈即使累出腱鞘炎也是我的责任,我没有照顾好老妈,没有多分担家务让她累着了。所以每次抱着女儿想对姥姥说一句“姥姥为了抱你把胳膊都累坏了”的时候,会不好意思地把这句话咽下去。
  如果我在听医生的那句话时感到愧疚和难过,那么这份愧疚和难过就更不该让孩子来承担了。我也相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肯定不是把责任推给孩子,更不是让自己推卸责任。那是多坏的榜样啊。
其他文献
近期去了一趟传说中的“河南”。为啥是“传说中”的?因为……你懂的!  唯有亲身体验,才能破江湖传言。下了车,都晚上9点了,加上雾霾,整个人都不好了。一辆出租驶来,赶紧探进脑问人家:是不是黑车?  司机被我的“愚昧”笑抽了。告诉我如何辨别黑车,真要遇到黑车怎么办,热情得就像第二天的早餐:胡辣汤。  当然,我来河南的目的不是胡辣汤,而是参加一个“家庭重塑”心理工作坊。话说,去上课的路上我大嚼手抓饼,与
期刊
吃完饭,三岁的凡凡开始把他的书包拿出来,翻出所有的书本,妈妈开始以为他在看书,过一会再看他,小家伙却在撕书,其实早之前小家伙就有这个举动,对他也再三教育,忍无可忍,妈妈动手打了他的小手。当时用力不大,可小家伙却非常伤心地哭了,而且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样子。妈妈无法理解他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在想妈妈对他的责罚是不应该的,还是在想书本其实不重要。事后,我再问小家伙下次还会不会撕书,小家伙摇头说:“不撕了,
期刊
逛英雄山文化市场,瞥见了“最家长”杂志,大概翻了翻,感觉不错,就领回家,一口气看完后,就放桌子上做饭去了。正忙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突然拿着杂志走过来,喊着“妈妈,妈妈,你快看这个!”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别对孩子凶巴巴》,我立即心虚地说已经看了。女儿嘟起小嘴强调:以后不许对我凶巴巴了!她又翻到《被爸妈揍掉的“公主病”》那页,她小时候也喜欢撒娇,尤其喜欢和我一起睡,却被我无情拒绝了。这下她
期刊
说个半年前的事。  一天,我去某银行自助取款机取钱。取款的人挺多,我等着。突然推门进来一个小朋友,后面还跟着妈妈。小朋友边走边吃糖,拿着糖纸要往垃圾箱里丢,个头矮,够不到,妈妈抱了抱,丢了进去。娘俩儿出去了。  嗨,麻里麻烦进来,就为丢张糖纸啊,了不起。我继续等。  几分钟后,娘俩儿又进来了,还是小朋友丢糖纸,够不到,妈妈抱了抱,丢了进去,又出去了。  等我取钱出去,看到娘俩儿大手拉小手在街上散步
期刊
汉语是世界上字义最丰富、最美的文字,今天的我们,只认字,不识字,文化的一脉快断了。  对于我姥姥那代人来说,能上扫盲班识字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他们因此能读懂路牌、站牌,以免火车误站、出门迷路,甚至能给远方的亲人磕磕绊绊地写封信,说说家里哪个娃又考上了学,找了工作。  建国之初,国家花费大量精力推广简体字也是为了让更多不识字的人能认识字,《新华字典》的简单解释对他们来说是足够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期刊
我得承认,我的自我价值感就不高。那我说说我的自我价值感是怎么没的吧,于是你也就明白怎么有的了。  上学第一次考试,我考了24分。老师是拧着我的耳朵拉到讲台上的。我看见了满试卷的红叉,个个都牛气哄哄;我看见了同学们前仰后合的笑姿,惹得我都笑出了声儿;我还听见老师的怒吼:“拿卷子回去给你爹妈看看,还夸口说你这儿子很聪明,不嫌丢人啊。”  于是我拿着卷子回家了,我以为爸妈会找老师算账,因为她侮辱了他们。
期刊
网上有一段子,女生问男友:你不会是“富二代”隐瞒身份考验我吧?男友一拍脑门:我爸不会是故意隐瞒身份考验我吧?  有钱爹妈怕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求上进,纷纷假装家里破产,这种新闻近来越来越多了。  人们津津乐道“三代出贵族”,又幸灾乐祸“富不过三代”。有钱、有地位、有名声看似给孩子提供了高起点、好条件,但是相比普通家庭,他们养育孩子也多了一份挑战。  父母的优秀给孩子巨大压力  首先人们相信“虎父无犬
期刊
跟女儿姜来聊天,姜来给我讲她的小伙伴们密码本的故事:  王某某,密码本是用来记日记的,可是她记的日记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乱七八糟的。  李某某,密码本是用来记作业的,记作业根本就不应该用密码本,都让她记浪费了。  林某某,她的密码本,有四个密码,四个密码都好用,都能打开。  唐某某,她的密码本密码坏了,得从零按到九,全部按一遍才能打开。  谢某某,她的密码被她忘了,她每次都是把密码本硬掰开……  
期刊
小米先叫的“爸爸”  “爸爸!”  我和米爸瞬间对视了一下,又马上把眼珠子转向了正在沙发上玩玩具的女儿小米。那一刻的情景我们会一辈子刻在心里!小米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指着米爸,眼神里透露的信息是:我知道,你是我爸爸!  那一天,女儿刚满7个月。  一声清晰的爸爸过后,女儿又沉浸在自己的玩具海洋里了,但却在我们这对初为父母的80后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米爸当然是又激动又兴奋,但为了不让我心里有太大
期刊
与一位朋友无意中说起俺们杂志2014年1期的《宝宝咀嚼和吞咽都是需要训练的》这篇稿子,她告诉我,她和孩子姥姥觉得孩子嗓子眼小,一直给孩子吃又烂又软的食物,现在孩子三岁了,一吃点硬东西就像卡住了一样干呕。后来到医院检查,被诊断吞咽能力只相当于9个月的婴儿,成了“肌肉废用性萎缩”!好可怕!  武志红的微博也说有个孩子因为从小吃流食和软食导致不会咀嚼,看来这真不是个小事!得亏哥们曾经练过!  给闺女加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