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技术3D 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与DSA对比研究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评价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下肢动脉(腘股段和腘下段)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1例可疑下肢动脉狭窄患者,采用Tim线圈、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并结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行3DDCE-MRA检查。延迟时间采用试验团注(test-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组。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动脉法DSA(IADSA)检查,对比分析3DDCE-MRA所示的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定量CT(QCT)体模对本地区正常绝经后女性椎体骨矿密度(BMD)的测量,探讨QCT体模对BMD测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采用2000QCT与QCT3000两种体模及相同的扫描参数,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评价支气管动脉(BA)的影像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12例行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BA清晰显示的病例,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
患者女,39岁。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性发作,可自行缓解,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既往有梅毒史2年。体检:神志清楚.视力下降,以左眼明显.左侧面部浅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正常.无
患者 女,49岁。右乳无痛性肿物5年,近1年迅速增大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5cm×6cm质硬肿物,表面较光滑,稍有分叶,局部皮肤改变不明显,乳头无内陷,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CT:右乳
原发性软骨肉瘤(primary chondrosarcoma)是一种以肿瘤细胞形成软骨基质并直接形成病灶为特征的恶性骨肿瘤。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肉瘤而居第三
期刊
患儿男,2岁10个月。主因间断发热20天,嗜睡10天入院治疗。体检:呼吸43次/min,心率133次/min,体温39.6℃。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白细胞13.8×10^9/L,淋巴细胞0.12。脑脊液检查:细菌培养(
患者 男,9岁。腹痛15天,发现右上腹包块1周入院。体检:右侧腹部有广泛压痛,于右侧季肋区肋缘下锁骨中线处最明显,无反跳痛.右侧中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5.0cm×6.0cm的日中块,下界达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梗死是临床上重要的死亡原因。以前认为心肌坏死只能通过形成疤痕组织进行修复,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证实,用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GST)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GST患者的CT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10例中黏膜下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