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众所周知,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显然,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良好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在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包括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尊重师长的习惯;在纪律方面良好的习惯包括遵守校规校纪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还有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等。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能使社会更加和谐文明。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蹗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从细节入手的。现在的孩子从小成长在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大环境中,到上学了突然来了一套纪律约束制约他们,他们的敌对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教育的职责是既传授知识又要育人,不能就此对他们丧失信心,听之任之或放任自流。不管习惯多么坏,他们还是孩子,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教师要坚定这一信念。
  一、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鹤琴教授说过,好习惯的培养关键期在一、二年级。培养孩子的习惯应该小时严,大了宽。因为幼儿期、小学期,孩子比较听话,好训练,容易养成习惯,这时以严为主。等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较强,这时应以宽为主。只要小时养成了好习惯,在了宽松点也出不了大格。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初中为辅助。
  二、防微杜渐,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他人品质优劣的标准。家长和教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先从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每年新生入校时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同时对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天的军训。军训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时军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已,着装统一,发型合格,端正姿态,行动迅速,令行禁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娇气,在家娇生惯养,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的不在少数,高二,高三的学生在度过了一个假期,很多不良的习惯又开始滋生,蔓延。记得看过一个“秃头论证”理论,这个理论告诉人们“少一根头发对整个的头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对事物当前的性质起不到任何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就在这种微不足道的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将引发事物质的变化。军训给我们的学生戒除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多数同学在经历了军训后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学习自己整理床铺,打扫卫生,也逐渐的有了团队意识和荣誉感。有些学生刚入校时,被子不会叠,连自己的袜子也不会洗,因为在家依靠父母已成了习惯,可是在参加了军训后,在教官、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摆脱了依赖心理,慢慢学会了自己动手,自己照顾自己。这就是进步,我们也为他感到高兴。
  三、遵循心理发展规律,秩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学习习惯的生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生成要遵循着习惯形成的心理发展规律。
  从自己身上也发现很多不良习惯大多都是在小学,初中时就没有养成。”我看过一个“谷堆论语”理论,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不能;再加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谷堆,还不能;但一直下去,谷堆形成了;而这在开始是被否定的。这个理论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细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它启示我们,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循序渐进,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虽然已经过了最佳培养的年龄阶段,但是作为老师,耐下心来,引导他们从细微处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有的学生没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如果教师没及及时提醒他,久而久之他就以为上课可以不用记笔记是理所当然的,很多内容因为没记下来而导致课后没法及时复习巩固,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成绩提高。所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建立笔记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这样,有部分学生即使以前没有记过笔记,在看到别的同学做笔记后也开始主动地做了,而且教师不时地检查批阅。做作业是学生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学生的作业质量要高,无论是正确率还是书写,一定要端正态度,认真独立完成。这样,一步一步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建立起来,学生学会了学,也为今后自主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映射其它行为习惯,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例如,训练学生自己洗衣服,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自理习惯,训练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不乱抛废弃物等环保习惯,训练学生上下楼梯的礼让习惯,训练学生经常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语言习惯,训练学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的习惯,训练学生科学用眼的习惯,训练学生多观察、勤动脑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慢慢培养出来了。
  五、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家庭、学校、社会要协调一致,纵横不能矛盾,现在家庭教育都忙着抓孩子的学习分数,忽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可怕的。陈鹤琴教育专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比教育人更重要的事情了。习惯养成教育就像植树者一样。如果置之不理任其自然,庭院里的松树也会横生枝叉,园中的牡丹也会尽失富贵之相,亦难免因虫害而枯萎调零。只有经过植树者矫枝培根,四季勤劳,才能使其生机盎然,枝繁叶荗,色香宜人。对青少年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他文献
2006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部在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的配合下,对阿斯塔那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计清理墓葬5座,出土有木器、陶器、铜器、铁器、服饰和文书等遗物,
石油化工安全基础在于化工管道,管道是石油化工装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连接着各种设备和相关的系统设施.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管道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在近年表现得日
1949年2月,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通讯兵.1951年3月,我被调到炮七师20团任报务员,并随军赴朝作战.rn1952年夏,我们炮20团转战到朝鲜松洞附近,指挥所设在大山沟里.到后的第二天
期刊
期刊
记者某次出差途径屯昌——琼中交界处时,被一路边广告牌吸引:“某某春天5期,买房就送菜地”.买房真有菜地送吗?rn在房价突飞猛涨的今天,一块菜地价格不菲.带着疑问,记者通过
城市供暖的主要方式是将热量传入到热水或是水蒸气中,通过提前铺设的管线将热量输至千家万户进行取暖.在原有的供暖系统运行过程中,单方面的注重在传输之前的调控,没有对供暖
摇篮俗称悠车子、腰车子,是东北农村特有的一种婴儿卧具.一般把它吊在房梁上,将婴儿放在里面,轻摇,并任其自然摆动.所谓东北三大怪之一的“养活孩子吊起来”,其必不可少的道
在30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特别是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下,青海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毫无疑问,在青海下一步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一、解放思想,深化认识    青海偏居内陆,本身的资源构成了它发展的主要基础。归纳起来,我们的特色资源主要有:以盐湖、有色金属等为核心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以畜牧等为主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以水力、太阳能、风力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煤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把有关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争鸣推向新的高潮.本文就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框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中国宏观政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提到创新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