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治疗对糖尿病前期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治疗对糖尿病前期的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72例,在治疗前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胆维丁乳(内含维生素D330万单位)治疗,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等。结果 基线水平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清25(OH)D均低于正常值(30 ng/mL)。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血清25(OH)D达(31.39±1.50)ng/mL,对照组为(24.14±1.16)ng/mL,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有80人(91%)25(OH)D达到充足状态(> 30 ng/ml)。胆维丁乳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2 h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sugar,PP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状态,但对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明显。
其他文献
目前舰载雷达的姿态基准一般通过姿态传递获取,姿态传递过程中本身就是误差累积的过程,使得雷达获得的姿态信息精度降低。论文以实验室单轴旋转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为基础,提出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直接安装在雷达机架上,使INS随雷达一起做俯仰、航向运动,实时输出雷达姿态信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入分析了各误差参数在导航解算中的
雷达所固有的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特性与以傅里叶分析为代表的现代信号处理理论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ISAR、SAR、In ISAR、In SAR等在内的微波成像技术,其可以提供目标丰富的多维结构特征信息且不受气候与时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应用前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作为一种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同时对目标进行观测的新体制雷达,
为跟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致病特性,2020年从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发病鸡气管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K/CH/LAH/20-6。分离毒株可引起鸡胚发育受阻,呈现侏儒胚、蜷缩胚等特征性病变;S1基因检测及遗传演化分析表明,S1基因大小为1 620 bp,属于QX型毒株,与华南地区CK/CH/SHD/GM17-1分
雷达信号的分选是电子情报侦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各类复杂的侦收场景与工程需求层出不穷,现有的分选技术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信号分选问题。分别研究了主瓣脉冲关联分选、辐射源个体聚类、实测数据分析与软件实现等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实际的脉冲雷达信号分选中经常出现的大批量同型目标仅截获雷达主瓣脉冲,给准确分选带来很大难度的情况。提出了
学位
学位
本文针对于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以及内转式进气道与乘波机体的一体化设计展开研究,基于有旋特征线方法以及流线追踪方法,通过基础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内转式基准流场、进气道的设计开展工作,从几何拼接以及内外流场耦合的角度进行了进气道与乘波机体一体化设计,以期减弱进气道与机体之间内外流场相互影响。首先对高超声速领域内的吸气式飞行器、内转式进气道以及一体化设计方法和构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较为全面的总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出台新政策并采用补贴资金的方式,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促进中小企业良好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在如何使用财政补贴资金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相关部门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导致部分资金并未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应用。本文将围绕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监管机制的完善进行分析。
学位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空间任务的迫切需求,具有敏捷机动能力的卫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以敏捷微小卫星和地球成像观测卫星为主。控制力矩陀螺因其强大的力矩输出和动量存储能力,成为敏捷航天器姿态控制的一种高效执行机构。相比于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只增加转子调速功能的变速控制力矩陀螺能够有效的解决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固有的几何奇异问题,而且其力矩放大能力强,满足敏捷卫星的机动要求。因此,本文以变速控制力矩陀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