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在我省已全面推开。由于对新教材的编写缺乏了解,再加上受传统教材惯性思维的影响,老师们面对崭新的教科书,各种新问题随之而来。課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好高中语文教材,正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对新课程新教材有个宏观的认识,进行整体上的把握,进而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呢?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突出以“生”为本的新理念
  转变观念是实施新教材的关键。教材是本,教法是宝。使用新教材,必须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本”新观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鼓励人的自立发展为旨趣,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趋向,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有一个致命弊病,即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师”本主义,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没有“授人以渔”。叶圣陶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新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当然,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树立正确而又崭新的教材观。教材中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不是目标,教材只是为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材料,是培养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不仅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恰恰相反,而是要以教材为纽带,向社会生活辐射,获得更多的材料,并且正确地引导学生在领悟了阅读的方法、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后,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这样,才有可能跳出所谓“讲深讲透”的误区,将“生本”观念落到实处。
  二、以探究为核心变革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课,给人的印象是拿到一篇课文,就是分段,找出文章主旨,说说表现手法。新课改后的语文课上,这只是三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以探究为核心设计专题,引导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表现为三种呈现方式,而且三种方式可以综合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包括活动体验、问题探讨和文本研习。传统的学习就是文本研习,而现在强调感悟体验,形成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学语文。比如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探讨,也可以写一封信表达感受,甚至可以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三、“三维”目标 的相互关系
  三维的课程目标,即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改变了过去单纯从知识技能一个维度制定目标的倾向。这些要求,与过去的大纲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到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进步。尽管教学目标要求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陈述,但老师不能机械地每堂课都要按照三个维度去设计,而应仅把三维目标当作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及特定的教学情境来确定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们之间的整合关系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只有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主动地获取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只有培养起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无限地发展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把三个层面的目标割裂开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脱离一定知识而形成能力和脱离一定能力而获得知识,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并非每堂课都要完成上述目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应有所侧重,也要考虑上述三维是互相交织,融为一体的。
  四、科技、文艺类论述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大
  在新教材中科技文艺类论著的文章有六个单元,占总单元数的18%,这个比例不算小。虽然,增强了科技性含量,对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文艺的理论有好处,并且提高学生阅读品位,但是,作为科技、文艺类的论著多数涉及本领域内的一些术语。不说学生难以读懂或者感兴趣,即使是教师也很难把握其中某些语言,因此应该少选这类的文章,而增选时代气息浓厚的社会理论类的文章和现代人人生道德方面的文章,以此来塑造现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五、必修和选修相互协调
  必修部分体系安排,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选修部分五个系列,共有16个模块,围绕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和语文素养确定选题,设计了各具特色而又实在可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使选修课的学习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必修教科书和选修教科书同是构建立体开放教科书体系的一部分,他们互为补充,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修部分侧重在基础性、均衡性;选修部分侧重在多样性、选择性。必修部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立人”,选修部分同样坚持这样的基本思想。选修部分横向兼顾文体,分为五个系列;纵向则兼顾文学文化发展的流脉,体现很强的立体感。
  当然,以上仅为笔者管窥之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全面启用,改变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新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首要和根本的任务。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坚决并牢固地树立和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究的意识,惟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奇葩绽放,异彩纷呈;才能够真正做到日新月异,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摘 要: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加强高校学生的道德素养应该从自身素质和具体的社会问题入手,增强德育工作的实用性,将德育从空话落实到学生发展的实处上来。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德育工作 学生品德从入学开始,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和学习都意味着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也就意味着在这个阶段
期刊
摘??要:“颂秋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之一。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人,与秋天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颂秋悲秋”情结的产生,发展到不断深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歌的情感内涵、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关键词:古典诗歌  颂秋悲秋情结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编者安排的有关秋的古诗名篇很多,有《诗经·蒹葭》,有唐诗:杜牧的《山行》,刘禹锡的《秋词》,杜甫的《登高
期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大多数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如何搞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班主任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始终要伴随着情感教育,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爱心 细心 耐心 责任心    现在农村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打工,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 由于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从广东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比较级”的教学方式来探索以“高效课堂,培养能力”为中心,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提高师生口语和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兴趣 教学方法 语言能力    新课改以来,在学习课改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中,我感觉到,要使语法教学容易让学生接受,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理解出现的语法现象,从而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在对“比较级”的教学设计中,我
期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就初中历史课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笔者粗浅地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它担负着学生集中精力、渴望求知的任务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小学生作文要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然而,当下习作教学中存在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成为锁住孩子习作命门的困境。“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质乃是抓住习作教学的本质,把作文与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文通过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改教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可谓高歌猛进。  一、新课改中突出的现象  1.不再“满堂灌”,课堂热闹非凡  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话
期刊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探索,其人才培养定位已基本形成共识,就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教学培养方案里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增强独立学院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本文将从学生第八学期的实践教学谈起,打破传统思维,让毕业生提前介入就业环境,一边实习一边工作,实践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招生生源不理想的问题分析了高职教育招生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 招生 策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enrollment is not ideal problem analyzes high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