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素养的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基本用的是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初中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展开研究,指向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指向学生;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熊美福认为,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通常按照自己的设想步骤有序地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然而,演示实验也存在着缺点,教师做实验,学生一味地看,容易开小差。而且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并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所以对演示实验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通过对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来指向学生素养。
  一、指向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些教师不重视化学演示实验,原因是学生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对待化学实验,结果只是对实验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还不如教师直接讲清楚,节省时间。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曾有学生对我说,他认为化学是所有科目中最变化莫测、有意思的一门学科,通过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索化学奥秘的动机。演示实验对于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讲授知识、操作技能、培养能力、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乃至爱国教育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对化学演示实验进行精心设计,教会学生“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会看。在演示实验前,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需观察的实验内容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哪些是要观察的,学生才会重点去观察,并带着问题来思考实验中现象产生的原因。遇到反应过程较快的实验,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观看,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
  2.能看。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清楚地看到,如果学生看不清楚,也就错过了一个在教学中激起学生好奇和激情的機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多利用一些道具,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例如运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现象;抬高实验台,使后排学生更能看清;利用白纸做背景,衬托实验中颜色变化等。
  3.巧看。有的化学演示实验反应时间较长,需要学生长时间等待才能看到实验结果,不仅浪费时间,学生的专注力也会从实验中分散出去,这就要求教师创新设计实验。例如“电解水”实验,这个实验不仅耗时,最后实验结果也不明显,起不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原来收集气体的玻璃管改成针筒,便于读数;检验气体时只需将气体从针筒中推出,现象也明显;收集气体量少,所需时间也短。由于实验装置材料简单,能够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供方便,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指向学生的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虽然很多,但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较少。化学演示实验一般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有时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实验中某一环节观察的缺失,致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如能让学生们参与到化学演示实验中来,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教师需演示的实验较多,如果教师只是在上面长篇大论的话,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其思想不集中。教师可以将简单的实验,放手让学生上台来做,而由台下学生找出同学有无错误之处。这时,台下的学生会高度关注上台演示学生的操作过程,很乐意为上台的学生“找找茬”。
  比如,教师在做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同学上来协助实验,既巩固了前面学到的实验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触摸烧杯外壁,感受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是放热还是吸热的,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温度变化的效果来得好,学生也有较直观的感受。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生们应该会记忆更深刻。
  初中化学在每节新课中基本都设置了演示实验,相对于八个基本实验来说多了很多。教师在化学演示实验中设计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环节,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是杯水车薪。笔者在带着学生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学生们有着各种出人意料的实验操作,如过滤的漏斗不是放在铁圈上,而是手拿着的;为防止烫坏实验桌而分发的石棉网,被学生用在蒸发皿加热上。而教师刚刚给学生讲了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学生就给出了那么多啼笑皆非的答卷。那么,教师可以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例如,探究物质燃烧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测定溶液PH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同时教师能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各项实验操作也会融会贯通,操作能力将有更大进步。
  三、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合格的化学课堂,不应该片面的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来衡量,而要看学生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协调者、促进者,通过化学演示实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从不同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演示实验为例,教师先通过三个对比实验——1.稀盐酸和碳酸钠固体反应;2.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3.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哪些药品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反应原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进而提问学生:在知道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药品和原理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教师作为协调者,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各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前面学到的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总结归纳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原理。最后教师来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分析难点。这种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并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
  最后,在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后,教师再次提问:这与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何不同?还可以改用其他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吗?各种装置都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积极思考,验证装置优缺点。教师通过提问和演示实验展示,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培养其勇于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
  阮寒认为,演示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以及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更新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不仅能从中感受到乐趣,还能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好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消除学生“看热闹”的心里状态。对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还需选择适当的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会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提高,进而提高整体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熊美福.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几点体会[J].科学导报,2011.5(6):55-58
  [2]阮寒.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J].聚焦新课程,2009.8:41
其他文献
核电站核安全级管道系统包含各类管件。由于采购订货原因和安装适应性修改,部分管件信息可能发生变化,变化之后整个管道系统是否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重新评定。施工现场通常需
【摘 要】很多学生可以用笔和纸书写出很优美的文字,但却无法用嘴巴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来。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已是当务之急。可通过积极鼓励,培养信心;抓住时机,课中训练;各种活动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能力;积极鼓励;课中训练;各种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
对于我国的农村来讲,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源,同时也是促进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依然进度缓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发展对人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是奠基和基础,开展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顺应了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迫切需要,现阶段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不理想,各方面短板較多,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规划;对策建议  “生涯
【摘 要】互联网的运用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它不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一举改正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正在一步一步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它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教育
【摘 要】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复杂的情感经历,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探究既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又是数学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表现在书本由学生去读,问题由学生去解决,公式、定理、法则由学生去推导,规律由学生去揭示,知识由学生去获取。  【关键词】探究;主动;兴趣;情境;合作  一、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
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正在泛滥,见利忘义、贪污腐化浊流涌现,已到不容忽视地步.本文试从腐败产生的原因、条件入手,探讨防治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