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特点与时代价值(1899-1919)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社会演化的内在需求以及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催动,1899年到1919年,《共产党宣言》分片段式传播、评介式传播、研究式传播三个阶段传入中国。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各个阶层的政治诉求不同使得其传播《共产党宣言》的目的、内容、受众等方面具有明显阶级差异。《共产党宣言》的早期传播促进早期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当代启迪:应坚持理论指导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理论建设
其他文献
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许多人认为乾嘉考据学者专心考古,不问世事,这种看法似有偏颇。通过对戴震著述的全面深人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在经学体用、实学致用、教育后学诸方面所体现出的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了广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面对错综复杂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南方局始终牢牢掌握着抗战进步文化的领导权,通过利用进步刊物的发行、开展形式多样
翻译研究历经了二千余年的发展,发生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两次大的主流转向。其中,语言学翻译研究和文化学翻译研究分别又有了“功能转向”和“权力转向”的次转向。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对个人而言,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维持生活的报酬,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的尊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全面发展。对社会而言,公民自由、平等、充分就业能为社会创
陈独秀1920年底应陈炯明之邀请前往广东主政全省教育事务,他一上任就对广东原有教育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教育行政,创办大学教育,颁布教育组织法规,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革
具有明确、得当的"问题意识",是一篇论文能够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它体现出一个研究者的基本素质。做论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而且一定要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争取解决真问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