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是否会脱胎换骨转变身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社会对哈马斯充满了复杂的心情。哈马斯主张政教合一,用《古兰经》来制约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生活;强调通过“圣战”把以色列赶入大海,解放巴勒斯坦全境,在从地中海到约旦河西岸的巴土地上建立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呼吁通过“死打硬拼”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反对和平解决巴问题。这些显然是行不通的,也是哈马斯不自量力的表现。即使哈马斯内部,也在进行反思,在哈马斯人当中,哈尼亚属于温和派,他主张在军事抗争以色列的同时,也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但受到内部强大的压力。
  哈马斯从最初的慈善组织走到今天越来越严重地与以色列武力相向,有其历史的必然。在巴控区,尤其在加沙,哈马斯的济贫扶弱和乐善好施深得人心,这为它营造了包括法塔赫在内的其他诸多组织所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然而,客观地说,哈马斯通过武力、暴力消灭以色列的宗旨是不现实的,而暴力本身更是有悖于历史发展潮流。此外,哈马斯的主张和理念,也让温和的阿拉伯国家感到惧怕三分,这也是加沙战火初燃时埃及、沙特等一些阿拉伯国家三缄其口甚至谴责哈马斯招惹以色列的原因。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哈马斯通过加沙之战,今后可能会进一步有所动作,继续发展和壮大实力,与以色列进行战略和战术的博弈,而以色列又不可能对哈马斯“一锅端”。除非被彻底改造并被纳入政治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否则,哈马斯不会完全停息针对以色列的各种袭击。不过,有论者称,如果哈马斯平静了,它就不是哈马斯了。所以,怎么处理哈马斯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1月20日在科威特闭幕的首届阿拉伯经济峰会上,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呼吁其领导的法塔赫与哈马斯组建民族和解政府,并举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和议会选举。但哈马斯与法塔赫打打杀杀的经历,似乎使人们对这一前景依然不抱乐观态度。
  从游离于政坛之外,到跻身巴权力中心,从小组织发展到巴立法委员会第一大党,从幕后反对派走向前台管理者,从断断续续的闹事到至今遭到以色列的重拳打击,哈马斯一路走来,正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如何脱胎换骨,撕掉“恐怖组织”的标签,完成身份的再次塑造,对哈马斯委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加沙,经过多年血与火的较量,哈马斯领导层已意识到,一味诉诸军事手段,无法实现其消灭以色列、建立伊斯兰共和国的终极目标。所以,在亚辛等被害之后,加沙的哈马斯领导层已经准备调整策略。但外地的哈马斯领导人持更强硬的立场,尤其是在精神领袖遭杀害后,流亡叙利亚的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迈沙阿勒地位凸显,成为事实上的最高领袖,对哈马斯的“遥控”作用很大。
  2007年6月,哈马斯武力占领加沙至今,进一步改变了巴政治版图,不但引发其与法塔赫的尖锐对峙,更为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提供了口实,使中东局势愈加复杂。哈尼亚政府虽被阿巴斯解职,但原有的机构仍在运作。对于占领加沙的得与失,哈马斯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其进行到一半的外交突围和自身演化进程,变得更加困难重重,形象也受到损害。本来,在谋求政党化和完成脸谱转化的过程中,哈马斯的支持面一度拓宽,但独占加沙半壁江山后,其支持率骤然下跌。然而,这一回,哈马斯的人气又骤然升了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色列帮了法塔赫的倒忙,在两派力量的平衡上无意间给哈马斯加了砝码。
其他文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国际作用的提升,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已经占据国际舞台的中心位置,对中国的未来展望过于直线和乐观,而有意无意忽略了中国的大半个身子还处于发展中、处于落后的严峻事实,更没有看到由于世界渗透性的增强,即使是一些非国家角色、一些非极力量也都已经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战略上冒进的情况时有发生,到今天仍有一些战略研究习惯性地把愿望当成现实,而不习惯对问题进行
近一段时间,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阎学通院长就当前和未来的国际格局变化发表了多篇文章,分析精辟,见解独到,读来很受启迪。但笔者对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却难以苟同,即:“中国现在已经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世界第二大国了。国际格局有了两极化的可能性,而多极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笔者认为,这一判断站不住脚,构建两极化世界不应该成为中国的战略选项。  不称霸:一种远见和一种清醒  几十年前,中国就向世界宣示
近期钓鱼岛海域又起风浪。日本右翼政客公然鼓吹“购买”钓鱼岛,日本政府也由态度暧昧转为参与其中。这种举动激怒了全球华人。7月4日,台湾“中华保钓协会”秘书长黄锡麟等保钓人士搭乘渔船“全家福号”进入钓鱼岛海域,虽遭日本公务船纠缠乃至擦撞,仍成功在距钓鱼岛十公尺处亮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台湾“海巡署”出动舰艇护航,使保钓船只顺利返台。7月中旬,中国政府渔政船连续巡航钓鱼岛,并在钓鱼岛海域临检渔船。渔政船依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潘洁兹  赵宁安同志是一位集众长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有扎实的写实功底,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工写兼精;并善书艺篆刻;又涉猎版画、连环画等。他最喜欢的是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从研究传统的宋元花鸟画开始,到明清青藤、白阳、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以至清末民国的陈洪绶、任阜长、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都是他注意的范围。特别是使他身受其益的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等更不消说了。可以说,
众所周知,2013年3月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十周年,其实这个月份也标志着欧盟展开军事维和行动十周年。我们知道,冷战后法国在非洲参加过多次维和行动,意大利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也执行过多次维和,就连中立国度瑞典也在联合国框架内参加过维和行动。此外,欧洲国家多年来也通过北约这个平台向巴尔干、阿富汗等冲突热点地区派出了自己的维和部队。但是欧盟进行军事维和,却是从十年前开始的。  十年来,其维和足迹不断延伸,
时至今日,始自2011年年初的动荡仍在中东地区蔓延发酵。在强人政治行将结束之际,谁将成为未来中东最有可能掌权的势力?  在突尼斯,被本·阿里禁止长达数十年的“复兴运动党”在制宪会议选举中,获得217个席位中的89个,成为制宪会议中的第一大党;在埃及,最高选举委员会12月4日公布的人民议会(议会下院)选举第一阶段投票结果显示,以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和正义党”与萨拉菲派的“光明党”为主的伊斯兰政党得票
要从根本上解决泰国政局动荡不止的难题,需要两大对立集团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妥协方案,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和政治体系,让各个阶层都能相对平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月14日开始,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在曼谷掀起了十几万人的大规模示威,先后用“血洒总理府、民主党总部和总理官邸”、车队在曼谷全城游行示威等方式逼政府下台。而泰国政府一方面部署大量军警严阵以待,另一方面对示威者一再采
在外常驻的外交官们习惯把国内和外交部称作“后方”或“家里”,那么驻外使领馆自然就是“前方”了。  所谓的“前方”和“后方”,并非仅仅是指地理概念,它们更多地具有外交这个职业的特殊含义。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部成立伊始,就将外交官定位为“文装解放军”。就我个人理解,一是指驻外使领馆是国家的派出机构,在外代表着国家和政府,在国家主席或总理的授权下处理双边或领区内事务。二是在“前方”工作,的确需要面对许多复杂
“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处于一种更加混乱的状态,埃及的民主政治就是这场政治大戏中最跌宕起伏却始终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一幕。正如亨廷顿所说,世界上诸多地区是不适用于民主的,尤其是民主还会给相当多的地区带来混乱。实际上,中东地区在历史上也诞生过可以媲美中华帝国的伟大帝国,换言之,人民在接受统治上的忍耐性是经历过历史考验的。明眼人都知道,这其中最深刻的原因在于地方历史,在于其政治制度的根源。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