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的导入方法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J2(2012)25-03-03
  作者:贡布泽朗
  一、直观教具法
  用优秀作品(可以是印刷品)和实物等做教具,突出直观形象的视觉感受,增强观察、思维、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再次发现的探究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框架环节到具体重点,在课的开始就放映一些与主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相关数据(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然后再教授主题内容,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美术是一种形象表达的视觉艺术,因此,对于构图、比例、透视、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的表现方法的直接感受至关重要。要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去认识美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从思想、情感、审美角度去体验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多方位的思维能力和重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实物或者课件等教具,起到培养学生萌发创作联想,提升探究表现能力的积极作用。但是列举的实物或者教具从学科的角度去审视如果不适度,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是“画蛇添足”,或者造成心理和视觉上的悬殊差距,对学生产生“望而却步”的负面影响。
  二、趣味表现法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创设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各种表演展示、创设培养表现能力等最佳的学习情景,以此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适度的预热”活动,对讲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等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形象思维和探究继续学习的内心需求,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高雅健康的情趣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尽量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趣味引发的思维发散最忌讳偏离主线,步入歧途,所作活动的铺垫切记要贴切,要有主有次,主次分明,不能为趣味而凑热闹,课堂上音乐、舞蹈、诗歌朗诵、甚至相声小品一应俱全,热热闹闹,唯独缺少美术学科语言,这样的趣味表现不是学科之间的融合,而是喧宾夺主。
  三、问题导入法
  一般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问的质量非常重要,这些问题既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提示,更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而所提问题的覆盖面,知识的拓展度,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精心的设计。问题法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优化,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演绎情景、发散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观察——反思——发现,大胆的去想象和创作。提出的问题如果不优化,容易出现“泛问”或“答不出来”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倦怠心理,消磨主动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黑水县中学
  623500)
其他文献
编号:G40(2012)14-04-02  作者:彭世勇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
期刊
编号:H1(2012)24-03-03  作者:高飞燕  《纲要》提出,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而,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幼儿阅读,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发展。  (一)根据封面,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在早期阅读中,联想猜测法是最有利于幼儿走进图画书的方法之一。多数图书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一幅图,因此从封面就可以大致猜出故
期刊
编号:H1(2012)14-03-04  作者:马桂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
期刊
编号:O1(2012)21-04-01  作者:李成敏  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须引起我们重视。  一、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
期刊
编号:K2(2012)25-02-03  作者:吴建奎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力图将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成全方位的培养人的教学,新课程强调精
期刊
编号:H1(2012)25-01-01  作者:米合日古力·肉孜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
期刊
编号:G40(2012)25-01-02  作者:孔庆香 于荣亚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都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求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
期刊
编号:H1(2012)14-01-03  作者:郭婷  随着语文教学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作文能力的考核占据了小学语文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经过长期的探讨,我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对于写作的素材缺乏积
期刊
编号:G40(2012)25-02-02  作者:朱景伟 孙凤莲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不能像其它课程那样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品德思想的教育,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门德育课。它的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它的教学意义则在于促进学生品德和心理的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性因素,即在活动过程中,学生
期刊
编号:O6(2012)17-03-01  作者:张艳  摘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任务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中学化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新模式一生态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化学 教学模式 改革 生态环境  一、引言  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