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赵》:谁的青春不少年杜舒 圆形的世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y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杜舒(1988.1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1
  一次课堂观影让我接触到了《少年小赵》这部影片,看完后内心激动又复杂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开篇穿着毛主席时代军装,挥舞着中国国旗,声嘶力竭地喊着“中国加油,还我钓鱼岛,放我船长”的小赵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中。小赵是个个例,但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从少年时期简单固执地相信一件事,到开始怀疑,学会思考,时而愤青,时而感慨。这是小赵内心的成长过程,同样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内心成长历程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用旁观者的视角细微的观察着小赵的改变。从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山西平遥古城中长大的孩子到考上大学去成都读书,利用假期到凉山彝族自治区支教,家里遭遇房屋拆迁、爷爷病故等事件,影片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的生活以及情感的变化,同时也借小赵的视角见证了中国的变化。
  这部影片的导演杜海滨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之后一直从事独立影像创作,他的多部纪录片曾屡屡获奖:《铁路沿线》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伞》获得法国真实纪录片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关注奖;《1428》荣获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谈到《少年小赵》的创作背景,杜海滨表示这缘于2009年一次偶然的相遇,仅一面之缘就让导演确定下了拍摄题材。当时小赵正在组织一场属于“90后的爱国运动”,街头挥舞着红旗高喊爱国的小赵深深打动了杜海涛,也让他产生了想要关注90后群体生存状况和所思所想的想法。小赵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加上导演多年的拍摄经验料定这是一个好的纪录片题材。杜海滨曾在影片官网“导演的话”中写道:“之后一段时间,小赵成为我头脑中挥之不去的形象,我想,这也许是天意,上天安排我通过小赵来了解今天的年轻人,于是乎,我和我的团队再度出发,而这一次,居然用了近5年时间。从小赵身上,我不仅清楚地看到自己,也真切地体会到今天的年轻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期间,中国社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暗流汹涌,身处其中的我们既感到深深的无力,也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段话也是导演对自己创作本片的总结。
  这部影片从整体上给我们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通过摄相机镜头仿佛跟随小赵再一次经历了少年成长的过程,虽然这种体验是每个人都曾熟悉的,但俗话说“旁观者清”,以旁观者的视角让我们更加能够看清当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甚至是曾经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接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丝毫沒有枯燥感和厌恶感,这源于影片对细节的处理细腻且到位,让观众感受到的小赵是一个鲜活、真挚的少年。他很“红”,却不做作,单纯又率真,唱起红歌时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兴奋的表情透露出他的质朴,博得观众的好感;他很聪明、善于思考,即使爱喝可口可乐,也绝不在爱国运动时拿出来,用小赵的话说“简直变味儿”;他拒绝平庸,要求自己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有强烈展示自己个性的欲望;他很善良,利用假期到大凉山支教,用满腔热情教孩子们唱国歌,教他们说“我是中国人”,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山区小学竖起旗杆,带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从他的所思所想所做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爱国对他来说不是一句空话,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追求。纵使在影片拍摄的四年中,他不断开拓眼界,不断地在思考爱国的意义,也会无助与迷茫,但他总是能够很快地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并努力追寻理想,正是他对世界怀有真挚与热情,才会特别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从影片的结构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团队的用心。当一个爱国、有思想、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少年展示在观众面前,并与之后开始思考、怀疑、产生烦恼的小赵形成对比,不由得引发观众感慨:谁的成长过程又能不经历这些烦恼呢?影片将一个区别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人物出场安排在开篇,立刻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勾起观众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为后文讲述小赵的故事奠定基础。之后,小赵的大学生活和大凉山支教占据了大量篇幅,从整体上这部分轻松有趣,包括插入小赵的感情经历,都体现出此时的小赵面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体验新的生活,逐步开阔眼界。在这些琐碎的细节中,当然也不乏小赵对社会事件的思考,透过摄像机镜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少年正在逐渐成长,从单纯地相信到学会思考。房屋拆迁段落是整部影片的转折点,充满紧张感,当小赵面对着自己家的房屋遭遇拆迁流下眼泪,影片达到高潮,此时的小赵或许已经不再是开篇那个执着坚定的少年,人在面临成长时所伴随的痛苦也不可避免的到来。最后爷爷去世的部分很短,但对小赵的内心成长来说却是一个强有力的事件,顺理成章的作为影片的结尾,短促却寓意深刻。影片的开放式结尾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思考和疑问,学会思考之后的小赵最终会走向哪里?是像大多数人们一样变得冷淡、麻木?还是依然怀有炽烈的爱国情怀为国家而奋斗?这些我们都无从可知。也正是开放式结尾给了观众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回忆那些曾经领我们做出改变的瞬间,反思“成熟”后的我们到底是否依然怀有那颗“赤子之心”。
  或许正是受到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影片的最后小赵提到正在剪辑一部关于爷爷的纪录片,从被拍摄者到拍摄者,从被动到主动,从一个懵懂、狂热的爱国少年向冷静、独立思考者转变,这个转变似乎也在呼应主题,成为影片一个完美的结局。
其他文献
摘 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本文通过分析《百年孤独》中两位最具有代表性人物身上的孤独,使读者了解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之间从上至下的深入骨髓的孤独,让大家正视这种孤独;最后,作者呼吁我们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大胆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平,并把这种追求化为实际行动,通过行动从而真切领略人类丰富情感的真谛。  关键词:百年
摘 要:“后书店”是相对于纯粹进行纸质书刊销售的“前书店”而言的新型书店模式。在后书店时代,实体书店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彰显了人们审美追求的普遍提升,另一方面,创新型、文艺型的美学书店也对激发受众审美感受和积累审美经验有所裨益,两者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本文主要就“后书店”对“美”的诠释作多角度的阐述,以期带给当代实体书店以创造性启示。  关键词:后书店时代;审美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在元代绘画乃至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的山水画占有重要地位。王蒙是元代四家之一,在当时的艺术趋势下,做到了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画风,正是因为他负有特色的风格使他稳列元四家之位,也为元代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后世的学习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关键词:王蒙; 太白山图;艺术风格;皴点;繁密;  作者简介:孙旋(1995.12-),女,汉,江苏人,江苏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国画。  [中图
摘 要:乡射礼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礼仪与文化,它在我国古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诗经》中许多诗句都与射礼活动相关,透过这些诗句可以了解到周代儒家思想的推行与传承。乡射礼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到了周代趋于成熟,它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又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内涵丰富,包罗万象,乡射礼的研究对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关键词:诗经;乡射礼;儒家思想  作者简介:孙明姚(1993
摘 要: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抽彩》自出版以来一直颇具争议。它短小精悍,但却寓意丰富,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情绪波动及深刻的思考。这篇短篇故事之所以会如此成功,正是因为作者在向读者详述这个故事时精心使用了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它寓言般的讲述风格,它隐晦的却又广泛的主题,它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本文拟简要地分析这些文学表现手法。  关键词:主题;反讽;传统;象征  作者简介:高岚(1979-),女,汉,硕
摘 要: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的叙事结构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人公带灯作为综治办主任在镇政府和乡村的生活、工作经历,这一部分写得“沉而不糜,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后记),有着“两汉”的品格。另一部分则是穿插在作品中的带灯给元天亮的二十六封“短信”,这一部分对带灯的人物形象分析有重要作用。此文着重以短信为基础文本,分析其对人物塑造和主旨傳达的积极作用,以加深对作品的
课题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废名(冯文炳)小说的现实与超现实”(编号:201610357255)。  摘 要:超现实是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文艺思潮,以所谓“梦境”“幻觉”等作为创作源泉,提倡纯精神的自动写作。废名的《桃园》模糊外在的客观现实,强调梦境与潜意识的表达,运用象征、隐喻和近乎意识流的写法,将现实生活归于个人心灵统摄,体现出鲜明的超现实写作特征。  关键词:《桃园》;梦
摘 要: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电影《美人鱼》中的三类女性形象:仙女、妖女、地母,通过一系列阐释,得出的论断是男性喜爱有貌无脑的仙女,不屑能干独立的妖女,恐惧有实力的地母。无论是甜美的仙女,还是能干的妖女,强大的地母,最终都在男权中心下惨败。如何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真正实现男女平等,避免偏倚,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关键词:《美人鱼》;男权中心  作者简介:郭佳阳(1982.10-),女,
摘 要:一直以来《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无数文人学者致力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与意义。然而笔者作为万千读者之一,对于此书印象最深刻之处在于宝黛二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在此,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中宝黛二人的爱情命运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  作者简介:鲁媛媛(1994-),女,山西临汾人,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语言
摘 要: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论述了苏格拉底、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斐德若和阿伽通等人关于“美”的多维蕴涵以及“爱”的多重形式的探讨,通过“以美为对象的学问”和“爱的本质”的解读,揭示了哲学视域下的爱与美,为人类找寻到了一条真正通往爱与美的道路。  关键词:柏拉图;爱神;美;智慧  作者简介:高迪(1993.8-),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