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3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在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启动扫描阈值和价值.方法: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患者共105例,按启动扫描阈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90HU),共36例;B组(80HU),共34例;C组(70HU).共35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VR、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分别记分.结果:(1)三组患者血管密度减影动脉期动脉较静脉显著高,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动脉和静脉均较高,减影静脉期静脉较动脉显著高.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和减影静脉期血管密度组间比较相似,但减影动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低,减影混合动静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高、静脉密度最低,减影静脉期C组静脉密度最高.(2)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①减影动脉期三组脑动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C组较A、B组图像质量稍好;②减影混合动静脉期三组混合脑动静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B、C组较A组图像质量好,B、C组图像质量相似;③减影静脉期A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69.5%,B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88.3%,C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100%,C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A、B组.结论: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分别显示脑动静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以动脉期启动扫描阈值70HU图像质量最好,全部血管均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脑静脉的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扩张皮瓣转移术后的影响.方法:以实验兔每侧腹壁浅动脉为中线,于两侧腹部植入50ml软组织扩张器各一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80ml为止.分别于扩张皮
目的 探讨采用多种药物雾化吸入辅佐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呼吸科83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9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使用相同常规治
目的 探讨止血纱布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的副作用.方法 对慢性泪囊炎15例(15眼)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其中随机4例(4眼)术中应用止血纱布止血.结果 4例(4眼)术中应用止血纱布止血者
目的 探讨改良Ahm1ed青光眼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行改良的引流装置(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的形成,采用海德堡
目的 探讨难愈创面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护理的干预对策.方法 通过随访及心理问卷调查,分析120例难愈创面患者的心理特点,按照不同疾病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比较干预后患者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udules,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CTPI既
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我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给予系统心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levels of Ets2 mRNA expression in leukemia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targeti
目的:观察骨刺消巴布剂治疗肩部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0例各类肩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骨刺消巴布剂外敷,每次敷12~24小时,1次/d,连敷7天.对
目的 通过大规模测序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质粒基因组所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布及其多态性.方法 收集4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32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分为两个部分,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