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华:踏踏实实学西南航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1元机票,让很多人记住了春秋航空。事实上,1元机票还不是王正华的底线,他还曾公开表示,只要政府适航部门批准,春秋航空就敢卖站票。
  有人说王正华在作秀,但王正华清楚地知道一时作秀与一直作秀的本质区别,对在国营航空巨头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航空来说,盈利才是硬道理,才是持续作秀的根本保证。
  在国营航空与民营航空一片哀鸿遍野的2009年,春秋航空2104万元的盈利已经很显眼。
  
  下海前已创业
  
  1981年,时任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的王正华,为了解决街道待业青年和返城知青就业问题,毅然决定开始办企业。
  有了政策,王正华一口气办了汽车修理厂、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和旅行社等6个企业。王正华说:“你拿谁的钱谁就有资格来管你。我不希望‘婆婆’太多,所以6个企业里没有一分钱来自国家投资,都是我们自筹资金。”在商界打拼的三年,给王正华带来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尽管家人和组织上都极力反对,不惑之年的他还是下定决心辞职下海。
  几经周折,他认准了当时在国内发展相对落后的旅游业:不仅门槛低,发展的空间也很大。
  从此,王正华的名字就与春秋旅行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旅游业飞起来
  
  从创立之初的一万元启动资金到现在的17亿元身价,从中山公园内一个面积仅仅2平方米大小的铁皮屋到现在坐拥上海50余家门店、全国31家分社、3000余家代理商、3000余个电脑网络终端的春秋集团。
  王正华的创业之路看上去似乎一帆风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春秋旅行社的第一笔生意就让王正华赔了上百块。那次准备从上海组织40个人去苏州一日游,结果花了很长时间,只卖出了大约20张票,全部收入连包车费都不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费旅游。被国有旅游巨头忽视的,正是未来的市场主流!何不在此出手!”
  茅塞顿开的王正华终于找到了路,春秋随即迎来了快速的增长,第二年营业额就猛增至64万元,第三年则达到120多万元。王正华把春秋的旗帜插遍了上海滩。
  随着春秋国旅越做越大,王正华又把目光盯上了航空业,因为经常包机,航空成本太高。
  
  苦学西南航
  
  2000年,王正华在香港的一个旧书摊上,买到厚厚的一本《西南航空》,办航空公司,南航、国航等可不是他的学习目标,只有西南航才是廉价航空的最佳榜样。
  2004年5月26日,春秋航空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批准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首家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这一次,王正华又跑到了其他旅行社的前面,更跑在了中国其他航空公司的前面。
  显然,《西南航空》这本书对王正华的影响颇大,在春秋航空创立之初,王正华就毫不迟疑地向外界宣布,要把春秋航空做成中国的“美西南航”。那一年,王正华还亲自带着自己的“智囊团”拜访了美国西南航空和欧洲瑞安航空这两家以廉价航空著称的公司,考察的笔记成了他管理公司的宝贵财富。
  开航八个月,盈利1000万元;2006财年,盈利3000万元;2007财年,盈利8000万元;2008财年,盈利2104万元。王正华交出的成绩单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也让已发布预亏公告并寻求政府注资的三大航无地自容。
其他文献
道路    杨惠妍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中是在2007年。在当年的胡润、福布斯中国以及新财富三大富豪榜的首富位置上,竟然同时出现了这个人们并不太熟悉的名字,一时间社会哗然。26岁的杨惠妍不仅是中国之最,更成为了亚洲最令人瞩目、最年轻的女首富。  但是与中国众多白手起家、靠自己努力拼搏成为富豪的人们相比,杨惠妍这个首富的头衔显得尤为不同。她的父亲——碧桂园集团的创办者杨国强先生于2005年把自己所持有的
期刊
道路    作为一个从复旦大学提前一年毕业的优等生,陈天桥是著名的“网络知本家”。不同于其他一夜暴富的首富,陈天桥的资本积累过程充分体现了他出众的眼光。  从1999年和妻子、弟弟共同创办盛大网络,到2005年陈天桥家族以117亿元人民币登上胡润IT富豪榜首位,陈天桥仅仅用六年时间就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在这条随时随地进行生死搏斗的首富之路上,陈天桥赢得实至名归。  中国互联网热潮到来的时候,陈天桥正
期刊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令无数投资者追悔莫及。早知如此,当初就不会买那么多次级住房抵押债券。遗憾的是,当初并不知道。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人们已经对此作出了多角度的反思,但是不管怎样努力,似乎都默认了“信息不对称”这一前提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用加强政府监管来减少市场风险,用升级博弈策略来增加操作胜算。问题是,信息注定永远不对称吗?假如信息对称了,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又将发生什
期刊
道路    刘氏兄弟虽出身皆非农民,其起步却始于养殖业。1982年,中央号召农村发展养殖专业户。刘氏四兄弟看到了农村改革中的致富机会,到成都新津县的古家村干起了养殖专业户。  由于均具有高档教育背景,刘氏兄弟在农村专业户中很快就脱颖而出。通过养鹌鹑、卖家禽饲料等,刘家产业从1000元成长到1000万。  1986年,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刘家四兄弟将10万只鹌鹑宰杀掉,转投饲料行业,建立了希望饲料的前
期刊
说起年广久和他的傻子瓜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不仅因为他的品牌好记,还因为他的创业曾几度受到体制的束缚,最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才过关,成为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经典案例。  年广久凭借创业的勇气战胜了一个转型的特殊时代,却没能战胜家族企业传承不力的怪圈,最后落得个老无所依。    创业有突破    “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出生于1937年,1963年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出狱后,年广久开始自己
期刊
做五粮液这种大集团的领导,从一代偶像级企业家手里接棒,对于唐桥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幸运,也许是一种不幸,就像赵勇从倪润峰手中接过长虹,伊梅尔特从杰克?韦尔奇手中接过GE一样。  王国春经营五粮液集团20多年,将公司从小作坊发展到资产规模达200亿元,唐桥再创造这样的传奇已经几乎不可能,但他很聪明,从王国春不够传奇,甚至比较失败的地方着手:多元化。  这既是对王国春的传承,也是对王国春的挑战。  20
期刊
号称台湾“经营之神”的台塑创始人王永庆于2008年10月与世长辞,留下上千亿新台币的遗产,三房妻子儿女共十余人为此争斗不休。  2009年8月13日,王永庆海外遗产案在美国正式开庭,长子王文洋带了足足四箱资料应讯。  家族企业向来问题多多,不知道王老生前有没有想到身后事竟然如此复杂,自己在天上能否安宁。    谋足身后名     王永庆1917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15岁开始自谋生路,先后经营过米
期刊
九头鹰和九头鸟是中国家族企业最有名的分家案例之一。不过,与众多案例不同的是,九头的分家似乎不能简单解读为衰落的象征,九头系列今天虽未成就大气候,但依然生存良好,只是不知道当年如果三九合一,会不会更大更好。    一创九头鸟    最初的九头鸟只是武汉市一家卖早点的小摊,由周铁马、卢细娥夫妇及女儿周红共同打理。由于经营有方,菜品富有特色,后扩建为“登峰酒家”。  1995年,一家三口来北京打拼,创立
期刊
最近“被”字很流行。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四十小时上网“被网瘾”。而来自温州的世界知名皮革大王——王敏则体验了一把“被精神病”。  事情始自两年前。2007年3月10日,王敏回到温州准备召开董事会。在路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要求王敏回家。然而王敏一回家,就被几个彪形大汉绑到了温州市民康医院。早已在医院等候的父亲、母亲和大哥王伟以监护人的身份称王敏患有“精神病”,并为其办理了入院手续。  就这样,王敏从
期刊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阳光  和蔚蓝色的田野。  -俄国象征主义诗人康斯坦丁? 巴尔蒙特    独自在街头无目的地闲逛漫游,恍若已在陌生的人群中成为透明的存在,暗暗感受城市无时不在的悸动,与你做伴的是周围的阳光空气、庭院绿树,往事回忆与自己的微笑。城市的面貌变异迅即宛如怪兽,自有其出乎想像的生命活力。百多年前,法国诗人波特莱尔曾经慨叹:“城市的面貌变得比人心还快……而闲逛者是富有想像的孤独者,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