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双下肢截肢佩戴假肢后脊柱侧弯处理1例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肢体残疾人约112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8.70%;截肢者约89万人占肢体残疾人总数的7.97%[1].具不完全统计,此次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造成约五万人致残,其中截肢的占相当一部分.随着这部分伤病员临床的稳定,为提高他们的代偿能力,减少并发症及地震带来的身心伤害,要求尽可能早地使用假肢.合适假肢的使用能给伤病的康复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使其行走功能得到大大的改善[2-4].但假肢若不适配则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脊柱的侧弯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成功处理了1例双下肢截肢佩戴假肢1个月后出现了脊柱侧弯、步行时骨盆倾斜、非对称异常步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专业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骨关节系统急慢性损伤和疾病,需要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资料显示,康复医学介入越早,骨关节伤病的功能预后就越好.本期专题为"骨关节伤病康复",专题论文内容涉及骨性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颈部挥鞭样损伤、脊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的康复治疗以及矫形器的应用等。
期刊
目的 了解我院收治的238例地震中受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探讨其干预方法.方法 在积极治疗躯体创伤的同时,采用群体和个人干预的方法,通过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心理支持等心理急救措施,对所有地震伤员进行普及性的灾后心理干预.根据症状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评估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和恢复效果.结果 238例患者伤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排在
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系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组织水肿、受压、血循环障碍所引起,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于任何年龄。
期刊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起病10 d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诉"视物重影2 d,双手、双足及舌尖麻木1 d",于2007年4月5日人住我院.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无视物旋转,无耳鸣、听力减退,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晨轻暮重,入院前1 d出现双手、双足及舌尖麻木,伴口角歪斜、左侧眼裂闭合不全。
期刊
目的 观察手术前、后康复治疗在腰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腰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47.5±7.0)个月.其中22例手术前、后未行康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25例作为康复治疗组,于手术前、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x线片结果 及术后并发症,采用日
期刊
骨骼肌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发作和无临床症状损伤共4种类型,也可划分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直接损伤(如挫伤)及间接损伤(如拉伤)共3种类型;其中肌肉拉伤(muscle strain)是最常见的骨骼肌损伤类型[1].本文就肌肉拉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期刊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期刊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常以膝关节活动障碍、疼痛、肿胀及关节积液为临床表现.我们自2004年以来,应用针刺"激发点"[1]加微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研究手持式测力仪(HHD)测定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四头肌肌力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效度判定:使用HHD分别测定2个已知砝码,将测定结果与砝码的标准重量进行相关性比较;并且将HHD与KIN-COM(肌力测定金标准)同时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信度判定:首先分析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用HHD测量1例脑卒中患者取坐位、偏瘫侧膝关节分别屈曲90°和60°时,分别在偏瘫侧踝关节正前方和踝上7 cm处以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