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新疆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强劲引擎以来,信息化发展水平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新疆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进一步估算了新疆信息化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以及三次产业的贡献率。
  关键词:因子分析;信息化发展;经济增长;贡献
  作者简介:王华丽(1972-),女,河南沈丘人,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济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5-0017-05
  
  1.模型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大大加速,人类步入了信息社会,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除资本和劳动外,并不单纯是科技进步,而是包括科技进步的信息要素。我们将信息技术要素运用到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Y= A(t)LαKβ中,得到含信息技术的社会总产品生产函数:
  Y= A0IγLαKβ(1)
  式中,Y为社会总产品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GDP);A0表示除信息化发展水平之外的其他技术进步因素,这里假设为一个常数;I表示信息化发展水平,γ表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产出弹性;L为劳动力,α表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K为资本存量,β表示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
  2.新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度
  用指数形式来度量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最早应该追溯到日本学者小松崎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模型,由于其既可用于纵向比较一国或者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信息化水平,又可用来横向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信息化的程度差异,因此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信息化指数只具有相对意义,指标选取也仅具有相对完备性,指标体系中应该包含哪些指标,还要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和数据限制而定。
  鉴于新疆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和资料的可靠性,本文在参考我国学者研究信息化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时设计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用于测算新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模型——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数(I)。该模型选取了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储备潜力、使用能力三大类共15项指标(见表1)。
  为了区分不同指标的贡献大小,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95-2005年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在对指标数据处理时,首先,对15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原始数据及归一化处理结果略);然后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得特征值及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2)。
  从表2可见,前3个指标因子的方差占总方差的88.835%(>85%),完全可以代表原来15个指标的全部信息。因此,首先取前3个主因子F1、F2和F3作为分析的指标,得到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主因子的得分系数及归一化处理的数据可计算得到3个主因子的得分(见表3),然后以3个主因子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平均求和,即得到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数(I)的综合得分(见表4)。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选取1995年为基准年,记为I(0),其他年份的数据都以基年的数据为基准进行标准化,记为It,即有:
  It = I / I(0) (2)
  根据公式(2),可得到标准化过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数It(结果见表4)。
  3.新疆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算
  由于在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时本文使用的是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数,即各年信息资源丰裕系数对基年水平的指数,于是对公式(1)中的各要素进行相应转换,得到修正后的估计模型:
  LnYt /Y0=A0+γLn(It/I0)+αLn(Lt/L0)+βLn(Kt/K0)
  (3)
  本文选取了按(3)式表示的1995-2005年新疆国民经济及三大产业的产出指数分别作为因变量,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数、劳动力指数和资本指数作为自变量(见表5),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见表6)。
  4.新疆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根据表6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4个模型基本通过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并且在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R2)和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两个方面也都非常显著,因此,可以对模型进行经济分析。
  4.1对GDP的贡献
  新疆信息化发展对GDP的贡献率为0.175,这说明新疆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的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GDP产出指数的对数将提高0.175个单位。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对新疆GDP的贡献率高于信息要素的贡献率,分别为0.449和1.837。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三项系数之和大于1,表明新疆经济目前处在规模递增的增长阶段。
  4.2对三次产业的贡献
  新疆信息化发展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0.122、0.276和0.244,这说明新疆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的对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相应的第一产业产出指数的对数、第二产业产出指数的对数和第三产业产出指数的对数将分别提高0.122个单位、0.276个单位和0.244个单位。三次产业中,新疆信息化发展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高,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低。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基本判断:新疆信息化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在现阶段主要是通过对第二产业的强劲拉动来实现的。当然新疆信息化发展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渗透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在T检验中都呈现比较显著的特征),新疆信息化发展对其贡献率低于第二产业与其产业本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新疆第一产业机械化的程度还非常低,大多数地区在第一产业中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还处于试验阶段,其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对于高端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业等),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已经比较多的运用到工作中(如银行系统的自动柜员机);但对于低端的第三产业(如餐饮业等),信息产业对其渗透作用的体现尚待时日。不过我们可以推断,随着新疆信息化发展对三大产业的日益渗透,这种带动作用还会更加强劲。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郭敏.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2]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08):75~80.
  [3] 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87~221.
  [4] 秦玫芬.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和实践,2000,(05):325~3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一头精干的短发,一双睿智犀利的眼睛,一张年轻和气的笑脸,这就是个头不高、但在全院知名度颇高,被大家亲切地叫为小何的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何艳敏。33岁的她刚被评为全国优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