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就是创造力,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所谓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体系中,创新一词最多是出现在政治课本里,抑或是语文课堂上,最不可能出现的似乎就是数学课本里或数学课堂上。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家们研究出来的各种理论、定理,老师只需按部就班地讲,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学就行。殊不知,这种想法早已不适合现阶段的数学教育。现阶段的数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更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
  一、引言
  作为理科基础学科的数学,在各阶段的教育中,都与另外一门课英语,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地位。在每个班级总能毫无意外地找到两种学生,一种是英语不好,一种是数学不好。若是两者都强的学生,那绝对是成绩领先的佼佼者。在不断地思想灌输和理论鞭策下,家长、学生和老师们对于数学学科的重视度自然是没得说。但是,关注度高不一定代表途径就正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国家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认死理的“人才”,而是善于学习,善于变通,善于创新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现阶段对于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偏差
  说起创新,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人的认知都存在偏差,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属于很灵活的人文学科,面对学习阶段的数学,而非研究阶段的数学,是毫无创新可言的。因为大家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大部分人认为课堂创新是脱离了课本和课堂本身的,但是却忽略了创新本就应该从旧的体制中诞生。
  (一)家长的认知偏差
  面对竞争压力巨大的应试教育体制,家长们挤破了头皮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此许多家长的观念是,数学要学好就应该多练习,多做题,只要分数高就是好,根本不在乎是否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家长们的目标都是冲进重点高中,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那是以后的事,更何况,数学学科在广大家长的眼中本就不属于创新的范畴。就因为如此荒谬的观点才会导致了社会对于初中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毫不在乎,培养了一群只会考高分的做题机器。
  (二)教师们的认知偏差
  很多教师的思想也存在极大的偏差,认为数学课堂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无稽之谈,认为这是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若是要创新就是脱离课本,没有意识到创新是利用现有的课本和教学资源与新知识相结合。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创新能力
  (一)克服对创新的认知偏差
  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改变一种局面之前,应该先做好思想启蒙,改变人们传统的认知,克服对新思想的认知偏见和恐惧才能更好地接受新思想。同样的,让广大家长,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数学课堂对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前提是改变他们对于数学课堂就是“学死理”的认知。让老师们意识到,数学课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脱离课本脱离课堂的,而是将新知识与新思想与数学相结合的。创新不是要脱离母体凭空生出的,一种解题的新思路,一种认识问题的新角度都是创新。教师们完全可以通过深度的,充分的挖掘教材,引进新知识与教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树立创新意识。
  (二)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入手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期进化的一个过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只有学生对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时,他才会接受这门学科,接受了这门学科才有创新的机会。这种兴趣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对学科的兴趣,或者是因为对老师的喜爱引发的对学科的兴趣等。所以数学课堂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兴趣入手。教师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的例子或是知识点的拓展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北师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冊中第一单元的第三章课题——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在学习这章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拿出学具在课堂上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三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并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形状,然后逐一对比,发现不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能进一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再比如该教材的最后综合与实践单元里面的三个课题——关注人口老龄化,探寻神奇的幻方,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形盒子。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利用互联网平台查找相关的信息,不仅可以查询到课本知识,更能让他们关注到社会民生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盒子,也是对于他们兴趣的培养,再通过兴趣入手,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结语:
  创新不是人文学科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只有在大学阶段才应该考虑的事情,创新是应该从小就培养的事,不仅是人文学科,数学课堂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初中教育阶段更应该注重创新意识的启蒙。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仍然需要改进,家长和教师们要学会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观念。
  参考文献:
  [1]马继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国教师》2020年20期
  [2]林延礼.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年5月第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策略逐步多样化,分层教学能够以学生不同的英语写作能力为基点,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分层教學和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概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剖析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旨在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随着新课改持续推进,对初中生英语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写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是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导的内容。小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有助于提升对诗词文化的理解,感悟诗词中的情感,以此增强个人的学习思维,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古诗词具有较多的生僻字与生僻词,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小组、情景等教学方式教导小学生,以帮助小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
期刊
摘 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度系数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改革来说,英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控制、自我修正。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学科学习框架及研究模式,在全面探索以及研究的过程中,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关键词:农村学生;初中英语学习;自发、自控、自纠;学科学习;融入策略  引言  不管是农村初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推进,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核心导向。数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活跃度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理解,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质效。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研究背景,重点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学习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方面学习经验较少。想要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情境教学具备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本文将基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应用研究,通过四个方面情境教学研究,希望能够整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夯实
期刊
摘 要:中考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其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够读取哪种类型的高中,间接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人生走向。做好中考备考教学工作,是每一名教学老师的职责。本文主要针对九年级英语中考备考分层教学展开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中考备考;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英语知识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学习效果才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问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主动的思考相关问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深度学习中应对提问式教学进行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优化提问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提问式教学;策略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应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如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依靠语言来组织课堂、传授知识、启发学生。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数学学科教学需求,对教学语言进行反复思考与深入探究,力求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构建高效率、创新型、个性化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基于此,笔者在对个人学习成果及实践经验加以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美化教学语言的途径和优化数学教学的策略展开论述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意识、情感共鸣,才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探究。就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而言,要实现学生的深入、深度阅读,具有情感意识,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是基础,否则学生永远无法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情感训练;方法  
期刊
摘 要:函数图象与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板块,同时也是中考中的核心考点。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板块的理解及认知,教师注意需要注重方式方法,关注这一知识板块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全面创新初中函授教学策略及手段,在综合分析以及总结的基础上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图象;性质教学  引言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导致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说教上,忽略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