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整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论文】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整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及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物理教学整合
  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它的知识也比较抽象,不好解释,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宇宙天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都不能在书上体现出来,而多媒体的应用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使用课件就能对天体之间的运作做详细的介绍,而且使学生学习记忆起来有了感性的认识。再例如对于看不见的声音的传播,课件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阐释的很清楚,让学生学习起来很明白。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和物理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整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1.创造丰富的知识背景,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利用多种形式(动画、视频、音频),通过大信息量的展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背景,从而使一些抽象或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能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宇航员在完全失重下进行的各种有趣的实验、海市蜃楼现象、长江三峡船闸通航情况、安全用电的常识、核能的利用等,这些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展现出来,而它们无论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或是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知识,还是从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方面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2.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好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的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这么重要,但它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有一些实验(如电磁感应)的效果不是太明显,可观察性受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教师把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如:在演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时,就可以把实物投影的镜头对准试管中的物质和温度计,并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学生观察、比较并读数、记录。这样做,既使学生真切地看到了实验的步骤,又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可见,就比单独做一个演示实验或单独用一个固体熔化实验的课件进行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3.加快教师队伍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陈旧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已经不适合课程整合的要求。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活动、主体创造,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当前的教育需要更多的交流,使用计算机交互就能够实现"点对点"和"一点对多点"的交流。所以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迫切要求教师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4.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强大功能
  网络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内容上的海量化特征,强大的检索功能、效用上的共享性、时效性的突出特点,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使学生可以得到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形成更为复杂的概念。另外,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自由地选择学习材料、内容和数量,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辅助性"。
  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一,而并非独立完整或唯一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怎样才能使多媒体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以优化教学过程呢?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
  计算机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媒体作用,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选择性的使用。
  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是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尽管计算机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更为细腻的物理过程,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空间感、实验可信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
  2.多媒体不应该太花哨分散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能够运用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演示物理过程,较黑板更形象、更鲜活、直观,正因为它有这些优点,有些教师常常滥用这些手段,使得课堂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这是由于过多、过强的声音和动画的刺激,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非重点的内容上缠绵和徘徊,而漏过了重要知识的体验感知和学习。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对声音、图象不必一味求多,而应根据实际需要,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可以,特别是动画不易过多,选择音乐尽可能用一些轻音乐,背景和颜色要柔和的,不能用刺激性太强的音乐和背景。要使我们的课件做的既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课堂上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概念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记忆轻视了概念的正确理解。因此,以实验为主线的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在实验中做到声音、图像、投影、模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有机结合,使同学们能通过观察,分组讨论,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加深理解,启发同学们自己去形成概念,探索规律,纠正错误,完善认识,优化认知结构。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多媒体教学与常态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用科学性、思想性、适度的原则合理地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辅助功能,才能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轻轻松松地学,从而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阎金锋,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谈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教学互动的一种形式,但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提问针对性激发兴趣探究欲望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
【摘要】升入初三,学生面前又增添了一门新的课程-化学,怎样促进学生学好这门学科,除要以身边日常的物质变化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注重学习方法外还要在学习中把握读、听、思、做四个步骤。  【关键词】氧化反应勤思多想  第一是读。  它是个预习的过程,预习就是要读懂。读懂是获得课本只是的源泉,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把疑难、不懂的地方划下来,留待课堂时认真听讲,尤其对课本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
期刊
【摘要】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然而,在当今,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在这一方面较已往的大纲做了很大的变革,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新课标"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依然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成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出教师原计划中所没有的新问题、新情况,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新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  【关键词】课堂生成预设创设情境点拨  叶楠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多看,在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多设疑,在试验中激活创新思想;多做,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多看创新意识多设疑创新思想多做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比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这已逐渐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