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梅子:日本纸币上的新人像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新版纸币设计,预计将于2024年度正式发行,这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更新。其中,新版5000日元纸币的正面是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先驱、日本女子英语教育先驱、津田熟大学创始人津田梅子。津田梅子一生活跃于推进女性教育和英语学习的领域,她登上日元纸币也是当之无愧。
  1871年底,日本媒体罕见地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关于女性的新闻:“五个女孩即将赴美留学。”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女孩们随同“岩仓使节团”登上了去美国的“亚美利加号”轮船,其中就包括身穿火红和服的津田梅子。五个女孩中,她年龄最小,还不到七岁。
  她的父亲曾是日本将军幕府的翻译官,希望女儿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当时正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兴欧美之风,女孩们的使命是,学习西方文化,成为更好的“贤妻良母”,将来为国家的文明开化效力。于是,日本政府招募女学生时,父亲为梅子报了名。
  三周的航行苦不堪言,太平洋上暴风雨频发,蜷缩在狭小的船舱里,梅子懵懂又忐忑。美国意味着什么,她当时并不知道,第一次离家的感受,她在两年后写进一篇英文作文里:“当我看到地平线一点点消失,我心跳加速,我试着不去想离开家这件事。”
  到美国后,梅子寄宿在作家查尔斯·兰曼家中,并进入一所女校就读。因为没有英语基础,梅子的英文只能从零学起,不过到二年级时,她已是班级第一。作为武士的女儿,她举止得体,有着“灿烂阳光般的快乐”。对梅子喜爱之余,兰曼夫妇还送她学钢琴,带她看展览、参观世博会。梅子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逐渐淡忘了母语,唯一铭记的,是临行前皇后的教诲:“记住,要不合昼夜,全身心投入你们的学习。”她牢记自己的使命,在作文中的口吻,俨然是一个小使节。
  1882年,梅子在美国一所一流中学读完高中,学历证书上如此评价:“津田小姐在拉丁文、数学、物理、天文学和法语上的进步在班里遥遥领先,她的进步不输给其他任何一个欧美女孩。”转眼间,留学的十年限期已到,日本政府发出回国令,她的告别派对登上了报纸,《时评晚报》预言:“回国之后,她将会是一位优秀的英语学者。”
  新的一页即将翻开,梅子踌躇满志。然而,此时的日本已经今非昔比,梅子想要重新融入已非易事:语言不通,“手脚被捆住了,又聋又哑”;西方热减退,日本政府没有为她安排任何工作;社会推崇男尊女卑,“顺从的女性”让她吃惊;小学以上的女校几乎没有,她期盼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女性,却困难重重。“现在日本需要的,是社会状态的改变,我想建立自己的学校,永远不结婚。”在给美国养母的信中,她这样说。
  为了“在建立学校的计划上获得帮助”,梅子努力活跃在日本上流社交圈,在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倡议下,1885年,“华族女校”诞生,梅子收到了政府的任命书。虽然女校诞生了,但现实令人失望,作为贵族女校,学校的宗旨是培养贤良的妻子、聪明的母亲,而不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争取独立自由,这与梅子的办学理念大相径庭。
  1889年,梅子选择再次赴美,进入布林茅尔学院学习生物,在这个男性学科领域,她同样成绩优异,与教授合著的文章发表在权威刊物上。课余,她在大学教育协会演讲,向美国社会发出日本女性渴望进步的声音。结果是喜人的,她的教育理念获得美国民众的支持,很多富有女士纷纷慷慨解囊。三年后,她带着筹集到的资金回到日本,成立“赴美留学选拔会”,资助日本女性出国留学。
  回国后,梅子为进步刊物撰稿,通过公开言论推动女子教学,并大力呼吁:“我们需要榜样来告诉这个对女性感到不屑的世界,教育不会败坏她们。我们需要能够成为榜样的女性,为她的同胞辩护。”同时,梅子在英语报刊上发表的见解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她受邀到美国妇女俱乐部演讲,到英国考察女性教育。
  在伦敦,她还有幸见到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冲破世俗藩篱、投身护理事业的精神给了她很大鼓舞。手捧南丁格尔送的紫罗兰,梅子更加坚定了改善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理想。于是,1900年,梅子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薪和职位,在信中坚定地对朋友说:“我已经烧掉身后所有的船,没有退路了!”
  在朋友们的资助下,一所为平民开设的“女子英学塾”正式开办。虽然学生只有十名,但梅子提倡的追求人格和知识培养逐渐受到社会认可,半年后,学生数量已经翻倍。第二年,梅子被日本教育部任命为英语教师资格考试评审员,为日本女性开了先例。梅子身为“女性教育家”的身份迅速传开,朋友给她写信时,哪怕信封上的地址只写“东京”,她也能收到。
  “多年以來我一直怀着这一心愿,希望我的一生,以及我所树立的榜样不会白费。此刻我认为,我的愿望成真了。”一颗种子破碎,无数新芽发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日本女子开始接受教育。1929年,完成种子使命的梅子去世,为了纪念她,学校改名为“津田英学塾”,即“津田熟大学”的前身。
  从此,梅子被一片梅树林包围着,安息在新校园里,看着一代代“梅子们”成为新的女性榜样,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日本现代史上。日本政府宣布的5000日元新纸币的人像变更为津田梅子,无疑也是对她崇高的致敬与认可。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1766年夏天,乾隆突然颁布谕旨下达了两个指示:第一,官方史书今后在叙述南明诸王及他们的几个“小朝廷”时,不再需要冠以“伪”的前缀;第二,对于抗清的明朝大臣,也不应因为他们的反清政治立场而视他们为“叛逆”。  将南明政权及其抗清臣子分别视为伪政权与叛逆乃大清立国以来的一贯立场,乾隆此次政治表态意味着公告天下,正式结束官方对南明史长达100年的否定立场。但由于所涉领域过于敏感,直到1775年年底乾隆
美国海军上将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是二战中美军人气最高的将领之一,他率领的美国海军第三舰队血战太平洋,打得日本人闻风丧胆。1942年4月,他指挥轰炸机群成功空袭了日本首都东京;1943年4月,他又组织舰载航空兵一举击落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山本五十六就此殒命,给日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精神打击。就是这样一个打得日本满地找牙的骁将,却败给了一场台风,并由此催生现代台风预警。  19
1942年6月,民国女作家、翻译家沉樱打包好行李,带着两个女儿站在了位于重庆北碚的家门口,这天,是她决定离开第二任丈夫梁宗岱的日子。这年,沉樱35岁。长女梁思薇5岁,次女梁思清年仅一岁。  这一年,也是沉樱与同为作家、翻译家的梁宗岱婚后的第七年。  沉樱再次数了数行李,又看了看两个年幼的女儿,良久,她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长叹了一口气……  一  七年前,决定和梁宗岱在一起时,沉樱只带了些许衣物和书稿
19世纪末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移民大量涌进的同时,移民聚集地贫民窟也成为社会的毒瘤。垃圾遍地、疫病流行、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国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有一个人例外——赫尔宫协会(开展社会福利活动)创办人劳拉·简·亚当斯。  受热心公益的父亲的影响,亚当斯从小就很有爱心,长大后,她同情穷人和服务他人、乐于助人的思想更是在心底扎了根。然而那时的社会对中产阶级女子的期待是当贤妻良母,因此从女子学院毕业后,她找
北宋有个官员叫祖无择,颇负文采,为人仗义,就是长得有点磕碜。他很有自知之明,心想:只要我温柔似水,再略施薄计,照样可以抱得美人归。  《高斋诗话》中载,祖无择晚年时看上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徐姓美人。议亲时,徐美人留了个心眼,任凭媒人将祖无择吹得天花乱坠,仍坚持先“验货”,眼见为实。  祖无择对着铜镜左看右看,恨不得给镜中人两个大耳光——你长这副模样,如果被徐美人瞧见,铁定鸡飞蛋打!薅掉N根头发后,祖无
张仲景  夜已深,终将《伤寒杂病论》写完,聊以欣慰。  王粲,刘备,华佗,黄忠  华佗:这是医学界划时代的大事件啊!  刘表:仲景弟,你将时间用来写医书,这让我很为难啊,记住,你的本分是太守啊!  张仲景回复刘表:其实我觉得这本书能造福更多生灵以及子孙后代。  劉表:这样下去,我很难再推荐你升职了!  张仲景回复刘表:若不能为民造福,这官不做也罢!  王粲:虽然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不过还是恭喜一下
楊国栋原籍湖南桃源,和曾国藩算半个老乡。他从小喜欢书画,因仰慕曾国藩的学问和理学成就,二十多岁时千里迢迢地进京,谒见当时已名冠京师的曾国藩。  几天接触下来,同样对书画痴迷的曾国藩便和杨国栋惺惺相惜,认定他是可造之材,将他收入门下,闲暇时一起探讨书画。曾国藩多次在朋友面前夸赞杨国栋悟性高、学问好、功底深厚。  杨国栋听到老师夸赞,非但没有沾沾自喜,还低调地表示:自己是来求学问、长见识的,不是来炒名
亨利·卡文迪许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家,除了卓越的科研成就,他还顶着“科学怪人”的外号驰名科学界,他的“怪”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731年,卡文迪许出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受父亲影响,他对科学非常感兴趣,22岁从剑桥大学结业后,就开始了科研之路。他从化学领域人手,实验出空气的组成,分离出氢气,发现二氧化碳,第一个用氢和氧化合生成水,还发现了硝酸……他的第一篇论文《论人工空气》就获得英国皇
在北宋政壇,王安石是跺跺脚就能引发官场地震的大人物,他的儿子王雱也天资聪慧,自24岁凭真本事高中进士后便一路顺风顺水,从太子中允做到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受诏编了几本诗书,因才华横溢而深受宋神宗赏识。  王雱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他小时候,有客到访,指着堂下笼里的獐和鹿,问:“何者为獐?何者为鹿?”王雱眨着眼说:“獐旁是鹿,鹿旁是獐。”客人大为惊奇,觉得他不同凡响。  年少成名的王雱似乎很有资格睥睨众生
一  彼时,正是烟暖云疏的三月天。黛眉初扫的女子神色慵懒地倚在窗口,她的颧骨上生得一颗红痣,相思豆一般,衬着胜雪的白皙肌肤,眉目显得越发妖娆。  女子握紧了纨扇,轻声吟出上面信手填涂的诗句:“骤雨歇,花藏露,石上胭脂画眉顾。晚风晴,月如故,一别西风经年误。”一口长叹还在末梢,便听得楼下传来班主催促的声音:“赶紧随我去尚书府,这出戏丝毫误不得。”  她应了一声,眼角扫过妆镜台前的胭脂盒,坐下来,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