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遗“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思考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以传统技艺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要靠生产工艺环节来体现。过去,这些物态化的产品是上层社会和普通阶层的日用消费品,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这些非遗项目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需求人群,逐渐陷入传承危机。如何让这些延续着中华文化血脉的传统技艺产品活跃在当今消费市场中,“生产性方式保护”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何谓“生产性方式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这一理念,是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是指在不违背传统手工生产规律和运作方式、保证其本真性、整体性、手工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的前提下,使传统技艺、传统医药药物炮制技艺、部分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绝不是产业式开发,我们应该将其与当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理念与模式相区别。文化创意产业是为取得经济效益而进行市场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强调创意和创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更加关注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环节——手工艺生产实践,对“生产过程”的关注让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创造也要更为小心和慎重。所以在开展“生产性方式保护”工作中,坚持传承非遗项目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和工艺流程是开展此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的底线。一旦冲破这一底线,制作工艺机械化,那将会断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从而也就丧失了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生产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和单位不同于一般生产企业,它必须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施和传习基地。对于有一定产业规模的非遗保护企业、单位,鼓励其实施“工厂+博物馆+传习所+文化观光旅游线”人文生态整体保护模式,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即似于这一模式。
  景泰蓝制作技艺
  面临传承危机与商业潜力
  景泰蓝,又称铜掐丝珐琅,它是用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质胎形上,再填上彩色釉料,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其颜色丰富多彩,釉质优美沉稳、坚实浓郁。在历史上,景泰蓝曾经是比玉石珠宝都贵重的国宝级重器。如今,它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历史环境,再加上工序繁多、工艺复杂,愿意学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景泰蓝制作技艺面临传承危机。
  近年来,随着文物回流和人们对传统艺术品的关注,工艺精湛、存世量少、收藏价值高的明清景泰蓝备受藏家们的追捧,出现了“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的景象。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泰蓝的关注度逐日提高,当代大师们的优秀作品也被人们争相收藏。
  早期的珐琅作品均是出自宫廷造办,用的是最好的技术、原材料,因只做一只或者一对,多为孤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同样大小和工艺的珐琅作品,清代的价格是现代作品的100倍以上。如今,当代大师们的经典力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作品主题、设计还是工艺水平较古代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景泰蓝制品的潜在市场非常大,也为收藏者的藏品保留了很大的升值空间。
  景泰蓝制作技艺的
  “生产性方式保护”探索
  当景泰蓝作品市场逐渐走好,如何处理好传统景泰蓝制作技艺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便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于1956年1月,2002年11月改制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集景泰蓝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工艺展示、精品收藏、参观购物、科普教育为一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景泰蓝研发、生产、销售、展览展示基地,在2011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宝塔形”人才构架,培养后继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是以“人”为载体,以“传承”为基本特点。作为身怀这项非遗专门知识与高妙手艺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保护工的关键。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以传承人为轴心的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传承人的技艺优势,通过传、帮、带,开展多层次的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活动。同时,建立大师工作室,以名师带高徒的方式,对景泰蓝制作技艺进行传承。目前企业建有四个大师工作室,每位大师门下拥有4至5名高级技师,10余名高级技师各带2位工人技师,形成“宝塔形”人才构架,为景泰蓝行业培养后继人才,使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有序,有效解决了非遗项目人才馈乏的问题。
  2、利用传统技法,恢复传统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方式保护”强调的是“保护方式”,关注重点在“生产过程”。手工技艺实践作为重要的“生产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所在。
  景泰蓝按照制作工艺技法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即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錾胎珐琅和画珐琅。由于历史原因,錾胎珐琅和画珐琅自民国初期就已停产,工艺濒临失传。为了对錾胎珐琅和画珐琅进行了恢复性抢救,北京市珐琅厂集中两年高仿复制了60余种宫廷御用景泰蓝。在复制过程中,针对性地研制、采用明清传统釉料,按照明清时期珐琅器的制作工艺进行纯手工制作。 3、拓宽景泰蓝制作技艺应用领域,增强企业供持续发展力
  珐琅厂的产品经历了从商品到工艺品、艺术品、再到收藏品的发展变化。1995年,北京珐琅厂开始从商品向工艺品方向发展;2002年,北京珐琅厂改制,700人走了300人,开始由工艺品向艺术品发展;2008年以后,景泰蓝由艺术品向收藏品方向发展,应用领域也扩大到室内外建筑装饰工程、城市景观工程和商务礼品、艺术收藏品、高档产品包装、生活实用品等,不仅始终坚持“厂中设店”的销售模式,还成功开发制作了80平方米的大型城市景观工程《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等三座景泰蓝室外喷水池,以及中南海、首都机场专机楼、北京会议中心及多家五星级酒店、别墅、高级会所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工程等。景泰蓝艺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对景泰蓝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积极参加各种展览展示活动,自办展馆展示作品技艺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为积极扩大景泰蓝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每年参加的景泰蓝技艺展览展示活动达20次以上。2012年6月建成了我国首座“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参观者可在博物馆内欣赏到不同时期的景泰蓝艺术经典作品,还可以现场观摩国家级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除此之外,博物馆聘请了国内十余位专家、工艺大师、学者担任顾问,不定期为来宾提供景泰蓝历史文化鉴别、收藏、保养等讲座。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作为“遗产”的属性,保护必为前提。我们要尊重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在不盲目、随意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前提下适当拓展市场空间、创新营销模式,让它们在生产与经营流通等环节中得到有效、科学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部学术助理)
其他文献
7月中旬,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火斗山乡井上村发现清代光绪年间石庙,石庙高约80厘米,宽约55厘米,通体用整块石头拼接,采用仿木石雕斗拱造型。据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该庙宇建于清朝光绪四年,距今有130余年的历史,石庙雕刻精美,具有相当的考古价值。
期刊
7月中旬,河南省印发《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实施方案》,将选出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10个重点文化企业进行培育扶持。其中,重点文化企业将依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选定,对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的取消其“双十”工程资格,对完成任务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予以支持。
期刊
7月中旬,杭州知名的千年古刹灵隐寺亦向广大在校大学生推出短期禅修夏令营活动,每日咨询报名人数过百。灵隐寺智忠法师表示,该活动旨在通过研学佛法,为年轻群体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向社会发散正能量。
期刊
7月下旬,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在河南郑州成立。据悉,央视纪录频道为主的收视份额连续两年以55%的速度增长。此外,纪录片社会化生产平台初步形成,去年仅央视纪录频道就有超过400小时的纪录片来自社会创作团队和制作公司。
期刊
7月12日,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甘肃敦煌向20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透露,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对敦煌石窟中52个洞窟、10800平方米的壁画完成数字化工作。当日,2013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在甘肃敦煌举行。
期刊
7月中旬,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该中心定位于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创意产业标准,可提供以版权为核心的各类产品一条龙服务,其服务区域主要是华东和环渤海经济圈,并辐射日、韩及我国华北和“黄蓝”国家级战略经济区。
期刊
部门利益的存在及其相互竞争构成了地方政府在大文化管理职能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阻碍与制约因素。  “大文化”概念下的文化管理体制  对于文化的含义,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界定。广义的“文化”范畴,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文物、图书馆、博物馆等。这里所讨论的“大文化”,主要指由党委宣传部系统、文化文物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和新闻出版系统所管辖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图
期刊
①5月17日到5月20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以“贸易扬帆,文化远航”为主线,着力推动文化贸易。本届总参观人数479.17万人次,比第八届文博会增长36.45%。  资料图片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等参观了深圳文博会展馆,刘奇葆称赞深圳文博会“越办越好了”。  GFP/图  ③本届深圳文博会首设文化旅游馆,重点展示国
期刊
随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文化企业,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为了更好地关注、指导和推进文化企业健康快速的成长,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以“文化企业经营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暨《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发布会,于2013年5月26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参与本届论坛的嘉宾有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专家、业界精英、文
期刊
7月中旬,湖北随州叶家山M111号墓葬发掘出比曾侯乙墓早约500年的5个编钟,“编钟之乡”随州成为焦点。目前随州亟待敲响“编钟经济”,该市现有文物复仿制企业5家,木漆雕刻厂1家。另外,随州拟投100亿建设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即集演出、颁奖、创作、体验于一体的编钟文化创意园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