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李白之谜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之谜
  唐代诗人群星璀璨,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作为李白的朋友和仰慕者,杜甫赞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惜这样一颗明星却是“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最后在贫病中走完一生。李白像流星划过天空,为中国文学史留下长长的光焰千年不衰。而他的身世又是那样神秘莫测,也许他真的是被贬入凡间的星宿。
  关于李白的家世及生籍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李白称自己为“陇西布衣”,“先为汉边将”,又说“本家金陵,世为右姓”(右姓者,高门望族),还说家族罹难、被流放、回到四川是逃归,致使其郡望、出生地、户籍身份等扑朔迷离。常见的说法中有两种颇有趣味:
  其一,李白和李世民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西凉是五胡十六国之一,维持于400—421年,疆域在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李暠是陇西成纪人,西凉开国皇帝,能文善武,颇有政绩,自称为汉代李广将军的十六世孙。倘若此说确立,李白就是玄宗的长辈。天宝初,玄宗曾诏令李暠子孙去宗正寺登记,李白并未去。究其原因,可能李白自知此身世不可靠,且知李唐的西凉武昭王家谱亦为伪造。
  李白“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对皇帝认祖归宗的底细很清楚,因此宁愿靠隐逸、修道、干谒以求闻达,也没有去宗正寺登记。但是,在老年病危时,李白去投靠的李阳冰是赵郡李氏,属于李唐同族。李阳冰被李白认定为“从族”、尊为族叔。李白的家世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考虑的,貌似无法知晓了,只能是千古谜案。
  其二,李白非汉族,其父为胡人商客,入蜀后随汉姓、以商客之“客”为名。最早提出此论的是陈寅恪先生,他非常笃定地认为“绝无疑义”。后来的学者又给出很多证据,如李白的相貌独特,贺知章见他时“既奇其姿”,又“奇白风骨”,“扬眉谓之太白星精”,“呼为谪仙子”。又有史料称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李白高大,据推算约为1.9米,高于一般汉人。会胡语算是更直接的证据。由《奔亡道中》可知,李白和他最后一位夫人宗氏着胡装逃难,“俗变羌胡语”。天宝初年在担任翰林时,在番书送达、群臣莫识时,李白“草答番书,辩如悬河,笔不停辍”。
  李白从出蜀后再未回去,也不见其在诗文中提及父母家人,这与儒家孝道传统非常不符合。而李白在暮年时写过“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也表达出对西域的思念。他对屈原、诸葛亮、陶渊明这些素来被世人敬仰的先贤颇有非难,又在诗文中表现出不合儒家传统的对女性的同情。尤其与其他士子显著的差异在于,对待唐与边疆民族的战争时,李白持反对态度,对待其他民族没有大汉族主义的表现。在高适发出“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这样义正辞严的声讨时,李白表达的是“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的反战情绪。
  正是种种此类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让李白的族籍遭到怀疑。但关于李白的身世推测,更多的仍倾向于他是汉人。比如推测他的先祖是被李世民玄武门兵变诛杀的李建成的儿子,或者他是李渊的五世孙,还有认为他是李陵之后,或者是陇西姓李的平民家庭,或者是与李渊抗衡失败的凉王李轨之后,或者是李勣的子孫、因受到徐敬业反武被牵连放逐,等等。李勣是山东人,故有人认为李白被称为“山东李白”与此有关。
  无论何种原因,现实的表现是李白列祖姓名不可考、父亲的名字可能为“客”,连李姓都是从某处归蜀后,“指李树”为姓,或是借用李唐王朝的国姓。
  李白的生年也不确,通行认为生于长安元年(701),另有学者论证为生于神龙二年(706)。生年的不同影响到李白出生地的不同。倘若出生在长安元年、早于其家归蜀的时间,李白很可能生于条支(今阿富汗),或碎叶(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车一带或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或长安。倘若出生于神龙二年,其家已经在蜀地,则被认为是生于四川江油。无论生于何处,都不影响李白出生时有异象显现——在临盆之际,其母梦到长庚星(太白星),故李白名白,字太白。
  族籍成分、郡望、出生地等虽有各种可能,但李白自幼受到很好的启蒙。他的父亲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却“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有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即使不是胡商,也是汉商,因为商人的子弟不能参加科考,故李白才高八斗而不参加科考。非不为也,实不能。还有人认为,李白不参加科考是由于他年轻时担任过小吏,按唐律,担任小吏的人是不能科考的。可是,很大的可能性是李白根本就不屑于科考,他不想辛苦中第后从八九品官员做起,“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他希望直接得到皇帝的重用。
  由此,李白才不畏艰难险阻,仗剑天涯,干谒、游历、结交名士,“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以求一朝闻达。
  转变之谜
  史书说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李白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唐代时,即有其梦笔生花的传说,“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与一般文人不同,除了经史典籍之外,李白还学过“奇书”,他曾经向东严子求学。东严子即唐代著名隐士赵蕤。赵蕤字太宾,是唐代杰出的道家、纵横家,“博学韬钤,长于经世”。玄宗曾下诏请他入朝,他没有应诏。他著有具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的《长短经》(别名《反经》)。李白说自己“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可知他跟随赵蕤学习时间不短。
  跟随赵蕤学习让李白的才华更有所突破,他的思辨力、口才都很杰出。甚至醉酒后也头脑清晰,“时人号为醉圣”。虽才华不菲,李白起初却以隐逸为志。他在追随赵蕤读书的那些年里,与赵蕤一起养山禽为乐,陶然忘机,与世无争,对广汉太守的推荐也不作理会,足见受赵蕤影响之深。
  倘若李白一直如此,文学史便少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他的转变与遇到苏珽有关。开元九年(721)春末,被罢相的苏珽出任益州长史。苏珽曾贵为宰相,又文才了得,和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但是他在见到漫游蜀中、去成都路上的李白后,以礼相待,并对同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李白出蜀的时间也有争议,常见的说法是开元十三年(725)、24岁时离开四川,“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李白没有直奔东西二京,而是游历了很多地方。他虽有志向,“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但随性、豪放,“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弘大”;又深具游侠精神,“十五好剑术”,“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也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手刃过数人,“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轻财好施”,不置产业,在淮扬一带游历时,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裘马轻狂、纵酒携妓是常态,“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身傲骨,即使干谒时,也不示弱;在早期拜会荆州长史韩朝宗、希望他举荐时,高冠佩雄剑”,长揖不拜;在离开玄宗后若干年上书安州长史裴宽、试图向其澄清误会时,他历数自己的长处,希望得到对方的接纳,竟以“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作结尾,摆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态度。
  可以说,李白一方面希望被举荐、声达天庭,受到玄宗重用,另一方面他干谒求仕的功课又不细致,不是那么孜孜以求。他不像王维,在长安住下后频繁出入王侯之门,专心以才艺博取贵人青睐;更不像宋之问,一心要走终南捷径,为了功名不惜一切;又不像王昌龄、贺知章对仕途晋升的淡然,因此他的晋升之路很不顺畅,难免时而会在酒席欢笑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王维是大隐于朝,孟浩然是小隐于野,李白是酒隐于梦乡。“酒隐”是李白对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精辟总结,“也是他藉以立身扬名的一种手段,其中包含他一举飞升的政治理想”。
  妻室之谜
  李白离川后,不事生产,无俸禄进项,花钱无度,浪游四方,还能长期酒隐,未陷于困顿潦倒之境,与他的婚姻和求仙入道有关。
  史载,李白有四次婚姻,初婚是安陆许氏,生儿女各一;之后娶了刘氏,离异;继而娶了山东一位女子,生了一个儿子;最后一位夫人是宗氏。许氏和宗氏都是相门之后,当地望族,明媒正娶;刘氏和山东女子未见详述,婚姻持续应比较短暂。也有学者认为,与山东女子的婚姻可能是误传,或者刘氏和山东女子只是侍妾,是为了帮助照顾许氏所留的两个孩子,不是正式的婚配。为李白提供长期支持、与李白琴瑟相和的是许、宗两位夫人。
  许氏是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圉师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少时的同学,是唐朝开国辅佐功臣。许圉师任过高宗的宰相,但因为不是武则天的人,被借故罢相。他的外甥郝处俊一直反对高宗给武则天放权,更是被武则天视作眼中钉。郝处俊死后,他的孙子郝象贤任太子通事舍人时,坐事被处死,临刑前怒斥则天。武则天大怒,不仅肢解了郝象贤的尸体,还将其父母及祖父郝处俊的坟墓毁了。从郝象贤这件事之后,唐代处斩犯人时都以木丸塞口,以免临行前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在这样的局面下,许圉师家族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牵连。玄宗朝,许家做官的都不是许圉师的直系后人。因此,许府能和李白联姻也不是很意外。毕竟李白的才华、气度、口才及他的“本家金陵,世为右姓”这类含混又光彩照人的身世也颇为不俗。而许府曾经的辉煌和当下的平淡应该也让李白不覺得是攀附豪门。
  有学者认为,从李白的婚姻来说,李白不会是商户出身。根据唐代律法,结婚前要互通双方的户籍身份,否则即使结婚也算无效婚姻;男方如果谎报,罪加一等。
  李白和许氏夫人的婚配属于唐代独特的“夫随妻居”现象。李白和许氏的婚配约在开元十五年(727),李白在安陆的生活至少持续了十年,许氏所生女儿名平阳,儿子名伯禽。虽然李白说自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但他并非真的沉溺于安逸的家庭生活,而是以安陆为出发点,四处游历,主要目的是结交名人、引荐自己,因为他还肩负着为妻子家族扬眉的厚望。可惜时运不济,加上李白天性傲然,十年来并无显著成效。
  至于为何搬离安陆,也有多种争议。一种很可能的情形是,李白得罪了当地达官或某种势力,“谤言忽生,众口攒毁”,在安陆实在是不便于继续居住。
  搬到东鲁时,许氏是否健在也是个疑问。有人认为,李白被迫离开安陆,就是因为许氏病故。妻子都死了,还怎么好寄居妻家?李白无奈中带着孩子搬到山东。也有人认为,李白是和许氏及孩子一起去投靠许氏在任城(今山东济宁附近)任职的父亲,之后许氏病故。李白在任城期间有可能取得当地的户籍,此亦可能为李白被称作“山东李白”的原因之一。
  安陆期间,李白外出游历不只是去拜会各位俊杰、游览大好河山,还为了求仙学道。一方面,李白的求仙学道有他自幼跟随东严子学习的基础和对道家的向往,“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另一方面,通过入山修道走向仕途的终南捷径的风气,在初唐既已兴起,对李白不会没有启发和影响。李白一生漫游,一部分川资是由各路朋友解囊相助的,其中就有不少是道士。
  约在开元十三年(725),李白结识了司马承祯,并深受其赏识。李白为此事特作《大鹏赋》,自比鲲鹏,将司马承祯比作赏识鲲鹏的希有鸟。李白被召入朝与司马承祯的关系很大。藉由司马承祯的引荐,李白结识了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她给予了李白有力的支持。
  藉由仙道之缘,李白的求仕之路有了转机。微微开启的朝堂大门透出万丈光芒,李白看到了希望。
  入宫之谜
  天宝元年(742),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白被玄宗召入宫中。此时李白漫游洞庭、襄阳后回来不久,在一次又一次的远途跋涉拜会无果、一年又一年的求仕路折返、四面受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悲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之后,突然收到召入长安的消息,可以想象李白心中的惊喜,他“呼童烹鸡酌白酒”,“高歌取醉欲自慰”。出蜀十七八年,大好青春都已浪掷,愁云惨淡时忽被任用,更要“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喜不自胜之情跃然纸上。
  彼时许氏当已谢世,与刘氏的短暂婚姻以对方主动离异终结,离异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嫌弃李白“碌碌无为”,为李白主持家务的也许就是“鲁一妇人”。李白与许氏感情深厚,“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发”,无论生离死别,许氏都令李白魂牵梦绕。终于要扬眉吐气时,爱妻却已不在。   但种种前尘往事、挫折不易,李白都无暇顾及,他要“著鞭跨马涉远道”,奔赴长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正史所载,李白最终是由吴筠推荐入朝。有学者考证,李白诗文造诣虽已有一定名气,他却是“以道教徒身份或以道士兼文学身份”被召入宫中。一方面由于“尤忌文学之士”的李林甫此时已经专权,文学之士的进阶之门被严重堵死;另一方面,玄宗对李白的迎接是“降辇步迎,如见绮皓”,像迎接汉初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的绮里季一样,并“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这些做法更适合对待世外高人而非文学之士。玄宗还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赞其道义深厚。由道教徒身份被召入,也符合当时的大环境。开元末年,玄宗对道家更崇尚。因此,不少道人被玄宗召用。而李白流连道观,与贺知章著名的初相见亦是选定在紫极宫(实为长安的太清宫),贺知章惊呼“谪仙子”,解下佩戴的金龟换酒,欲与其一醉方休。
  根据李白自己的描述,成为翰林待诏后,他“名动京师”,早年所写的“《大鹏赋》时家藏一本”。作为天子身边的侍从,李白“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奉旨填词,随行扈驾,又被玄宗“问以国政”,撰写诏书,“不草而成”,“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一片风光。但实际上,李白貌似并未进入宫廷的文学中心。李白在京期间,玄宗举办过三月三曲江宴;七月份在花萼楼为裴旻办庆功宴,裴旻还奉诏舞剑;十月携贵妃去华清池温泉等,这些活动中都未见李白流传下来的应制诗。天宝三载(744)正月,贺知章致仕时的百官群臣于长乐坡的大宴会,他也未能出席。对于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李白只能在潼关昭应县阴盘驿为他单独送行。
  造成此番局面的原因很复杂。玄宗怠政,整日沉浸于贵妃的温柔乡中,盲目倚重奸诈阴毒的李林甫,朝堂乌烟瘴气,人人自危。他召入李白本非为政事,自然不会重用李白于政事。李白作为一介布衣,亦无机缘进入朝堂,更无机会参政。他又喜“浪迹纵酒”,神昏形秽,呼朋引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作诗咏歌时,以谢安为理想,以隐逸为志向,以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终,在贺知章退休离开长安后,同年三月,李白也被玄宗“赐金还山”。
  笔记小说中记述李白被赐金还山的理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借杨贵妃之手报了李白酒醉后让他脱鞋之仇。高力士对杨贵妃说,李白填的词是将她比作赵飞燕以侮辱贵妃,于是“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而这毕竟是野闻轶事,不足以全信。信史中至少有三种解释,一种是由于朝廷政治斗争,“为贱臣诈诡”;一种是他困于京师而不乐,有目共睹,许多朝臣文人都写了关于他的诗作,“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一种是玄宗担心他酒后将宫掖中的秘闻失口说出,“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温室树即指宫中之事。
  召入的消息来得匆忙,放还的旨意到得仓惶,一夕之间,曾得龙巾拭唾,御手调羹,力士抹靴,贵妃捧砚”的谪仙子便要离开天庭。尽管表面上看是“长揖辞成功”,可是李白的内心必不平静,赐归前后的境遇也截然不同,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只能收起自己“待吾盡节报明主,然后相携沧州卧白云”的美好愿望,不及报明主便要去“田野醉芳樽”了。
  离开长安后,李白继续游历,同时求道。当年秋末冬初,他由天师高如贵在齐州(今山东济南)紫极宫正式受篆,加入道籍,成为一名道士。入道可能是由于受到赐金还山的打击,也是李白从小一心向道的结果。在入宫之前,他已经修道多年,道行不低,已得胡紫阳(司马承祯的徒孙)真传,是玄宗的诏令打断了他的修仙过程。所以在放还之后,便继续潜修了。而李白的形象也转变为“身佩豁落图,腰垂虎鞶囊”“仙药满囊,道书盈箧”“与白云为伍”,更是一番仙风道骨之姿。
  晚年之谜
  从天宝三载(744)三月离京到天宝十五载(756)冬安史之乱爆发初期,李白以梁园(商丘)为寄居地,继续“浮游四方”。李白诗中说自己是“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虽不是真的客居十年,但也是长期居留梁园,因为他在梁园另安一家,娶了宗氏。
  离开长安后,李白去了洛阳,在那里遇到杜甫,他们结伴游大梁,遇高适,同登吹台、游梁园,一起在宋州(商丘)饮酒、赋诗、行猎。杜甫、高适此时仍在忙于种种无果的干谒,出头无门,李白是满怀希望后的失望,梁孝王召集天下豪杰的梁园对他们便更具深刻的意义。是年冬,李白受篆之后还家。次年夏末,李白与杜甫会于兖州(山东昌邑),又去齐州会同高适去拜谒北海太守李邕。之后李白返家。
  天宝五载(746),李白在同族兄弟帮助下,购买田地以养子女。冬天又浪迹梁园,与宗楚客的孙女宗氏结婚。民间有“千金买壁”的传说,近年来还演化出同名电影,讲述的是宗氏被李白的题壁诗文打动芳心,重金买下那块墙壁,以免诗文被刷去;李白听说美人义举后,也萌生出敬爱之心,请杜甫、高适做媒,喜结良缘。可惜这个传说仅是闲话而已,并未查得其史料出处。
  宗氏是宗楚客的孙女。宗楚客是武则天三伯父武士逸的外孙。武士逸和他的几位兄弟都在唐初开国时有战功,被李渊分封过。作为武则天的外甥,宗楚客和他的哥哥宗秦客不遗余力地支持武则天,兄弟二人皆担任过宰相。宗秦客帮武则天造“曌”等十二个字,并私下奏请武则天改朝换代。宗楚客由于支持韦后而被玄宗诛杀。因此,李白与宗氏结婚时,宗家亦如许家一样,是曾经的大户,却繁华不再。不过士族传统依旧,造就了宗氏的知书达理。
  据周勋初先生推测,宗氏可能与李白事先有协议,不负责照顾李白前妻留下的孩子们;也可能此时“鲁一妇人”仍在山东家中留守,故李白没有长期驻留山东。在梁园期间,李白似乎对宗氏较为怠慢,不似之前与许氏的缠绵,“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但宗氏亦信奉道教,清心寡欲,对李白的醉酒可能不会太在意。
  套用现代的观念,宗氏和李白更像“灵魂伴侣”,他们不见得花前月下,却心意相通。李白对宗氏很尊重、爱戴,对其信奉道教欣赏、支持。宗氏曾去庐山与李林甫之女李腾空结伴修道,李白送宗氏前往并赋诗。安史之乱初期避战乱时,也许是行程不便,李白并未回山东照顾孩子,逃亡时他照拂的是宗氏,“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选定庐山为避难处后,李白与宗氏在庐山结庐,准备定居于此,安享岁月。可惜永王过庐山时,征召李白入幕,打破了宁静。   至德元载(756)十二月,李白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壮志昂扬地从军,准备做大事业。“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辞别宗氏后,入永王幕府,期待永王能利用水军从扬州直通幽州,取安禄山老巢,剿灭叛乱。好梦不长,永王成了玄宗和肃宗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玄宗逃亡途中,肃宗“被迫”继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不得不放弃部分权力。太上皇和皇帝双重负责、分片负责,虽在战时有利于军情迅速汇报,但为朝堂的安宁埋下祸端。玄宗两次任命永王,令其掌握水军北上抗敌。肃宗也同意了这样的安排,可是在永王真的大军北上时,肃宗出于对自己权位的担心出尔反尔,以叛乱谋反之罪对其镇压。在与朝廷的对战中,永王中箭被抓,后被杀。作为其“羽翼”,李白难逃牵连。
  李白被判“加役流”去了夜郎。“加役流”是唐代最严厉的流放,相当于死刑减刑。李白免于死刑有几种可能的原因。一种说法是,李白早年救过郭子仪,彼时郭子仪报恩,力保李白。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肃宗十分依赖,如果郭子仪确为李白求情,免死是不难的。但不少学者对此质疑。可以确定的是,宗氏在李白入狱后,为救李白四处奔走。患难见真情,李白在寻阳狱中时,惦记儿子与宗氏,“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对宗氏十分感激、思念。在李白動身去夜郎时,宗氏的弟弟宗璟远路赶去送行,李白感喟说“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对于宗氏,他有说不尽的敬爱与抱歉。
  抵达夜郎后,李白约于次年遇赦返回。不知何故,他没有再与宗氏团聚。在夜郎时,李白未得到宗氏的书信,“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也许宗氏已经故亡,或者是遁入深山修道不再顾念尘世。
  晚年的李白仍然踪影未定,四处辗转。他的卒年也不确定,有多种说法。李白的墓地在安徽当涂。死后他的儿子伯禽来为其守孝,定居于当涂。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任宣歙观察使,特意去当涂访李白后人。伯禽已亡,其子外出多年未归,伯禽的两女已嫁农夫。这两位李白的孙女将家存的散乱、有限的记录交给范传正,并指给他李白墓地所在。范传正与当涂县令一起为李白迁葬,将其墓地迁至李白一心所向的青山——那是谢朓常常去的地方——李白说自己“一生低首谢宣城”。
  在闻听李白被流放夜郎后,作为李白的挚友,杜甫写下《梦李白》,其中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可谓对李白漂泊跌宕一生的赞誉和安慰。才华空前绝后的李白,从生到死,身世都是一团迷雾;来去匆匆,为世间留下一片绚丽的彩霞——也许他真的是一位被贬谪的仙官。
  (作者系文史学者)
其他文献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啦啦操,通常称为“拉拉队运动或啦啦舞”,其英文名称为“cheerleading”。它是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啦啦操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展现青春活力,体现团队凝聚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亲睐。啦啦操运动自传入我国后,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体育总局体操中心的引领与大
2020年3月底,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一个来自海德堡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普通的德国医生。他说,他和家人均已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并伴有明显症状,但德国境内的有效药品已经断
在中国,中小学“校长”的称谓源于1912年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其中规定,“学堂”改称“学校”,以“校长”替代从前的“堂长”“监督”等。在实践中,校长不只是一个职
对TC18钛合金进行了焊接热模拟试验,模拟该合金受焊接热循环作用自高温β相区以不同速度冷却的过程,分析研究该合金在相同热输入条件下,冷却速度对均温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目的分析中西结合证治气阴两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0月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38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9例)与
目的探讨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11例,按年龄分为早发组202例,非早发组509例,分析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男性、高血压、早发冠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引发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宫体注射欣母沛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
经过十多年的互联网企业的洗礼,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已全然不同,中国线下商超原有商业模式开始颓势尽显,全行业进入下降通道,转型与创新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尼
广东建工集团是集"建筑设计、技术研发、投资开发、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大型产业集团,也是广东省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承担者和主力军,整个集团约有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行,教育的改革势必与互联网同行。针对现阶段商科类实验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互联网+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提出对抗性竞争教学模式,指出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