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思维训练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造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接近外语本族语语音和语感的最佳时期。实践表明主动思维训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1 创设宽松、愉悦心理氛围,激发创造思维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及时充电,努力掌握时代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够跟孩子拥有共同语言,扫除代沟。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笔者总是努力营造着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且根据语言点设计一些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在这里能够得到大伙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分析以及分析判断能力都得到了综合的培养和发挥。
  
  2 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创造思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思维训练法,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养成大胆探索习惯。教学中,笔者就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3 积极评价,鼓励创造思维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没有料到,措手不及的甚至是刁钻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和问题,这时教师如果以爱面子为前提,在恼羞成怒之下,将它们以异端处理,一棍子打死,或者加以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是痛骂一顿,那么学生所有的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泡沫都将随之破灭。学生只有处于一种积极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中,才能激发出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的一句随口可出的鼓励有时会给学生无穷的动力,甚至会鼓励他一生。卢勤因为当年母亲的表扬,爱上了画画,成了现在全国闻名的知心姐姐。所以多给孩子一些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笑容,让孩子在被肯定的情况下大胆的创造。
  将主动思维训练法运用于小学课堂已经有一学年,在这之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增强,能够灵活的将各课知识与英语相结合运用,纯粹的做到了把英语做为语言来使用,而不仅仅是当一种学科来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大声说英语,在课外也能积极地用英语进行会话,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的趣味性浓厚,学生自学、自评能力和创造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挥。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堂在全国的推进,研究性学习已从最初的兴趣小组、活动课、专门必修课,发展到越来越广泛的向学科教学渗透。而语文学科较其他学科有自身的优势:增进学科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因此,探索研究型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探索依据    新课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几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
期刊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理想的语文课堂该是什么样呢?笔者想,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多彩的、真实的。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应用和实践。    1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文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消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了智慧,加重了负担,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无疑会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前提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
期刊
【摘要】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掌握汉字说好普通话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首先调动起他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教师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拼音教学;心理特点;调动兴趣;教学方法灵活    汉语拼音学习是母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为识字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法还可以帮助说好普通话,扫除阅读障碍。因
期刊
语文教育内容深广而又复杂,它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可谓课题多、任务重,但解决完成它们的途径手段大都归到语文教学上,如果离开语文教学去实现语文教育的素质目的,那是根本办不到的,如果不讲教法,就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艺术性,是语文这一学科特征决定的。语文是工具,是文化载体,语文是一篇篇毫不雷同,各具特色的文章,它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因而,教它的教师就不应该像机器加工一样,采用同一模式。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科技、制度、管理、理论、观念全面创新的新时代,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教育的总趋势,人的创新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潜力,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活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个性完善,综合素质强,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结合教学实际,
期刊
活动,是上好小学英语课的必备条件。  小学英语教学,其主要对象是9—13岁的学生,他们接受、掌握并运用英语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使学生达到听懂、说好并灵活地运用英语呢?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动脑、动口、动手及“三动结合”。这四种活动形式贯穿一堂英语课,有机组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了这些手段,使英语课生动、活泼、有趣。    1 动脑  动脑是动口,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1 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识字的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这几年笔者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寻找到一些方法。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是很重要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们对识字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