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业学校导游专业的特色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设导游专业的职业学校应针对专业特点大力开展特色教学。导游特色教育的基础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关键是导游核心能力的训练,法宝是导游方法的灵活运用,导游特色教学的提升靠社会实践的磨砺。通过特色教学,职业学校一定能向社会输送大批优质的导游人才,提高我国的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特色教学 职业道德 核心能力 导游方法 社会实践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它自“二战”后兴起规模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处于新世纪的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导游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导游素质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从高等院校到中等职校,都相继开设了导游专业,旨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合格的导游人才。一个优秀的导游,不仅要有优良的仪表仪容和精神风貌,更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导游专业应大力开展特色教学。
  
  一、职业道德的教育是导游特色教学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我国教育制度历来奉行的宗旨,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导游基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具有优良思想品德、正确道德观念的合格导游。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不仅是每个导游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衡量导游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导游工作具有涉外性和代表性,外国旅游者习惯从导游的一举一动中来猜测、评估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人情关系,导游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形象。导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导游不仅直接面对种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还要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意无意地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因此,导游教学应在思想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方面(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意识方面(政治意识、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讨论。通过教育应让学生明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有远大的事业理想。其次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文明礼貌,真诚公道。第三,要努力培养个人的文化修养,在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第四,要理解导游的角色定位,注重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
  
  二、核心能力的训练是导游特色教学的关键
  
  导游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应具备带团能力、讲解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和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导游专业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导游核心能力的训练。
  1.导游带团能力
  导游带团能力即导游根据旅游团的整体需要和不同游客的个别需要,熟练运用能提高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导游良好的自身形象是带好团的前提。导游在服务中,不仅要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做游客之所需,还要注意同游客进行必要的意见沟通和情感沟通,与领队搞好关系。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掌握塑造个人良好形象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素质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2.导游讲解能力
  导游讲解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讲解,可以增强游览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知识,从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导游讲解能力的教学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语言、口语技巧等。
  撰写导游词是导游人员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史、地、文学、艺术及相关书籍,以拓展知识面;导游专业教师也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然后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景点,结合有关材料,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导游词来。这样的导游词才不会拘泥于书本,并有利于形成每个学生个性鲜明的讲解风格。
  导游的讲解方式主要是口头表达,而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口头表达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经验少,普遍存在胆怯、害羞的特点。因此导游专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口头能力训练。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模拟教学,在课堂上假设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在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词演讲比赛,并要求其他同学坦诚地指出台上演讲同学口语表达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形体语言上的多余小动作,逐渐培养起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并使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加强。
  3.导游规范服务能力
  导游规范服务能力是指导游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职责、服务程序与标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导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导游规范服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研讨辅导法
  研讨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先前讲授内容的认识,澄清概念,通过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章的教学中,可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对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职责进行逐条研讨。研讨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研讨,学生往往能很快掌握书本上枯燥的内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指学生通过演练不同的角色,获得对导游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形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导游如何向客人致“欢迎词”、“欢送词”等,教师可采用此法。此方法对于学生导游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训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
  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是指导游在服务中凭智慧带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周到,能够妥善、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对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使其真正适应将来的导游工作。
  (1)案例法
  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增进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导游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旅游法规知识和有关导游服务规范来分析解决旅游计划变更、错接、漏接、误机、旅游者走失等问题,还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
  (2)现场观摩法
  观摩教学的现场感强,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例如,专业教师带学生去苏州园林,使学生不仅对私家园林的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而且学生亲眼目睹了导游(专业教师)安排客人(学生)入住饭店、为客人分配房间、沿途讲解等情节,感受深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导游手法的活用是导游特色教学的法宝
  
  古人曰:“施之以鱼不如施之以渔”。要提高学生对导游手法的掌握程度,可从两方面入手:
  1.掌握系统导游手法
  游览中,导游灵活应用各种手法,才能启发联想,触景生情,解疑释惑,引人入胜。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系统导游手法。如,游无锡蠡园时,导游让游客先看了四季亭中的春亭,并指着匾额说:“春亭中的匾额上是‘滴翠’,表达了春天的形象,有特色。那么,夏、秋、冬三个亭中会分别用什么匾额呢?各位朋友能否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游客边走边想,边猜边看,猜中的笑逐颜开,未猜中的纷纷敬佩题匾者的文笔之妙。这样的讲解方法自然很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其他导游手法,如点面结合法、类比法、虚实相间法均同。
  2.采用现场模拟导游
  在游览锡惠名胜区时,先将该景区分割成几个重要景点,如古华山门、听松石床、天下第二泉等,每一景点让一学生模拟“现场”导游,对模拟“游客”进行实地讲解。每一景点可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导游手法,并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每个景点之间的衔接技巧。因为导游讲解具有现场性,现场模拟游客的“发难”,往往还能锻炼“导游员”巧于应变的能力,使导游手法的活用更趋成熟。
  
  四、社会实践的磨砺是导游特色教学的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游教学也要使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
  1.让学生学有榜样
  在专业实训周期间,可聘请专业导游员为学生做客座指导,让其带领学生实地走线并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导游工作程序和方法。
  2.强化课外实践练习
  选择小范围旅游区域(如锡惠景区、寄畅园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试导,并由组长组织评议,由指导老师当场集中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择机当好义务导游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可与相关单位协作,让学生自愿报名在双休日、旅游旺季等为游客做义务导游,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导游专业注重开展特色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有利于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更可以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导游从业人员,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更快,早日成为世界旅游第一大国。
其他文献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实,精神文明也日益的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雕塑也不断地涌现出新颖的作品,装饰雕塑也在不断的进步,笔者在此文中阐述了自己对装饰雕塑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学生要想成为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里一名合格的公民,无论他是一名生物学家还是一名普通百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即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下面就谈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素质教育。    一、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越来越为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但是,多数教师所注意的往往是正向思维训练,造成学生只习惯于正向思维,机械地按照一些固定的模式去思考、分
对紫色土水稻田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田免耕垄作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并以氧化层(A)和鳝血斑层(Pg)的各种酶活性最高。与传统的水旱轮作和淹水平作耕作方式相比,免耕垄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论是精读课或是泛读课,都离不开课文的讲解,而传统的课文讲解则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并没有达到课文讲解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在文章讲解中的一种新的抽象模式,以期能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英语技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课文讲解 抽象模式 互动影响    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公共大学英语教学,或是英语专业的精读,泛读教学,都离不开课文讲解,而课文讲解目的则是通过阅读
道路是城市的产物,没有城市便没有道路,道路的发生与发展是依托城市的.城市发展的方向紧随着道路的延伸.有路的地方就有人去发展,渐渐地也就成了城市,围绕着主干道抽枝生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此前学习的“法律护我”主要阐述法律的特征和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针对性很强,为过渡到本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阐述法律不仅有保护的功能,同时还有制裁的功能;而继本课之后的“法律‘雷池’不可越”、“对不良诱惑说‘不’”等内容,与本课的联系十分密切,学好这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蕴含超越、创新的全新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政治以及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改革的中心,成为对一
无井采矿法包括原地溶浸采矿法、弗拉施采矿法(钻孔热溶法)、溶液采矿法、煤的气化法、钻孔水利开采法,核爆破采矿法及液体炸药爆破开采法。这些方法是建立在化学反应、物理
当前高等教育所奉行的“以学生为本”、开展素质教育等的教育价值观念为背景,学生评教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教师教学水平评估的主要内容和高校教学管理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