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渗透融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有一种误区时常出现,那就是写作辅导与阅读教学的分离,表现在课文教学集中于阅读理解的指导,而写作学习通常跟在综合性学习之后,在语文连堂课上进行。事实上,课本上的所有可能都能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材料,阅读教学可以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写作教学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衍生,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提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应该渗透融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一些是经典文章,可以在确立中心、选择材料、适用体裁、布局谋篇、精选词句等等范畴内给学生树立写作的典范。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类方法,讲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渗透融合在一起。
  一、感悟文本,激发灵感
  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情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写作素材,很多作文就成了俗语中所说的“无米之炊”。好的写作材料来源于什么地方呢?最好是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思考。很多身边的写作教材就在眼前,只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拾取、吸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来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相似感受的事件,以情感带素材,以悟带感,形成能力。
  我在讲解课文《背影》时,使用阅读、交流、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作者的父亲一直都是这样爱着儿子的,但是儿子一直不能理解,直到看到了父亲的背影,反观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不被发现和铭记于心的父爱在身边萦绕?
  学生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了父母之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然后通过探讨交流,相互激发灵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中分享生活经历,收集写作素材。这样一来,学生的创作灵感也就源源不断地涌出了,不仅觉得有素材可用,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此时布置课外练笔,就能在这种感情环境与创作环境中,帮助学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这节课的练笔题目为:我们的全部世界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爱与关怀、喜怒与哀乐都是恩情的付出,那么哪一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将其写成一篇文章。结果学生的文章突破了父母照顾生病的我或送我去医院、教我骑自行车、给我送水果和衣服等等老生常谈的素材,而是选择更细腻、角度更新颖的素材,其中的感情也是非常的真实和动人。
  二、深入阅读,丰富语言
  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而语言能力的形成并不容易。想让学生自如、准确地形容出自己的感情,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从语言中把握感情,将这些语言内化成能力。
  学生作文的表达效果,与学生们所掌握词汇、句型的数量和质量很不开心。词汇量越大,水平越高,作文就越生动和出色。其实语文教材就有着大量典雅的词语和句子。教师们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就能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积累如下几类内容:课文中的精彩词语、固定句式;修辞手法,如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人物描写中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环境描写句子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传世的古文、诗句;深刻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在课文就《背影》的讲解过程中,我把“望父买橘”这一片断,作为丰富语言材料的教学材料。在课堂上我们要明确一些语言细节: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外貌描写中“黑布”“深青”能够暗示着“祖母”离世不久,“父亲”热孝当头,内心悲凉;父亲买橘时“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爬上”等动作描写,不仅是他身材微胖的表现,更是表明了“父亲”年事已高。怎么“爬”描写的更细致,“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其中的动词“攀”“缩”“微倾”等词语,细致地表現了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说明“父亲”动作之谨慎、速度之慢,也间接地表现了父亲的苍老。这些细心的品读,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状,更能够穿过这些文字,感受到到作者深情凝视的目光。
  本课的写作教学就建立在对人物的观察上,让学生回忆,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动作,动作是如何构成的,做动作的人又是有什么样的表情、外貌,你当时看到这个动作、现在回想这个动作的时候又有什么样的心情。
  在教学中,教师的写作教学意识最重要,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讲作文知识与写作技巧穿插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渗透融合,从阅读教学摘取写作素材、积累语言材料、激发写作灵感,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学校是对青少年出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生主渠道的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课教学过程中去。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初等数学的研究,有许多知识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热愛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给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从大学生思想状况出发,有针对性的爱国
期刊
曾几何时,我国的知识分子是令人羡幕的“眼镜一族”。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 戴 眼镜总是和学问挂钩 ,还曾一度流行“读书多多 , 眼镜厚厚 ”的说法。 然而, 随着我国近视大军的势力日益壮大 ,尤其广大的青少年成了近视的主力军 ,近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文明病,成为一个社会病,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制约着社会工业、高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大量的医学研究证实,随着近视度数加深
期刊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在培养人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初中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正处于关键时期,数学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任务和作用。  现阶段,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体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三种理论强调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即学生的主体性,这三者均与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我思维与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如
期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则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抛弃了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的教育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得到结论的过程呈现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从中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課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此我们应在数学课堂上让每个学生
期刊
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呢?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尝试,我认为,语文教学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联,施行“生活语文”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而并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日常生活,经常驻足人们身边的人和事。  譬如,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后,让学生编写维护纪律、爱护公物、讲卫生、讲文明等方面的警示语。这样激起了学生内心自
期刊
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
期刊
著名教育家曼恩对于习惯曾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而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在幼儿期,就建造成型良好学习习惯这个缆绳,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加注每天的新索,拥有一个牢不可破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要注重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绝不是说教,而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去引导培养,教师要有条不紊地指导各个活动,保证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期刊
学习不是个体独立完成的过程,是基于教师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探索。《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大特点,也是幼儿最基础的学习方式。不管是同伴间的相互模仿,还是大人对孩子的示范作用都是孩子先观察后模仿的学习过程。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A和B同时选择了给娃娃穿衣服,可是B
期刊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