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在反思中前行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一个“拐点”。在很多人看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种种表态,无疑是针对2004年以来社会上关于改革方向问题激烈争论的最终定调。
  这场争论由国企产权改革发端,从经济学界迅速扩展到整个学界,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上升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场关于反思改革的大讨论。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最高层的讲话,积极回应百姓和社会各界对中国改革的期待,传递了中国改革不可动摇的新信号。
  
  第三次改革争论始末
  
  学界普遍认为,在2004年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两次大的争论:第一次争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争论是从1989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从2004年以来进行的是第三次争论。这次争论主要是以民生问题为主,焦点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中引发出的新问题以及国有资产流失、贫富差距过大等。
  “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2004年8月,香港教授郎咸平就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炮轰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拉开了这次改革争论的大幕。此次改革争论发生后,有经济学家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称:“中国经济学界面临1992年来的最大分歧。”
  2005年上半年,“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反思改革”观点开始流传,7月份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部一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将反思医疗改革的浪潮推向高潮。
  由于网络参与了这场大讨论,一些关于改革尖锐的“声音”不时冒出。一个时期,人们对改革的正确性提出怀疑,甚至对中国改革的质疑一度甚嚣尘上。新年之初,《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以“皇甫平”名义发表《改革不可动摇》一文,将学界和社会上的争论完全“白热化”。
  2月1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参加经济学家50人论坛,提出要对改革的问题进行反思。他说,现在的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表示,第三次大争论集中在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中国过去改革的得失这两大主题上。
  今年春节刚过,在北京一个重要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作了重要讲话,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中央最高领导人出来讲话,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定不移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更加关注困难群体,使他们切实分享改革成果;三是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改革。
  在目前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瞩目的人大会议上就改革问题作出鲜明的表态,其意义非同寻常。
  
  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中国学界对改革的看法,简单地说,最大分歧就是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
  应该说,持“成功”说的要占绝大多数。代表学者之一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许卓云,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市场化改革是我国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活力之源。印证许教授观点的是,200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为1978年3624亿元的50多倍,人民生活已经达到总体小康水平。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整体上取得了改革成功的同时,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的改革存在某些方面的“不成功”,这是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的问题。如目前群众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的拉大,生态环境恶化,权力腐败严重,社会治安混乱,以及卫生、教育、住房改革中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教育乱收费、房价虚高等民生问题。
  首先说医疗改革。有人把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总结为“七个不满意”,即政府不满意,医院、医生不满意,病人不满意,城里人不满意,乡下人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也不满意。这么多人不满意,你能说医疗改革是成功的吗?令人忧虑的是“不成功”的医改带来了严重后果。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四。2003年,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其次说教育改革。由于前几年“教育产业化”的政策误导,不但“因教致贫”、“读不起书”的现象大量出现,甚至一些家长说出“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能换来幸福,输了就要用一辈子来还债”的话。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乱收费”,中小学校乱收费屡禁不止,高校学费超出百姓承受力。2005年8月2日,云南省沾溢县盘江乡大兴村李粉香因拿不出钱给女儿邓欣上大学,上吊自杀。重庆市涪陵区17所中学的541名学生因大学学费高、毕业后就业难,在今年高考报名前放弃高考外出打工。
  再次说住房改革。一边是房价连年飚升,一边是特困户连最便宜的经济实用房也购买不起。最令人费解的是,在无数特困户买不起房的背后,却有2000多亿元住房公积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这些资金掌握在340多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而一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胡作非为,把客户的血汗钱任意挥霍,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如湖南郴州的李树彪在不到5年时间里,贪污、挪用住房公积金1.2亿元,大都流向了澳门赌场。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国企改革。随着国企改制的推进,一方面是国企大面积亏损(2005年亏损额达到1026亿元,同比增长56.7%,亏损额成为历史第二高峰)甚至倒闭,国有资产流失,数千万职工陷入贫困底层;另一方面则是由领导干部构成的“利益阶层”日趋形成并“坐大”,在改制中“自己定价、自己买卖”。如位居山西五大煤田之首的沁水煤田,总资产4.2亿元、净资产1.2亿元,却以1250万元被卖出。又如四川省犍为县拥有4.6亿元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的犍为电力,仅作价4000万元,卖给了民营企业——东能集团公司。
  还有电力改革、金融改革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令人尴尬的现实,大大消蚀了应由民众分享的改革成果,确实值得、也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反思改革是为了坚持改革。只有很好地反思,才能更好地坚持。
  
  必须警惕“假改革”、“伪改革”
  
  这两年关于改革的争论,之所以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打着“改革”旗号的“假改革”、“伪改革”,极大的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打着“改革”旗号,行“乱收费”、“高收费”之实。最典型的要算房改、教改和医改了,这也是人民群众怨声载道、不能承受“改革”之重的三个重要方面。如今有人说“房改要将你腰包掏空,教改要将你二老逼疯,医改要将你提前送终”,虽然是极而言之,但并非无稽之谈。被人称之为“新三座大山”的这三项改革,为少数利益阶层、特权部门带来了“垄断福利”,背后却是普通百姓一生“埋单”的辛酸。
  ——打着“改制”旗号,行“瓜分”国有资产之实。少数实权者利用企业改制、兼并、破产、重组、拍卖等时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他们有的在股份制改造中,非法占有企业股份,或直接转移、隐匿和侵吞国有资产;有的在国有资产评估中,故意低值高估、高值低估,自卖自买;还有的在资产变卖过程中,大肆贪污受贿等。如四川犍为县委书记田玉飞在犍为电力“改制”中,一次就收受东能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德军贿款1500万元,而总值4亿多元的国有资产就被对方4000万元“收购”了。
  ——打着“听证”旗号,行“涨价”之实。听证,本来是政府机关、利益部门、垄断行业等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公正、科学的一种民主决策制度。但现在不少听证会出现了异化,凡“听”必涨,无“听”不涨。怪不得民众一听说要召开“听证会”,就有心惊肉跳之感。这种“听证会”,其实是打着“听证”旗号,行“涨价”之实。
  ——打着“市场”旗号,行“权力寻租”之实。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实权人物利用手中的审批权,设立寻租空间,在“市场化改革”中设租纳贿,巧取豪夺。更有甚者,权力之手“介入”经济领域,让自己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迅速暴富起来。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经济学家的“伪改革”思想所起的误导作用,所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北京大学一位资深教授“面对两极分化”的事实轻蔑地说:“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人失业不是坏事。”一位知名研究员在中央大力治理腐败取得重大成绩之时,竟推出了“腐败有‘理’论”,他说:“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这些“伪改革”所倡导的观点瓦解社会公认的价值体系,混淆视听,激化矛盾,背离民心,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民众需要怎样的改革
  
  众所周知,我们的改革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目的是要使人民得到实惠。人民利益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否得到实惠,群众是否满意,这是我们反思改革、评价改革的根本标准。
  不容置疑,我国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惠泽亿万民众,有的改革效果则不明显。在改革过程中有人得益多,有人得益少,这也是事实。
  回首往事,以GDP崇拜至上的发展“路径”,虽然支撑起了“千里走单骑”的经济奇迹,但是,越来越多越复杂的社会弊病却让中国的社会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些高昂代价不但严重影响到当今国家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存危机,甚至还有可能把无数高昂代价遗留给子孙后代。
  其实,民众是拥护改革的。他们虽然对民生问题的改革成效提出种种质疑,甚至带有情绪化的倾向,但并非如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及其枪手所抨击的,他们“是想倒退,想回到过去,回到计划经济时期”。在当前,他们所要的改革就是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和“老有所养”,就是能尽快消除巨大贫富差距,而不是那种不顾社会公平、不讲科学发展观的改革。
  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欺。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的确“不可动摇”。“不可动摇”的改革需要我们纠偏纠错,及时调整航向。总之,要让所有民众能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成果。可喜的是,中央高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在决策上为我们作出了安排,以及3月24日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透露出的深化改革“三个着力点”就是明证。
  人们有理由期待第三次大争论后的改革攻坚,能赢来民众的一片喝彩!
其他文献
桥梁是国家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中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其技术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了保证桥梁畅通,必须加强现有桥涵构造物的保养与维修加固工作,特别是交通
期刊
大侄子今年24岁,在我家乡的县城当临时工,给一家“通讯技术”公司挖渠铺线,每个月有千儿八百块钱的收入。前年大侄子谈了对象,姑娘是县城的人,我大哥为此相当骄傲,在调动了多位亲戚的财力后给我大侄子在县城里面买了套楼房,并在年根底上举办了“隆重”的婚礼——把我们这些身在外地的七大姑八大姨全召回村里。当时大侄子给我祝酒,说两口子要攒些钱,等几年带着孩子进大城市见世面。小伙子当时意气风发,我笑盈盈地喝干酒,
为了提高超导陀螺仪转子位置偏移的检测精度,设计了超导陀螺仪转子位置偏移的光电检测方案。首先,设计了超导陀螺仪转子位置偏移的光电检测系统。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
阐述了森林城镇创建的基本理论及安徽省创建的标准,总结了舒城县森林城镇创建的现状,并从做好规划、选择乡土树种、加大宣传力度、放活创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以促进舒
对石油开采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的规定近日进入实施阶段。业内人士经测算后表示,一直享受着上游垄断成果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将为此支付近300亿元,这意味着呼唤已久
摘要介绍了河南省信阳市乌桕生产现状,总结了其造林技术,包括土壤选择、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能为乌桕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乌桕;生产现状;造林技术;河南信阳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54-01    乌桕又名木梓,属大戟科落叶乔木,树冠高大呈圆形,叶色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春叶青翠、夏叶深绿、秋叶红艳。其花金黄,果洁白,
文中对如何确宝道路景观个性进行了阐述,对道路景观的元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新三条石大街为例,对景观元素的设计进行了尝试。
摘要介绍新两优6号超级稻的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为杂交中籼组合新两优6号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新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6-0095-01    杂交中籼组合新两优6号,自2004年引种肥西县以来,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
据报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告诉记者,“有一个资源大省的环保局长,他一边被省长骂为什么摆不平环保总局,一边被我骂为什么不能严格执法。3年以后,他终于不当局长,调到一个市当
<正> 随着下水道普及率的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增多,养护管理业务量增加。面对高效的运营管理。为了保证设施的运营管理和提高处理水质,要求设施建设的高级化和效率化。因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