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雷区警示录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的语言表达,常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力道不够,二是用力过猛。当然,这两种情况下的语言都不是优秀的语言,具体表现如下:
  一、语言枯燥乏味,面目可憎。
  毛泽东批党八股,说它“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类语言在高考作文那里比比皆是。主要原因:第一,认识不到语言的重要性,不愿意锤炼语言;第二,不懂得向生活学习语言,不会从经典著作中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为自己会写几句讲道理的大话、空话、套话,就是有深度,这其实是对优秀语言的误解。一篇受欢迎的文章,不可缺少文采,但是,文采不是片面追求辞藻。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永远是准确、纯粹、凝练的,而非浮华、刻板、滥俗的。
  二、文辞华丽,过分修饰,表意含糊,致使文章内容空洞。
  有的考生误解了“语言优美”的含义,他们误认浮夸为美,其文章充斥着大量的华丽辞藻,造成成分累赘,这种语言看似有内涵,实则无内容。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当下浮躁风气的影响,也和前几年一些高考作文的导向有关。考生一写作文就端起架子来,想尽各种辞藻,就是不好好说话。曾经有一段时间,时兴在文章开头先来个排比句,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例如: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巅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这些句子读来让人感到虚假、做作,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句子真的能为自己的文章加分吗?必须要明确的是,语言平淡不等同于语言贫乏,文辞华丽也并不就是鲜明生动。试比较同一篇文章的三种开头:
  开头一:很多事都随着记忆被磨灭了,只有爷爷和我在一起的日子,我还印象深刻。
  开头二:在我的脑海中,爷爷的印象是那么模糊不清。他只给我留下了一张照片,一张光盘,还有一大包大白兔的糖纸。
  开头三:虽已过去许多年,但脑海里那一幕却依然清晰:爷爷悄悄地俯下身,将我扔在地上的糖纸一张张捡起来。
  哪一种开头表现力最强,给读者的印象最深刻,最具有吸引力?显然,应该是第三种。这种语言表达很简洁,用词也很平常,表意却很明确。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定动作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作者同时借助细节描写,使语言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因此,文辞华丽,但感情浓郁才是好语言;文辞质朴凝练,至情无文,也是好语言。究竟采取哪一种语言风格,除了作者本人的性情,还要和文章的内容相协调。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各有各的优点,主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文章里,要表达什么内容。“风更大了,雪更猛了。”(杜鹏程《夜走灵官峡》)这样的句子,在名篇里可以读到;“凛冽冬风透骨寒”,这样的句子也可以在诗歌中使用。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表达更好,只能说,它适合用在什么样的文章里和什么样的语境中。
其他文献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  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  行人经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  森林露出亲切的眼光对人注视。  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统一体,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样茫无边际,  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  有些芳香新鲜得像儿童肌肤一样,  柔和得像双簧管,绿油油像牧场,  ——另外一些,腐朽、丰富、得意扬扬,  具有一种无限物的扩展力量, 
期刊
蜉蝣,一种生长于山区溪流中的细小水生物。蜉蝣羽翼微红、透明、轻盈。蜉蝣,日出而生,日落而殁,在激流中蜕皮后飞出水面,在阳光下完成爱情与延续后代的使命。  短短不到一昼的时间里,它经历了生命的所有美好和痛苦,带着疲惫,安静地走向死亡。  两千多年前,《诗经》为它这样唱道: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說
期刊
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灯一人一盏茶。推窗以观一帘春,斜眠枕靠一墨香。在书香墨海中,文人会做些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了。于是在这些小小的书斋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著,如《聊斋志异》。  【老学庵】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  老学庵是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自己的书斋所命的名字,以示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之心。他还赋有诗《老学庵》一首:  老学衡茅底
期刊
【名人简介】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就不要写作  我的很多文章是多年前写的。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小朋友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员,马上就能得到别人的掌声,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  好作品不是文
期刊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俗称考纲)关于作文的考查要求在表述上没有变化,有变化的只是典型题示例(考纲中去掉了哪种典型题,新增了哪种典型题,可能暗含了命题的新动向)。在2016年的考纲中,关于作文的考查的宏观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具体要求分为基础与发展两个等级共十个考查点。在网络上,对这十个考查点进行解读的文章如恒河沙数,同学们可以找来做参考。具有共性的话语本文不再过多重复,笔者拟结
期刊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运用此法选剪材料时应该注意五点。  一、选例典型,叙例恰当。  要选真实的事例,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的事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先后顺序,合理安排。  如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今到古,
期刊
【名师简介】江虹,语文教学法研究生,江苏省扬州中学语文教师,拥有多年的高三一线教学经验,专注教学研究与试题研究,多篇論文发表、获奖。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余秋雨  【审题立意】  材料选自余秋雨的散文《笔墨祭》:“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
期刊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作品取料。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便可积累起丰富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作文中去,便是撷英取华了。  痛是屈原置身于一片混沌中的清醒。他把一些痛化成长叹抛向天空,把一些痛吟成诗作流传给后世,把一些痛融入浊酒洗洁愁肠,却不能减轻心里的一丝痛。于是他带上所有的苦闷、痛楚,连同自己,一起投入汨罗江,成为汨罗江中的魂,寻求来世的解脱去了。可楚怀王依旧执迷不悟,所以百姓们仍在痛。  痛是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集中,写作时间短,每个考生都想把自己写作水平的峰值体现出来,再加上改卷者阅卷时间非常短,考生更希望能够给他们留下语言出彩的印象,以“秒杀”改卷者,从而获得理想分数。于是,考生纷纷向所谓的辞藻华丽靠拢。我们要清楚,对高考作文的语言要求,精练、经得起推敲必须是第一位的,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另一方面,老师提倡什么样的语言容易得高分,考生便一窝蜂地跟着学,完全不顾自己所写内容是否与语言风格相
期刊
题材不怕“小”,而且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让文章鲜活之途。多少作家的小品文写的都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或笃实,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要求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波逐流。  为什么?  两个人都一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为什么还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