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晓利的妈妈最近很伤心,想起儿子就叹气。“怎么变得一点都不听话了呢?”刘妈妈想不通,原本听话温和的儿子,变得……唉!就像是个小暴君!
很多时候,刘晓利会朝家人乱发脾气,多半是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其实,什么事都没发生,他只是生气想找茬儿发火。有时他莫名其妙地想哭,没有任何原因。男子汉哪能随便哭鼻子,于是,他便固执地锁上房门,独自蜷缩在角落,让自己烦个痛快,烦到淋漓尽致!刘晓利说:“我是把眼泪吞下去了!”再不行,他就上网和一帮网友玩,打那种最刺激的、开枪的、流血的游戏。其实,刘晓利不喜欢游戏,他只把游戏当成排解烦恼的方式之一。
昨天晚上,刘晓利又向妈妈大吼大叫了,只因为妈妈给他买了件他不喜欢的新衣服。刘晓利大发雷霆,不断强调——“你不要随便替我做主,好不好?我有自己的喜好,我会自己选!”那一刻,妈妈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儿子,一句话没说转身走了。刘晓利清楚地看到妈妈眼里闪着泪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刘晓利心里很难过。他不是不知道妈妈的辛苦,也不是故意伤害妈妈,可……哪来的那么大的脾气呢?而且,而且控制不了!
很长一段时间,刘晓利沉浸在迷茫中,寻找着渴望成为的自己。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已经让他厌倦,他想打破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想做温顺听话的乖孩子。刘晓利想过离家出走,到没人管束的地方去。他相信,在那儿自己会蜕变,会找到方向……
那天,心理健康课结束后,刘晓利跟着闵老师来到阳光心语小屋,一股脑儿把困惑倒给老师。“我实在憋不住了,为什么我会这样啊?”晓利问。
“记得我在课上讲过,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也是一个生理心理发育产生巨变的时期。你正经历这一切——想认清自己,想知道未来,想冲破藩篱,想证明能力……因为年轻,你还没找到自己的路,没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于是,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怒暴躁,甚至无理取闹。”
“老师,我妈就是说我‘无理取闹’,可我也不想!”刘晓利很沮丧。
“你正在经历巨变,妈妈还当你是乖宝贝。冲突来了,隔阂也就出现了。你在拼力挣脱,妈妈在全力维护;你暴躁发怒,妈妈伤心落泪。是这样吧?”老师问。
“是啊,是啊!”
“你给青春期的自己画了一个圈,将自己围在圈里,把他人隔在圈外。”
“是这样的!我独自上学,独自回家,在家独自一人待在房里。久而久之,孤单成了我的常态,然后就是迷茫、疑惑,找不到倾诉对象。”刘晓利一副伤感模样。“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怪胎’?”
“你不是‘怪胎’,这是青春期的‘插曲’。处在青春期的你们,敏感、多疑、叛逆、情绪化,渴望孤独又害怕孤独;渴望被理解又不主动理解他人;渴望独立又离不开父母;想对他人倾诉又怕被人看穿。你心里充满矛盾,你觉得并不了解自己,世界很陌生,你便很想封闭自己……如此种种,在你的身上都一一呈现了。”
“没救了吧?我很郁闷啊!”
“怎么?没信心了?这可不像你呀!”闵老师温和地笑笑说。“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要经历这些,只是有人激烈一些,有人平和一些。你要做的是冲破自己画的那个小圈圈,一旦有了突破口,事情就好办了。”
刘晓利迷茫地看着老师,似乎在说,该怎么办呢?
“知道情绪难控制,要在情绪平和时对妈妈说,自己又发脾气时,让妈妈及时提醒。可以在家里设置一到两个‘标志物’,火气直冲脑门儿时,先去看标志物,用它提醒自己转换环境,转换话题。还可以给自己立规矩,火气来了,要在发火前,从1数到50,当你数到50的时候,基本就能冷静下来了。这些方法都不难做,而且很有效哟!”
“让妈妈不再伤心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多和妈妈沟通,不是做乖小孩,而是让妈妈了解你的成长,明白你的见解与想法……”
“我会努力去做的!谢谢老师。”刘晓利说。
很多时候,刘晓利会朝家人乱发脾气,多半是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其实,什么事都没发生,他只是生气想找茬儿发火。有时他莫名其妙地想哭,没有任何原因。男子汉哪能随便哭鼻子,于是,他便固执地锁上房门,独自蜷缩在角落,让自己烦个痛快,烦到淋漓尽致!刘晓利说:“我是把眼泪吞下去了!”再不行,他就上网和一帮网友玩,打那种最刺激的、开枪的、流血的游戏。其实,刘晓利不喜欢游戏,他只把游戏当成排解烦恼的方式之一。
昨天晚上,刘晓利又向妈妈大吼大叫了,只因为妈妈给他买了件他不喜欢的新衣服。刘晓利大发雷霆,不断强调——“你不要随便替我做主,好不好?我有自己的喜好,我会自己选!”那一刻,妈妈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儿子,一句话没说转身走了。刘晓利清楚地看到妈妈眼里闪着泪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刘晓利心里很难过。他不是不知道妈妈的辛苦,也不是故意伤害妈妈,可……哪来的那么大的脾气呢?而且,而且控制不了!
很长一段时间,刘晓利沉浸在迷茫中,寻找着渴望成为的自己。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已经让他厌倦,他想打破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想做温顺听话的乖孩子。刘晓利想过离家出走,到没人管束的地方去。他相信,在那儿自己会蜕变,会找到方向……
那天,心理健康课结束后,刘晓利跟着闵老师来到阳光心语小屋,一股脑儿把困惑倒给老师。“我实在憋不住了,为什么我会这样啊?”晓利问。
“记得我在课上讲过,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也是一个生理心理发育产生巨变的时期。你正经历这一切——想认清自己,想知道未来,想冲破藩篱,想证明能力……因为年轻,你还没找到自己的路,没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于是,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怒暴躁,甚至无理取闹。”
“老师,我妈就是说我‘无理取闹’,可我也不想!”刘晓利很沮丧。
“你正在经历巨变,妈妈还当你是乖宝贝。冲突来了,隔阂也就出现了。你在拼力挣脱,妈妈在全力维护;你暴躁发怒,妈妈伤心落泪。是这样吧?”老师问。
“是啊,是啊!”
“你给青春期的自己画了一个圈,将自己围在圈里,把他人隔在圈外。”
“是这样的!我独自上学,独自回家,在家独自一人待在房里。久而久之,孤单成了我的常态,然后就是迷茫、疑惑,找不到倾诉对象。”刘晓利一副伤感模样。“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怪胎’?”
“你不是‘怪胎’,这是青春期的‘插曲’。处在青春期的你们,敏感、多疑、叛逆、情绪化,渴望孤独又害怕孤独;渴望被理解又不主动理解他人;渴望独立又离不开父母;想对他人倾诉又怕被人看穿。你心里充满矛盾,你觉得并不了解自己,世界很陌生,你便很想封闭自己……如此种种,在你的身上都一一呈现了。”
“没救了吧?我很郁闷啊!”
“怎么?没信心了?这可不像你呀!”闵老师温和地笑笑说。“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要经历这些,只是有人激烈一些,有人平和一些。你要做的是冲破自己画的那个小圈圈,一旦有了突破口,事情就好办了。”
刘晓利迷茫地看着老师,似乎在说,该怎么办呢?
“知道情绪难控制,要在情绪平和时对妈妈说,自己又发脾气时,让妈妈及时提醒。可以在家里设置一到两个‘标志物’,火气直冲脑门儿时,先去看标志物,用它提醒自己转换环境,转换话题。还可以给自己立规矩,火气来了,要在发火前,从1数到50,当你数到50的时候,基本就能冷静下来了。这些方法都不难做,而且很有效哟!”
“让妈妈不再伤心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多和妈妈沟通,不是做乖小孩,而是让妈妈了解你的成长,明白你的见解与想法……”
“我会努力去做的!谢谢老师。”刘晓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