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常见致病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定抗菌药物对眼部常见致病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旋氧氟沙星(LVF)、氧氟沙星(OFL)、环丙沙星(CIP)、诺氟沙星(NFL)、妥布霉素(TOB)及氯霉素(CHL)对40株眼部分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各8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集菌法将细菌浓度提高到1.2×1010克隆形成单位/ml,接种其于水解酪蛋白胨(MH)肉汤及胰酶大豆(TSA)培养基中,测定致病菌的MPC.采用SPSS11.0软件,计算出MIC范围、MPC范围、90%MIC和90%MPC(即MIC90、MPC90)、选择指数(MPC90/MIC90)及突变选择窗(MSW,即MIC90与MPC90之间的浓度范围).结果 LVF和TO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90最低(4 mg/L),CIP对绿脓杆菌的MIC90最低(0.25 mg/L),LVF对其他3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90最低(分别为256.00、1.00、0.25 mg/L);LVF对5种细菌的MPC90、MPC90/MIC90及MSW均最小.从整体趋势看出,CHL的MIC90最大,抗菌活性最弱;LVF的抗菌活性强,但对绿脓杆菌以CIP的抗菌活性最强.CHL和TOB的MPC90较大,防细菌突变能力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中,以LVF的防细菌突变能力最强.结论 左氧氟沙星对眼部分离菌既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又有较强的防细菌突变能力.(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1-65)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地动山摇,巨石飞滚;那一天,无数房屋在顷刻间轰然倒塌;那一天,幸存的人们悲怆地扑向担架上永远沉默的亲人……看到这一切,还有谁能够忍住伤悲?!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眼科临床合理用药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4至27日在美丽的南国城市桂林召开.本次会议历时4天,共有1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眼科及相关专业的医师与研究人员参加。
期刊
目的 研究底物谷氨酸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L-谷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L-3H-谷氨酸摄取分析方法研究底物谷氨酸诱导对GLAST活性影响.并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视网膜Miiller细胞GLAST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在培养的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培养30 min后,发现随着底物谷氨酸浓度增加(5~1000 μmol
期刊
期刊
期刊
计算机视野计的迅速发展及技术的不断改进并未减少视野检查这一主观的心理物理学测试固有的缺陷,计算机视野检测结果仍会因患者、检查者、检查环境、视野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检测误差<'[1-3]>,致使视野检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而计算机视野检测结果中的各种可信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视野的可信度情况。
期刊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程缓慢,可侵及全身任何器官和组织,产生各种症状[1].眼部表现以葡萄膜炎最常见,当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时,视网膜血管常受累,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炎或动脉周围炎,通常还可并发视神经炎、继发视神经萎缩等[2].2007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了1例以梅毒相关性眼病为全身惟一表现的病例。
期刊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凝固治疗眼眶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激光凝固的方法治疗眼眶静脉畸形患者17例.全身麻醉,根据瘤体部位、大小、与眼外肌和毗邻神经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充分暴露瘤体,手术切除和激光凝固交替进行.激光凝固方式包括小剂量短时光凝和连续光凝,前者能量密度设定为60~80 J/cm2,后者能量密度不超过9
患者男性,31岁,左眼无明显诱因突发视物不清22 d,无眼痛、闪光感、眼前黑影遮挡等其他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眼底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予"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
期刊